世紀百強
|
隨身智囊
|
歷史煙雲
|
武俠小說
|
懸疑小說
言情小說
|
奇幻小說
|
小說園地
|
有聲書
|
更新預告
黃河《臣服》2017/6/2
「臣服」是最近一段日子,我大兒子一而再、再而三提倡的理論。
從開始我是依稀了解,到後來大致明白,最終完全同意。
這就是一個典型的臣服過程。
不過,真正的臣服理論沒有那麼簡單。
那是一種心境的轉變,需要時間慢慢培養,由內而外,終而造成外在行為與內在心境都出現變化。
至於什麼是臣服理論?它在生活中又扮演什麼角色──我不多講,以下轉貼我大兒子的一篇文章。
文章雖長,讀起來卻不枯燥,希望你會喜歡。
《一場臣服的冒險》作者:黃新
應朋友的邀請,在上週(4/29–4/30)參加了NASA駭客松台北站(黃河註:NASA是美國國家航空及太空總署,「駭客松台北站」是NASA在台北舉辦的一場程式或短片設計競賽)。本來以為這會是一場充滿程式與汗臭的崩潰營隊,但沒想到卻是一場頗富哲思的心靈臣服之旅。因為實在是太妙的經驗了,於是決定要記錄下來,和大家分享。
「臣服」的概念
我接觸到臣服(Surrender)是在《臣服實驗》這本書,主要在講放下自我內心的批評,很多事情我們其實也無法掌握,就讓事情自然發生就好。摘錄作者米奇(Michael A. Singer)的一段話:
生命很少以我們希望的方式開展。生命的範圍是全宇宙的。形成我們周遭生命之流的過程並非在我們出生時才開始,也不會在我們死的時候停止。任何時候顯化我們眼前的一切,其實真的非常了不起,那是各種力量在數十億年間相互作用所產生的結果。對於正在周遭展現的事物,我們連一丁點影響力都沒有,但我們還是一直走來走去,試圖控制和決定發生在生命裡的大小事,無怪乎我們會這麼緊張、焦慮和恐懼。
如果我們尊重生命之流,並運用自由意志來參與它展現的一切,而不是與之對抗,會發生什麼?呈現出來的生活品質會是什麼面貌?會僅僅是毫無順序或意義的偶發事件集合,或者,在宇宙其他部分呈現的完美程式與意義,會同樣展現在我們周遭的日常生活中?
其實有點像是東方「船到橋頭自然直」或「天無絕人之路」的概念。既然很多事情的發生,我們根本無法控制,那我們何必焦慮呢?書中米奇分享了他長達40年的「臣服實驗」,看看順應生命之流會帶給他什麼。
而我最近也常為許多事情感到焦慮,前陣子一度有情緒的低潮。後來接觸這本書,於是決定我也要來臣服一下試試看,而上週的NASA駭客松就是我一趟實際的臣服之旅。走完這趟臣服之旅,我只覺得……,生命真的是非常奇妙!
駭客松的邀約
大概一個月前,一個朋友找我參加今年2017NASA駭客松。一直以來我都很想要參加駭客松,而且這次是NASA主辦的駭客松,感覺超酷的!但這時內心就出現擔憂:「要用NASA的太空資料耶,那些科學知識我根本不懂啊,感覺超難的,去了什麼都不會感覺超丟臉,還是算了吧!」
不過前幾天才剛看完《臣服實驗》,剛好在心中決定要試著臣服看看。因此決定放下心中多餘的憂慮和批評,順應生命就好。反正也一直蠻想參加駭客松,不會就算了,說不定隊友很罩,有人找就去去看吧!
鬆散的團隊
印象中之前朋友參加駭客松,都會預先討論好企劃內容,畢竟當場是要實作東西的,事前當然要準備一下。接者我們就開始約見面,但可能剛好碰上期中考,其他成員們又有很多報告要寫,因此怎麼都約不成。這時候我內心的批評又出現了:「這群人不知道在幹嘛,到底有沒有心參賽啊?乾脆退出好了!」
但再想起臣服這件事。或許比賽不是重點,而是生命想帶我認識某些人,或是想教我使用NASA的資料,說不定在未來可以用上。好吧,就去沾沾水也好,去感受一下駭客松的氛圍也不錯,至少就參加過駭客松了,而且說不定能看到有趣的作品呢。
於是後來就放棄任何的價值判斷與批評,不抱著任何的想法,輕輕鬆鬆去參加駭客松。
共同興趣是哲學!?
到了駭客松和大家碰面時,才發現我們這組很「不科學」,只有一位略懂地球科學,另外兩位是廣電背景(然後有一位臨時決定棄賽不來了)。而且最妙的是,她們的共同興趣是哲學,她們都是「哲學星期五」(黃河註:一個社團組織)的志工。
這時已經開始覺得生命很神奇,哲學這類的知識是我在接觸《臣服實驗》後才開始感興趣。而就在我開始感興趣時,生命就帶我認識這些人。說不定駭客松真的不是重點,就是要帶我認識她們而已。
不科學的比賽題目
接著我們一起去吃早餐,一邊研究比賽的題目。對於題目,其實我心中一直很焦慮。畢竟一般駭客松多以程式開發為主,但不知道像我們這樣的團隊,到底可以做些什麼……。
結果發現今年駭客松的題目蠻特別的,除了常見的程式、資料分析題目以外,也有很多完全不用寫程式的題目。比如說有一題叫「晚餐吃什麼」,要設計出有利於環境永續發展的食譜;或是「小空間,大創意」,要設計出在火星任務中,適合研究人員居住的小屋。後來我們選的題目是「地球超級酷」(Earth is Cool),要製作一支影片,來呈現地球是多麼特別的存在。
接著我們討論腳本,彼此分享了一些我們喜歡的影片。像是TED-Ed《沒人知道答案的問題》,講到現在科學家對宇宙的猜測,說我們可能是宇宙中唯一的智慧生物(因為無法證實,所以只是假說的一種)。我很喜歡這部影片思考問題的方式,比較不科學,而充滿想像力(反正這些問題目前無法證實)。
另外我們也很喜歡得獎短片《Plug & Play》這樣的動畫風格,和隱晦的表現手法。是說當初我自己看的時候,美學經驗不足,沒什麼想法。但想不到夥伴們都很喜歡,還很激烈地討論這部影片到底想說什麼。真的是有趣的隊友。
根據我們喜歡的影片,我們決定「地球超級酷」要以愛為主軸,從外星人的視角來切入,再加上稍微隱晦的表現手法。於是我們想到一個有點挑釁的劇本:「地球毀滅了,整個地球的記憶凝聚起來,變成了一張CD之類的東西(類似電影《Lucy》的概念)。這時候有個外星人來了,拿出MacBook開始播放這張地球的記憶。外星人看著畫面……,露出驚訝的表情……,然後就結束了。」
這種手法感覺雖然有點胡鬧,但其實當代藝術中還蠻常見的。感覺就有點像是把「地球超級酷」這個題目丟給觀眾思考,藉由外星人驚訝的表情,觀眾內心就會想像「他看到了什麼?」,然後再腦中形成他覺得「地球很酷」的理由。
不過我們覺得在駭客松做這種影片還是太冒險了,應該不會有人理解。所以我們還是決定把「地球的記憶」的實際內容做出來。
製作過程:不知道自己要幹嘛
在製作階段,有人負責畫圖,有人負責編輯動畫,而我完全不知道要幹嘛,心裡突然又有些焦慮。不過既然都來到這裡,就自己找些事情做吧!於是我就開始自己研究NASA Open Data,看看用程式可以撈到些什麼資料,然後也找找可以用到的音樂等。
這張圖是4/29當天NASA拍到的圖,這是NASA的EPIC開放資料,後來有用在影片中。有興趣可以查看《NASA的EPIC資料網站》。
我們小組的氛圍真的是挺輕鬆的,大概組員們都是些不喜歡緊迫生活的人吧(不像我常常關在家裡寫程式,嗚嗚……)。所以做沒多久,就被大家抓去散步。那天下午陽光很溫暖,台大的校園很美,我們邊走邊聊了一些關於生活和冥想的話題。
後來一起工作到午夜,大概該有的動畫片段、照片素材都準備好了。大家都不想在會場過夜,討論後就決定由我先剪片,然後隔天再由她們到現場來簡報。
但這個比賽其實還有所謂的初審。初審會先篩掉完成度不足的組別,通過初審才能上台簡報,才有被評審的機會。其實這時小組氣勢蠻低迷的,覺得應該連初審都沒機會過,大家還在講說乾脆不要剪了,好好睡覺比較重要。但想說都走到這一步了,還是堅持一下吧,雖然很可能初審都不會過,但我自己還蠻想把這部片剪完的。以前在美術館看到這種作品,都覺得很無聊、看不懂。但這次我要自己做這種「好像看不懂在幹嘛」的影片,反而覺得有點興奮。
成果影片「Ear this Cool……, is it?」
(黃河註:想看成品的讀友,請點選以下圖片)
我回家剪到大概早上7點以後,寄給組員們我就去睡覺了。後來組員們起床看到影片,又再重新剪輯了一下。這個經驗對我來說也蠻妙的,因為我們並沒有很詳細的腳本,只有一個模糊的概念。組員居然可以針對我的東西再剪輯,表示我們的想法真的有通。雖然影片很抽象,但我們彼此都能看得懂。
影片大致的劇情就像前面說的:地球毀滅了,關於地球的回憶凝聚成一團能量,某天有外星人來觸摸這團能量,然後看到地球的回憶。而地球的回憶片段大致上依循地球的歷史,從地貌生成、到海底生物出現、陸地生物出現,然後人類出現、科技發展、戰爭、演變到現代社會,並且用「愛」去貫穿整個時間軸(即使是戰爭,也是人類展現對「國家的愛」,至少我是這麼想的)。在音樂上也做出對比,外星人是處在太空,音樂是NASA在太空錄到的比較「無生命」的雜音,而地球的回憶片段則用比較「有生命」的旋律。總體來說,人類的「靈性」就是我們認為地球最獨特的地方。
駭客松比賽結果
後來我一覺睡到下午兩點,醒來只看到隊友們回報說,通過初審了!有點驚喜之餘,就決定還是來駭客松會場一起看看。我抵達時隊友們也簡報完了,聽說簡報完評審們面無表情,還問了「妳們的東西跟NASA之間的關聯是什麼?」之類的問題。然後隊友好像回答說,NASA的精神是探索未知的事物什麼之類的,我也記不太清楚,總之回答得很好。
然後我們就一起在會場等待,最後的結果真的讓人又驚又喜。
獲獎留影(不必註明誰是我大兒子吧)。
我們不只得獎,還得了兩個獎!謝謝「婦女權益促進發展基金會」與「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太空中心」,這真的給我們很大的鼓勵。能知道我們做的東西有人能懂,實在非常令人感動。
一場順應生命之流的冒險
雖然最後是因為得獎,幫比賽劃下了完美的句點。但因為我們得失心都不重,所以即使沒得獎,這整個過程還是蠻愉快的。這整趟旅程對我而言,真的是很奇妙的體驗。我最近開始接觸哲學和冥想,也對比較抽象的藝術有點興趣,然後機緣就帶我認識了這樣的一群人,還一起做了以前我不可能做出來的作品。
從朋友邀請、團隊討論,到實際比賽的每個階段,我的心中無時無刻都在價值判斷。我可能因為NASA資料太難,沒有勇氣出賽;可能因為隊友太忙碌,覺得很瞎而退賽;也很可能因為太在意得失,硬要做隊友們不熟悉的程式題目,而導致結果不好。要是我沒有放下這些心中的批判,這整件美好的事情就不會發生。
看到這邊,你可能會覺得我根本在鼓吹「不要準備」的僥倖心態,或是在鼓勵大家當YES MAN,什麼事情都答應。但事實上「臣服」的重點不在此,臣服不是「被動」或「自我放逐」。臣服的重點在心態,有些事情你明知很重要,那當然就要事先準備。但對於那些「你無法掌控」、「已經發生的事情」(比如說大家都沒空討論),就抱持一種船到橋頭自然直就好,不要對結果太在意,就當作是生命需要你出現在其他的地方。
去年我其實也經歷了一段很糟糕的衝突,整個人身心靈都陷入一種焦慮跟低潮。但也因此,後來認識了叮叮咚這群人。在這裡我閱讀了很多新的書、認識新的人、鑽研新的知識,也寫了很多文章,這些都是以前我根本無法想像的。就像臣服在說的,說不定生命的所有事件都有其目的,是要帶你走到另一個地方。
因此,對所有事情都保持平常心就好。即使結果不好,內心仍然保持平靜,不要影響到生活。工作的成敗不會是人生的全部,隨時都放開心胸,就能夠活得很自在,然後滿心期待各種新的可能。
好讀首頁
有關好讀
讀友需知
聯絡好讀
搜尋好讀
黃河渡
網購黃河的書
|
首頁
|
寫給渡友
黃河的人
|
黃河說自己
|
什麼是好的小說
黃河的實體書
|
獵殺紀壯艦
|
甲午再起
|
誰綁架了總裁
|
死了一個少將
|
古墓情魂
|
牛郎的女人
|
月光光
|
梅蝶
|
黃河給青年的信
|
黃河話半百
|
黃河談禮教
|
黃河來時路
|
背著書包的猴子
|
熱石行動
黃河的話 2017
|
從幻象打撈看獵雷
|
國軍是小英最大靠山?
|
海軍敗類
|
寫給民進黨
|
統、獨
|
打不過就加入
|
期望值
|
參謀總長的海軍歲月
|
寫給台獨人士
|
好人
|
文明與野蠻
|
印度獨立
|
塞翁失馬
|
中國大戰略
|
因為在乎,才可能擁有
|
不高興,就說出來
|
烤鴨
|
口吐蓮花
|
因小失大
|
只知有己
|
力分勢弱
|
昔不如今
|
受眾
|
鴻
|
電腦病毒
|
學習
|
台獨的終點
|
臣服
|
能指望美國?
|
多讀書
|
治大國若烹小鮮
|
英國人
|
戰爭
|
爬山
|
名畫的控訴
|
小白球
|
有效行動
|
寫給退伍軍人
|
我對中共的期許
|
細說軍人終身俸
|
我看兩岸
|
為年金改革進一言
|
方法
|
當局者迷
|
紅眼病
|
我看年金改革
|
白頭偕老
|
關鍵在錢
|
政策改革之後呢?
|
引導與要求
黃河的話 2016
|
二O一七新年願望
|
再談兒女的教育
|
人生=選擇+個性
|
臭皮囊
|
牙齒
|
對症下藥
|
另一個角度
|
麻將政治學
|
兵棋推演
|
各取所需
|
人各有思
|
文化
|
盡如人意?
|
向前看
|
澳門行
|
情這條路
|
九三大遊行
|
大溪運動會
|
你幸福嗎?
|
可恨之人
|
我看民進黨
|
何苦自尋煩惱
|
你懂年輕人?
|
媒體生態
|
該放下就放下
|
誤射事件之落幕
|
我反對死刑
|
海軍誤射雄三事件
|
防衛有界
|
為海軍喝采!
|
以點擊面
|
打蛇打七寸
|
靈機應變
與堅守原則
|
左營軍區故事館
|
跨出第一步
|
我支持澎湖博弈
|
澎湖
|
西式炒麵
|
活得精采
|
健忘症
|
照顧,請從
身邊的人做起
|
西藏
|
A.I. 危機
|
電(下)
|
電(上)
|
為退伍軍人講幾句話
|
日本人的實用主義
|
相對論(下)
|
相對論(上)
|
西式烤雞
|
海軍軍樂隊
|
天下第一麵
|
嵐山行
|
賞楓
|
十週年感言
黃河的話 2015
|
羅輯思維
|
偉人背後的陰影
|
行軍
|
閱兵
|
海官校慶
|
今非昔比
|
少生氣
|
養老院
|
矮子矮
|
我不知道
|
庸眾的迫害
|
集體盲目
|
住院開刀
|
生病
|
評現今世況
|
疾病與權力
|
一生就做一件事
|
海軍與抗戰
|
問題少年的背後
|
貨幣戰爭
|
勇於行動、珍惜擁有
|
情趣
|
愛
|
家
|
選擇權
|
可憐之人
|
九命怪貓
|
從根拔起
|
不可承受之重
|
養生薑汁
|
誠實無價
|
改革與阻力
|
少喝酒
|
匹配
|
滅蚊大戰 Part 2
|
人獸鬥
|
愛情有價
|
從阿帕契事件
談同理心
|
從發言權談基礎教育
|
滅蚊大戰
|
黃河講甲午
|
我看柯P
|
第三帝國的興亡
|
人民是智慧的?
|
熱情
|
失戀
|
跨年看日出
|
德國軍人(下)
|
德國軍人(上)
|
食安(下)
|
食安(中)
|
食安(上)
|
創業維艱(下)
黃河的話 2014
|
創業維艱(上)
|
胡麻醬麵
|
紅燒雞
|
冥冥之中
|
企業文化
|
快刀斬亂麻
|
推理三部曲
|
優勢的陷阱
|
捨,得
|
《獵殺紀壯艦》出版序
|
實體書上架
|
往事如煙
|
面子
|
做自己
|
內鬥內行的中國人
|
低頭族
|
推拿
|
人貴自知
|
凡事少求人
|
轉念之間
|
化繁為簡
|
慎獨
|
習慣孤獨
|
甲午戰爭紀念策展
|
由果論因
|
數字會說話
|
選賢與能
|
一以貫之
|
密室謀殺案
|
重要場合不玩新把戲
|
連珠炮
|
選擇面對
|
速食文化
|
反核與節能
|
魚片粥
|
狗改不了吃屎
|
榮譽感
|
珍惜擁有
|
女人為何長壽?
|
寫給太陽花學運
的青年朋友
|
我看服貿1
|
我看服貿2
|
我看服貿3
|
文革在台灣
|
慢活
|
以客為尊
|
論析北洋水師
的負面評議
|
妖魔化
|
打靶
|
行有餘力、動有餘地
|
凡事不要太篤定
|
橙汁排骨
|
馬年心願
|
甲午海戰史
|
為北洋水師討公道
|
從嚮往到唾棄
|
京、阪、奈自由行7
|
京、阪、奈自由行6
黃河的話 2013
|
京、阪、奈自由行5
|
京、阪、奈自由行4
|
京、阪、奈自由行3
|
京、阪、奈自由行2
|
京、阪、奈自由行1
|
記憶
|
肝膽排石法
|
我的三大致命傷
|
蛇
|
芒果
|
教學相長
|
三明治世代(下)
|
三明治世代(上)
|
再遊新加坡(下)
|
誰是誰非
|
再遊新加坡(上)
|
給馬總統掌聲
|
夢
|
奸巧當道
|
寫給軍中的決策長官
|
寫給軍中的管理幹部
|
兵役教戰守則(下)
|
兵役教戰守則(上)
|
差別待遇
|
談洪仲丘事件
|
台灣大哥大──
我的切膚之痛
|
不如歸去
|
德國小鎮
|
野心
|
寬恕
|
財富與快樂
|
財富
|
自信
|
終生伴侶
|
該斷則斷
|
權力讓人腐化
|
夢想
|
放手讓孩子自己走
|
左耳進,右耳出
|
中國人好賭?
|
死亡
|
智力測驗
|
再談知識分子
|
知識分子
|
成敗論英雄
|
轉變
|
海南島(下)
|
海南島(中)
|
海南島(上)
|
沉淪的惡島
|
以色列(下)
|
以色列(中)
|
以色列(上)
|
世界的最後一晚
|
我的夢
黃河的話 2012
|
印度(下)
|
印度(上)
|
誰的錯?
|
錢的價值
|
責任心
|
酒駕
|
客觀
|
嘴巴甜
|
分寸
|
千變萬化的中國菜
|
男人情長,女人情深
|
慎選朋友(下)
|
立場
|
慎選朋友(中)
|
慎選朋友(上)
|
助人為快樂之本
|
追求成功(下)
|
追求成功(上)
|
順勢而為
|
輕重緩急
|
張鳳強事件檢討
|
用心
|
念力
|
寫給七十歲的我
|
感恩
|
另類得獎
|
犯傻
|
法律是冰冷的刀鋒
|
主帥不站第一線
|
是可忍,孰不可忍
|
讓靈魂跟得上
|
給新手父母的建言
|
炸什錦
|
男人學做菜
|
原來如此
|
聽得懂
|
電子書
|
廿五加一?
|
修生(下)
|
修生(上)
|
我是老大
|
訓練狗狗便便
|
台灣賞櫻
|
向雷震致敬
|
職棒(下)
|
職棒(上)
|
股海心法(下)
|
股海心法(中)
|
股海心法(上)
|
創作的靈感
|
管理之鐵的紀律
|
二○一二新年願望
黃河的話 2011
|
總統大選
|
人要衣裝
|
認命之後呢?
|
五十知天命
|
專注
|
平民松露炒蛋
|
松露(下)
|
松露(上)
|
黃河講課
|
如何選對行?
|
不要選錯行
|
守時
|
我很幸福
|
購屋指南(下)
|
購屋指南(上)
|
人生沒有一定
|
對與錯
|
信仰
|
都會狗
|
海釣(下)
|
海釣(上)
|
樂觀與悲觀
|
新手學做菜(四)
|
新手學做菜(三)
|
新手學做菜(二)
|
新手學做菜(一)
|
百口莫辯
|
盡人事
|
退休(下)
|
退休(上)
|
親子關係(四)
|
親子關係(三)
|
親子關係(二)
|
親子關係(一)
|
品牌效應
|
從狗看人
|
放對位置
|
蔬果汁
|
聆聽
|
朋友
|
成功者的絆腳石
|
中式連鎖餐飲
|
夏威夷
|
中國風(下)
|
中國風(上)
|
捷克(下)
|
捷克(中)
|
捷克(上)
|
新年聽故事
|
敦睦遠航(下)
|
敦睦遠航(中)
|
敦睦遠航(上)
黃河的話 2010
|
選擇什麼樣的行業?
|
補教生涯
|
失去誠信之後呢?
|
夫妻相處之道
|
從兩韓看兩岸
|
台北花博
|
做絕與做全
|
老闆喜愛的部屬
|
坐井觀天
|
最高尚的文明境界
|
文明與法律(下)
|
文明與法律(上)
|
再談文明人
|
文明人
|
選錯行
|
統/獨
|
文化大革命
|
男女大不同
|
作媒
|
寫給渡友
|
上海世博
|
搶火車
|
境隨心生
|
理智與感情
|
拒絕的藝術
|
基層民代
|
服務業
|
幸福人生的兩大法則
|
擁有即是被擁有
|
常想一二
|
兒女應學的四堂課
|
饒了孩子吧
|
梅乾扣肉
|
假如我是故宮
|
紅燒獅子頭
|
偉大的商人
|
好心變惡果(四)
|
好心變惡果(三)
|
好心變惡果(二)
|
好心變惡果(一)
|
希望不是最後
|
一葉蔽目
|
走出文創的路(下)
|
走出文創的路(上)
|
文創
|
我看馬英九
|
年夜飯
|
書法
|
煙燻圓鱈
|
禍不單行
|
先破後立
|
過猶不及
|
度量衡
黃河的話 2009
|
小費
|
奧地利(二)
|
梅蝶自序
|
奧地利(一)
|
寫給我兒我女
|
簡單就是美
|
黃河的聲音
|
生活
|
英倫行(三)
|
英倫行(二)
|
英倫行(一)
|
當信任瓦解,
社會也就崩潰
|
煎餃
|
武嚇台灣自序
|
吳念真跟他的師傅
|
不要測試人性
|
仇恨
|
養狗七要
|
假作真時真亦假
|
植樹記
|
天生我才必有用
|
偷天換日自序
|
扮好自己的角色
|
騎馬
|
翻譯生涯
|
絲路
|
模範狗
|
求職教戰手則
|
牛排
|
團圓鍋
|
牛肉
|
死了一個少將自序
|
安身立命
|
好人與壞人
|
新手學開車
|
成功者的特質
|
王守仁(二)
|
王守仁(一)
|
《金錢遊戲》自序
|
我的一天
|
天才之死
|
放下才能解脫
|
好方法
|
鬥爭的原則
|
《背叛者》自序
|
共好
|
距離美
|
希望
|
生菜酪梨卷
|
賭城
|
再談電子導航
|
中國旅遊的詬病
黃河的話 2008
|
2009新年願望
|
奶油菠菜
|
減肥餐
|
烏魚三吃
|
紅燒草魚
|
西裝
|
《最後一擊》自序
|
我的葬禮
|
新加坡
|
掌握現在
|
軍旅生涯廿七年(六)
|
軍旅生涯廿七年(五)
|
軍旅生涯廿七年(四)
|
軍旅生涯廿七年(三)
|
《失速的真相》自序
|
軍旅生涯廿七年(二)
|
軍旅生涯廿七年(一)
|
善用制度管理
|
我的繪畫生涯
|
高中聯考
|
雪菜毛豆
|
《誰殺了總統》自序
|
酸菜筍絲
|
絕不做美國人
|
尊重不同意見
|
生死一瞬間
|
華人的香格里拉
|
《狗仔人生》自序
|
島國島民
|
芋泥雞絲粥
|
賞櫻
|
希望我再十八歲
|
放下心中的藍綠
|
老二哲學
|
《希望在明天》自序
|
先知先覺
|
懷石料理
|
電子導航
|
泡湯
|
《蒼煙鎖海》自序
|
奈米能量貼布
|
癮
|
回鍋肉
|
淑女與紳士(下)
|
一錯再錯的李昌鈺
|
淑女與紳士(中)
|
淑女與紳士(上)
|
日本行有感
|
《風塵三俠》自序
|
樂觀
|
手段和目的同樣重要
|
櫻花精神
|
人生要立大志?
黃河的話 2007
|
人無誠信就是畜牲
|
我的留學路(下)
|
《白手套》自序
|
我的留學路(上)
|
強者的悲哀
|
三歲看到大?
|
釣魚和海軍
|
育才與選才
|
服務業的成功之道
|
小聰明和大智慧
|
外地用餐要訣
|
我的大學夢
|
《牛郎的女人》自序
|
兒女的教育 (下)
|
兒女的教育 (上)
|
讓自己快樂
是一種責任
|
我的棒球夢
|
烤鮭魚頭
|
愛狗夢樂園
|
熊貓的聯想
|
熊熊的憂鬱症
|
台灣年輕人的未來
|
布拉格的名人墓園
|
感情少一點
|
我在海軍最得意的事
|
我和棋藝絕緣
|
不要計較太多
|
英文和我
|
《玉蠱情》自序
|
分手的藝術
|
我是作弊高手
|
什麼是民主?
|
習慣孤獨
|
誰是你的人生導師?
|
個性決定命運
|
給女人的一點建言
|
相敬如賓
|
摩西是神棍
|
快樂在自己心裡
|
物質的誘惑
|
官斷十條路
|
執著或憨傻
|
人生的三大資源
|
領導首在做人
|
《月光光》自序
|
如何提升員工的
工作熱誠
|
輕手輕腳,細聲細語
|
先處理心情,
再處理事情
|
中國人好聰明啊!
|
新年的願望
|
黃河渡週年感言
|
《獵殺紀壯艦》自序
黃河的話 2006
|
美麗的香格里拉?
|
明白自己的優點,
了解自己的缺點
|
讀書人的福音
|
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
|
Jack & Rose
|
領導統御要訣
|
如何領導部屬
|
領導人的基本條件
|
領導統御概論
|
根有多深,樹有多高
|
不要有貪念
|
突破逆境的方法
|
嫁什麼樣的男人
|
娶什麼樣的女人
|
談愛情
|
談吐應對入門
|
我看宗教
|
人生如戲
|
為什麼沒有偏財運?
|
黃河在上海
|
四神湯
|
蒸蛋
|
螞蟻或綿羊
|
芒果西米露
|
蝦絲煲
|
用餐禮儀入門
|
凡事從心裡做起
|
日本人為什麼成功?
|
川味牛肉麵
|
中國人為什麼
缺乏創造力
|
上帝為什麼不獎賞好人
|
逆境,一定要突破
|
令人失望的張家界
|
什麼是愛
|
豪華遊輪之旅
|
知、知時、知人
|
什麼是天才
|
為什麼有人把官位
做小了?
|
辯論和我
|
一本精采的小說
《狼.圖騰》
|
球繞著球旋轉的
奇妙宇宙
|
紅酒入門
|
談酒
|
我對海軍最深刻的印象
|
誰怕誰的哲學
|
我的同學自殺了
|
我看雲門
|
說狗
|
豬頭皮的故事
|
我所嚮往的人生
|
三一九槍擊案
可能的真相
|
我們生活得太沉重了
|
澳大利亞驚魂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