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百強
|
隨身智囊
|
歷史煙雲
|
武俠小說
|
懸疑小說
言情小說
|
奇幻小說
|
小說園地
|
有聲書
|
更新預告
黃河《奈米能量貼布》2008/3/21
前言
這是一篇和健康有關的文章。
假如你上了年紀,身體有一點毛病,或是親朋好友之中有人有一點毛病,這篇文章值得你花些時間研究。
熟識我的朋友都清楚,我是非常「鐵齒」的人。別看小說中我談到輪迴、命理,其實,凡是超越常識邏輯的事情我全不信。
什麼風水、星座、紫微、八字……,在我眼裡全是騙人的玩意兒。
我也沒怕過什麼東西。走在路上假如碰到鬼,我當然會先嚇一大跳,但是緊接著就想辦法把鬼抓起來,公開展覽好大賺一筆門票錢。
簡單一句話──我不單是不語怪力亂神,根本是發自內心地不信怪力亂神。
除此以外,我身體健康,很少有病痛。這一生看病的次數寥寥可數,活到今天五十歲,居然沒因病而住過醫院。
我明白健康的重要。但由於從來沒失去過健康,所以並沒太在意健康。別人若是跟我談健康方面的話題,不管說得多麼有道理,通常我是左耳進、右耳出,聽過了就忘了大半。
即使科學的健康理論我都不在意,更何況是旁門左道的學問。什麼磁場、能量水、竹碳衣……,或是花幾萬元請氣功大師打通任督二脈,我打從心底認為那是荒謬、愚蠢、不文明的行為。
也因此,當「通德公司」董事長陳前芳先生跟我談到「奈米能量貼布」,我並沒太認真。直到他拿出四張相片,才看得我暗暗嚇了一跳!
相片一:運用奈米科技製造
的紙套能放射遠紅外線
相片二:紙套套住右邊那顆
橘子,左邊橘子正常生長
相片三:收成的時候,右邊的
橘子明顯大過左邊那顆
相片四:摘下來擺在椅子
上,差異更是明顯地不同
表一:兩顆橘子的檢驗報告
這兩顆橘子的檢驗報告如表一──生長期從二○○七年十月二十日到十二月十五日,套袋橘子「果肉」增加百分之三十七(二百四十三克/一百七十七克),甜度增加零點六度。
也由於這兩顆橘子明顯的差異,讓原本心不在焉的我,立刻產生了興趣。
我開始非常仔細地聆聽。
陳董事長發明的「百德能」(PADONAN)奈米能量貼布(以下簡稱能量貼布),就是運用促進橘子成長同樣的原理,使用能夠放射遠紅外線的能量貼布,貼於背後脊髓上下兩處,藉以協助人體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為目的。
別以為看到幾張相片我就信了。
親兄弟還有高矮的差異,更何況樹上的橘子!
誰能擔保右邊那顆橘子原本不就
長得特別大?
相片只是降低了我的懷疑度。
仔細聽完以後,我帶著陳董事長給我的能量貼布親自進行人體試驗,同一時間也上網仔細查看理論依據。相關文章這段日子我看了近百篇,反覆琢磨再琢磨,以下就是我的研究心得與實際使用的體驗,寫出來提供各位參考。
誰是陳前芳?
假如能量貼布的發明者是騙財騙色的神棍,或是街頭賣藥的江湖郎中,我勸各位現在就把電腦關了去看電視,免得浪費時間。
介紹一個產品以前,最好先了解它的發明者,以及推促他發明的動機。
玉山社出版公司出了本《台灣企業家的美國經驗》,作者司馬嘯青,裡面介紹十九位台灣成功的企業家,其中之一就是陳前芳。
所以,開門見山對陳先生的第一句介紹詞是:他是台灣成功的企業家。
對陳先生詳細生平有興趣的讀者,可以使用遊標點選下面的藍色標題,內文有更詳盡的介紹,此處只摘要這篇介紹文的重點。
《陳前芳先生簡介》
重點摘要:
陳先生是日本東京農業大學函授班生物遺傳學畢業,最有興趣的領域是生物科技。早年務農,嘗試過無子西瓜栽培、養乳牛、養丹麥種鵝,由於利潤都不高,一九七八年以四十二歲之齡成立通德興業公司,從此投入運動器材業。
或許他不是成功的農人,卻是成功的商人。
由農轉商意外讓他開啟了人生一條康莊大道。
能夠在商界成功的原因,是他天生好學、具有創意、對產品的研發不遺餘力,至今單單是在運動器材方面就獲得超過一百多件的專利。
相片五:陳董事長攝於自宅
相片六:自宅是陳董事長親自設計的木屋
正當他事業有成,要邁入享福的歲月,不幸在二○○一年因脊髓骨錯位,壓迫神經產生巨痛,開刀住院兩個多月。
更不幸的是,由於經常進出醫院復健,一年後又遭到細菌感染而引發嚴重的肺結核,連續一年他每天飯前八顆、飯後八顆,一天四十八顆各式抗生素、類固醇,吃得內臟器官功能大大受損。
這段生病的日子,他日夜思考著自己的生命是否就此結束?假如能夠康復,以後要如何不吃藥,也能活得更健康?
生活上的不便與肉體上的疼痛,加深了他研究「不吃藥也能活得更健康」的決心。
出於對生命的熱愛,從此他全心全意投入遠紅外線的研究。
由此可見,陳董事長發明能量貼布的際遇與原因,不是因為想賺錢,也不是閒來無事的意外之舉,的確是事出有因。
一個跨國企業公司的董事長、大半生潛心於專利申請的發明家,出於對自己生命之熱愛,窮其心力所得到的研究成果,就是本文所要介紹的能量貼布。
套袋橘子長得特別大的原因
首先,要說明那個吸引我注意力的橘子。
解釋套袋橘子長得特別大的原因之前,我們應先了解什麼是遠紅外線?
自然界的電磁光譜如圖一。
圖一:電磁光譜示意圖
從左往右,分別是低頻的「不可見光」(人類眼睛看不到)──G射線、X射線、紫外線;接著是「紅澄黃綠藍靛紫」的「可見光」;然後又是高頻「不可見光」,分別是紅外線、微波,以及無線電波。
紅外線又分三種,依波長區分是近紅外線(○.七五到一.五微米)、中紅外線(一.五到四微米),以及遠紅外線(四到一千微米)。
「近、中、遠」的意思是和「可見光」的遠、近。
重點是遠紅外線。
自然界所有溫度超過「絕對零度(攝氏零下兩百七十三度)」的物體都會放射熱源。人體本身就是熱源,放射的波段在遠紅外線(六到二十微米)。
人體非常脆弱。好比說就醫學的定義而言,體溫高過攝氏三十八度是 「發燒」,低於三十五度是「低體溫症」──只有三度的範圍體溫才算正常,除此以外都算生病,人體是何等的脆弱啊!
可是,人體處於三十七、八度的水溫會覺得很舒適,如果短時間泡泡溫泉,可以加速血脈流動,有益於健康──從這例子你應明白,雖然人體 對熱源的感應非常脆弱,但是在有限的範圍、有限的時間,熱源不單沒有傷害,反而對健康有益。
輔射波對人體的影響是同樣的道理。頻率太低的G射線、X射線又叫「核射線」,是核能的一種,對人體有嚴重的傷害;紫外線照久了會產生曬傷或皮膚病變。至於頻率太高的微波、無線電波,長期照射對人體也有不良的影響。只有中間頻段附近的「可見光」和「紅外線」,對人體的影響較低。
甚至,遠紅外線六到十二微米波段能促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因而科學界又稱此波段為「生育光波」。
植物要進行光合作用才能成長。
光合作用需要的陽光,更正確地說,就是需要太陽光譜中的「生育光波」。
相片一奈米遠紅外線的紙套,就是加入遠紅外線的奈米粉末,能夠放射六到十二微米的生育光波。
也因此,套了紙套的橘子,不論天晴天雨、不管白晝黑夜,如同每天二十四個小時接受日光照射,分分秒秒都在進行光合作用,當然長得比不加紙套的橘子要大、要甜。
遠紅外線與健康的關係
遠紅外線對健康有益──這觀念已經廣泛地被科學界所接受;對於理論有興趣的讀者,可以點選下面的藍色標題,此處只摘要這篇文章的結論。
《遠紅外線與健康的關係》
摘要結論:
人體健康的關鍵,在於確保血液正常流經身體的每一個細胞。
血液流通才能帶給細胞養分和氧氣,並帶走廢物。如果沒有養分,細胞容易衰老;如果沒有氧氣,人們根本就活不下去。至於細胞新陳代謝所產生的二氧化碳、尿酸、乳酸等廢物,累積多了就會產生病痛。
遠紅外線對健康最大的功效,是促進人體血液循環;或是說,促進血液流經身體的每一個細胞。也因此,它能活化細胞,並減少身體不明原因的疼痛。
實際使用的感覺
誠如本文開頭所言,我是非常鐵齒的人;再加上始終不曾生過大病,因而從未關心或好奇過任何保健產品。直到最近,因為能量貼布,我才開始研究遠紅外線,赫然發現這是非常成熟的技術,也有一定程度的消費群;更才注意到,相關產品幾乎觸目可見!
電視購物台、郵購雜誌、百貨公司的專櫃……,到處都在販賣與遠紅外線有關的產品。甚至年假期間到日本旅遊,華信航空的機上免稅商品也出現許多型式的「能量」手鍊。
我不得不懷疑,假如遠紅外線對保健沒有助益,如何能創造那麼大的市場?
若是有益,為什麼我從來沒有注意到?
雖然我不曾生過大病,然而年過五十,健康難免走下坡,身體不時出現一些疼痛。
遠紅外線既然有效,為什麼不試一試?
它只是貼布,不是吃到肚子裡的藥,理應沒有副作用。
抱著試一試的心裡,我遵照陳董事長的使用指示,從二○○七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到二○○八年二月十日,中間有幾次停貼了數日,可說是一連貼了兩個半月,具體感到的差異如下:
一、我四肢循環較差,每到寒天手腳就怕冷。尤其是冬天,氣溫若是低到十度左右,假如不戴手套在室外待上十幾二十分鐘,雙手會疼、會癢,嚴重時甚至會輕微紅腫。
然而,今年的冬天特別寒冷,尤其是去年十二月與今年二月,我兩度前往日本,還到了零下十幾度的北海道,我的雙掌卻始終有「熱」的感覺。氣溫特別低的時候,有時候我會戴手套,有時候忘了戴;不管是戴了或沒戴,這兩個多月來我的手掌不曾紅腫發癢。
有一次我不信邪,硬是用冰塊洗手,手掌還是會有疼、癢的感覺,但是恢復得比住常快。
二、我屬於乾性皮膚,每到冬天因為乾燥,皮膚容易癢。特別是洗熱水澡,越燙越癢、越癢越抓,常常在腰部和大腿留下一條又一條的紅色抓痕。因此,每年冬天我都會使用棉羊油,從小腿、大腿、腰、身子、手臂、手掌,一直擦到臉龐。
可是,今年整個冬天我不曾感覺皮膚癢,即使是洗熱水澡也沒癢的感覺,也因此,我壓根兒就忘了擦棉羊油這檔子事。唯一的一次例外,是到北海道的第三天,我發現小腿的皮膚因為乾燥而有一點「裂」;接著兩天,也只在小腿擦了些乳液,回到台灣就沒再擦。
三、以前睡覺,偶爾起床時會有「腰痠」的感覺。可能三天,可能五天,總之隔個幾天起床時就會感到腰痠。至於原因,或許是睡姿不良,或許是床墊的硬度不對,也或許是睡太久……,管他什麼原因,這現象在最近四、五年始終存在。
不過,使用奈米能量貼布以後,這現象消失了。
當然,我不是輕易信服的人。差不多在使用三個禮拜左右的時候,為了試一試,我硬是停止使用能量貼布。大約到了第三或第四天,起床時又感到腰痠,這才恢復使用能量貼布。
四、生活之中難免會碰到運動傷害。好比說手提重物,時間太久,第二天會造成某根手指神經的抽痛。以前碰上這種情形,完全恢復的時間大約需要四、五天,使用能量貼布的這兩個月,恢復期縮短到兩、三天。
上述四個現象是否和遠紅外線的理論吻合呢?
請仔細看《遠紅外線與健康的關係》,再想想這四個現象,不覺得兩者完全吻合?
遠紅外線的止痛功能
能量貼布對保健最大的功效,是活化水分子,提升皮下深層的溫度,使得微絲血管擴張,促進血液循環,並加速新陳代謝所產生廢物的排除。
可是,不客氣地講,這些功效有點「自說自話」。
最起碼,它不是立竿見影,而是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慢慢感覺,而這感覺又似有似無。
尤其對血液循環正常的年輕人,全然感受不到能量貼布的功用。
可是,對身體某部位不明原因的疼痛,「有時候」它卻有立竿見影的成效。
可恨的是「有時候」。
使用能量貼布的這兩個多月,有機會我就和熟朋友提到這事。由於它的功效之一是消除疼痛,許多人聽了以後都自願「試一試」。
我沒有讓所有自願的朋友嘗試,原因之一是貼布有限,原因之二是他們的毛病都不是持續的疼痛。
一般來講,造成人體疼痛的原因五花八門,例如天氣、氣流、溫度升降,濕度高低等,都會影響人體的健康。
反過來說,這些因素的改變也能改善身體的狀況。
由於他們有時候疼、有時候不疼,如何證明貼了以後不疼,功效來自於貼布?
直到碰上泰普膠帶實業公司董事長邱燦昌,說他的夫人長期有偏頭痛的毛病,經常睡到半夜痛得睡不覺,看遍名醫也都找不出病因。
聽到邱夫人持續地偏頭痛,而且症狀很明顯,年前我拿了六張貼布請她試貼。
結果真有效,貼上以後她能安眠幾晚。
後來,可能也是抱著懷疑的態度,邱夫人某晚不貼,半夜又因偏頭痛醒過來。
以前半夜發作,她可以痛到天亮睡不著。那晚貼上,一個小時左右就能安然入眠。
過完年碰面,邱董事長又向我要了十二片貼布,並連誇有效。
不過,我還是要講,能量貼布並非對所有患者都有效。我不清楚邱夫人偏頭痛的原因是什麼,對她有用,對你未必有用。
假如對誰都有用,能量貼布早就通行全世界了!
二○○七年十一月出版的《讀者文摘》,封面斗大的標題就是「革新療法──背痛有救」。內文第三十二頁的主題是〈背痛新救星〉,裡面介紹歐美風行的七種新技術,其中之一是「紅外線腰帶」,全文如下:
紅外線早在一八○○年就被發現,但直到二百多年後,才被用來減輕背痛。加拿大紅外線腰帶公司(IR Wraps)發明家勞倫斯.戈登所研發的腰椎護帶(Lumbar Wrap)是其中之一,形狀與經常搬重物的人所繫的黑色護腰帶很相似。
腰椎護帶使用遠紅外線能量(和餐廳熱菜的熱源相同),以改善血液循環、提高療效。加拿大安大略省洛斯巴特痛楚處理診所的研究員在二○○六年進行小規模研究,發現腰椎護帶可把疼痛症狀減半。
接受研究的三十九位成年人,得下背痛都已超過六年,連續接受七星期治療後,不但疼痛減低,而且不同角度轉身、彎腰感也降低。戈登在馴馬時摔傷背部,因而發明了這種腰帶。他說,背痛患者配戴這種腰帶睡覺或做家務,會舒服許多。
腰椎護帶有一個副作用:長時間使用可能導致皮膚變黑。還有,價錢並不便宜,售價為二千三百三十五美元。
戈登正向加拿大和美國政府申請核准為醫療器材,希望藉醫生、脊椎神經科醫生和療痛診所的使用,向背痛患者推廣。能量貼布的特色
說到這,你應該相信遠紅外線對保健與減低身體疼痛有一定的功效。然而,現今那麼多的產品之中,哪一些才真正有效呢?
首先我要誠實地說,百德能奈米能量貼布是我唯一使用過的產品。
我無法否定別家的產品,卻也無法證實別家產品的效益。
就我的研究,遠紅外線保健產品是否有效,決定在三個因素:
一、波段
波段不對,不僅對健康無益,反而有害。 人體釋放的熱源在六到二十微米。生育光波在六到十二微米。讓水分子產生共振的最佳波段則在八到十四微米。
百德能奈米能量貼布的波段就在八到十四微米。
二、放射功率
大自然界也存在遠紅外線。這些「自然的遠紅外線」功率極低,對人體皮膚的穿透力僅僅只有○.○一到○.一公分。
功率不足,深入皮下組織的效果必差,血液中的水分子就難以產生共振。
至於要具備多高的功率才會產生效果,這又和使用的部位有關。
三、使用部位
使用的部位要對,效果才好。
什麼叫「對」?
簡單地說,就是血管與神經匯集之處。如果貼在屁股──隔著好厚一層肥肉,必然比貼在手腕青筋暴起之處的效果要差。
遠紅外線的產品是否有效,就由前面三個因素所決定。
可惜的是,波段與功率的測量需要特殊儀器,一般使用者無法得知正確的數值。而且,即使第一次購買的產品符合規定,並無法擔保後續產品的品質。
這時,只能信賴廠商的誠信度。
陳董事長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救自己的生命才研發能量貼布。他所生產的能量貼布不僅自己使用,家人親友也全都使用。
相片七:膠皮
未撕以前
假如來到一處農家,發現農夫和家人吃自己生產的蔬菜,你還會懷疑這些蔬菜灑了可能致癌的農藥嗎?
除此以外,我上網比較許多公司遠紅外線的產品,發現能量貼布具備以下兩項特色:
一、產品的形式不同
能量貼布是首度將遠紅外線應用在「貼布」的保健產品。
陳董事長的創意已經獲得日本、台灣,以及大陸的專利。至於韓國、美國,以及歐洲等國家,目前(二○○八年二月)也在申請之列。
貼布不同於護套、護腕、內衣、內褲、睡墊、睡枕……,這些產品無法像貼布「始終」「緊緊」貼著皮膚。
「始終」「緊緊」有多麼重要呢?
如果無法「始終」,「時有時無」的效果必差。
至於「緊緊」的重要性,請參看相片七、八。
相片八:撕去
膠皮以後
二○○八年二月二十四日,我前往陳董事長家裡,親自拿儀器測量能量貼布的功率。
儀器就是相片七、八中的「輔射偵測儀」,一台售價約三萬元台幣。
測量功率的單位是CPM(Count Per Minute),也就是每分鐘測量到遠紅外線輔射的次數。
測量那天,我先拿出未撕去膠皮的能量貼布,隔著膠皮測量功率,結果是二五三(相片七,能量貼布壓在輔射偵測儀的底下)。
接著,我把膠皮撕掉,重新量一次,功率提高到三三六(相片八)。
想想看,只差了一層薄薄的膠皮,功率就差了八十三CPM。假如隔了一件衣服,或是戴在手腕──與皮膚接觸的位置和距離經常改變,效果還會好嗎?
二、使用部位不同
這就回到前面「使用部位」的問題。
大部分遠紅外線產品是戴在手腕、穿在身上,或是做成水杯、餐具,活化飲水品質等。陳董事長的能量貼布獨具創意,貼在中樞神經系統的脊髓部位「上、下」兩端(如相片九)。
為什麼貼在這兩個部位?
相片九:能量貼布
黏貼處
這可能和他的脊髓曾經開刀,花了相當長的時間研究中樞神經脊髓結構有關。
脊髓是中樞神經的一部分,是腦與周邊神經的必經通路,也是受傷部位向腦傳達疼痛的媒介。
身體所有部位,脊髓是神經最密集的地方,內含輸送養分到五臟六腑的血管,也是人體血細胞的製造工廠──從這三個事實不難理解,使用遠紅外線產品的最佳部位應該在脊髓。
陳董事長選擇的部位是脊髓的上、下兩端。
上、下出入口各貼一片能量貼布──多麼明智的選擇!
結合前述一、二項特色,我們可以說,能量貼布是目前市面上唯一「始終」「緊緊」黏貼在脊髓上、下兩端的遠紅外線保健產品。
相對於其他產品,可以想見,能量貼布的效果必然較好。
再說一件讓人難過的事實──陳董事長研究能量貼布的日子裡,為了比較,買了二十多件相關產品。實際測量這些產品的功率,大部分的CPM值低於五十,少部分到達七、八十,有的甚至是假的,根本不含遠紅外線的成分。
假如你以前使用過遠紅外線產品,由於效果不佳而對它失望,或許你用的就是這類產品。
或是,你聽別人批評過遠紅外線產品是騙人的玩意兒,可能那人用的也是這類產品。
再強調一次,遠紅外線沒有立竿見影的效果,廠商的誠信度極其重要。而即使是陳董事長的能量貼布,黏貼的部位不對也難以發生效用。
想試試百德能奈米能量貼布嗎?
假如有興趣,請先看
《能量貼布使用注意事項》
。
若是真想買,請進入專屬網站(
www.padonan.com
),那兒有更詳盡的使用規定與購買方法。
有任何問題,歡迎來函詢問。我必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地回答你。
最後,祝各位身體健康!
附錄:
一、
《陳前芳先生簡介》
二、
《遠紅外線與健康的關係》
三、
《能量貼布使用注意事項》
好讀首頁
有關好讀
讀友需知
聯絡好讀
搜尋好讀
黃河渡
網購黃河的書
|
首頁
|
寫給渡友
黃河的人
|
黃河說自己
|
什麼是好的小說
黃河的實體書
|
獵殺紀壯艦
|
甲午再起
|
誰綁架了總裁
|
死了一個少將
|
古墓情魂
|
牛郎的女人
|
月光光
|
梅蝶
|
黃河給青年的信
|
黃河話半百
|
黃河談禮教
|
黃河來時路
|
背著書包的猴子
|
熱石行動
黃河的話 2017
|
從幻象打撈看獵雷
|
國軍是小英最大靠山?
|
海軍敗類
|
寫給民進黨
|
統、獨
|
打不過就加入
|
期望值
|
參謀總長的海軍歲月
|
寫給台獨人士
|
好人
|
文明與野蠻
|
印度獨立
|
塞翁失馬
|
中國大戰略
|
因為在乎,才可能擁有
|
不高興,就說出來
|
烤鴨
|
口吐蓮花
|
因小失大
|
只知有己
|
力分勢弱
|
昔不如今
|
受眾
|
鴻
|
電腦病毒
|
學習
|
台獨的終點
|
臣服
|
能指望美國?
|
多讀書
|
治大國若烹小鮮
|
英國人
|
戰爭
|
爬山
|
名畫的控訴
|
小白球
|
有效行動
|
寫給退伍軍人
|
我對中共的期許
|
細說軍人終身俸
|
我看兩岸
|
為年金改革進一言
|
方法
|
當局者迷
|
紅眼病
|
我看年金改革
|
白頭偕老
|
關鍵在錢
|
政策改革之後呢?
|
引導與要求
黃河的話 2016
|
二O一七新年願望
|
再談兒女的教育
|
人生=選擇+個性
|
臭皮囊
|
牙齒
|
對症下藥
|
另一個角度
|
麻將政治學
|
兵棋推演
|
各取所需
|
人各有思
|
文化
|
盡如人意?
|
向前看
|
澳門行
|
情這條路
|
九三大遊行
|
大溪運動會
|
你幸福嗎?
|
可恨之人
|
我看民進黨
|
何苦自尋煩惱
|
你懂年輕人?
|
媒體生態
|
該放下就放下
|
誤射事件之落幕
|
我反對死刑
|
海軍誤射雄三事件
|
防衛有界
|
為海軍喝采!
|
以點擊面
|
打蛇打七寸
|
靈機應變
與堅守原則
|
左營軍區故事館
|
跨出第一步
|
我支持澎湖博弈
|
澎湖
|
西式炒麵
|
活得精采
|
健忘症
|
照顧,請從
身邊的人做起
|
西藏
|
A.I. 危機
|
電(下)
|
電(上)
|
為退伍軍人講幾句話
|
日本人的實用主義
|
相對論(下)
|
相對論(上)
|
西式烤雞
|
海軍軍樂隊
|
天下第一麵
|
嵐山行
|
賞楓
|
十週年感言
黃河的話 2015
|
羅輯思維
|
偉人背後的陰影
|
行軍
|
閱兵
|
海官校慶
|
今非昔比
|
少生氣
|
養老院
|
矮子矮
|
我不知道
|
庸眾的迫害
|
集體盲目
|
住院開刀
|
生病
|
評現今世況
|
疾病與權力
|
一生就做一件事
|
海軍與抗戰
|
問題少年的背後
|
貨幣戰爭
|
勇於行動、珍惜擁有
|
情趣
|
愛
|
家
|
選擇權
|
可憐之人
|
九命怪貓
|
從根拔起
|
不可承受之重
|
養生薑汁
|
誠實無價
|
改革與阻力
|
少喝酒
|
匹配
|
滅蚊大戰 Part 2
|
人獸鬥
|
愛情有價
|
從阿帕契事件
談同理心
|
從發言權談基礎教育
|
滅蚊大戰
|
黃河講甲午
|
我看柯P
|
第三帝國的興亡
|
人民是智慧的?
|
熱情
|
失戀
|
跨年看日出
|
德國軍人(下)
|
德國軍人(上)
|
食安(下)
|
食安(中)
|
食安(上)
|
創業維艱(下)
黃河的話 2014
|
創業維艱(上)
|
胡麻醬麵
|
紅燒雞
|
冥冥之中
|
企業文化
|
快刀斬亂麻
|
推理三部曲
|
優勢的陷阱
|
捨,得
|
《獵殺紀壯艦》出版序
|
實體書上架
|
往事如煙
|
面子
|
做自己
|
內鬥內行的中國人
|
低頭族
|
推拿
|
人貴自知
|
凡事少求人
|
轉念之間
|
化繁為簡
|
慎獨
|
習慣孤獨
|
甲午戰爭紀念策展
|
由果論因
|
數字會說話
|
選賢與能
|
一以貫之
|
密室謀殺案
|
重要場合不玩新把戲
|
連珠炮
|
選擇面對
|
速食文化
|
反核與節能
|
魚片粥
|
狗改不了吃屎
|
榮譽感
|
珍惜擁有
|
女人為何長壽?
|
寫給太陽花學運
的青年朋友
|
我看服貿1
|
我看服貿2
|
我看服貿3
|
文革在台灣
|
慢活
|
以客為尊
|
論析北洋水師
的負面評議
|
妖魔化
|
打靶
|
行有餘力、動有餘地
|
凡事不要太篤定
|
橙汁排骨
|
馬年心願
|
甲午海戰史
|
為北洋水師討公道
|
從嚮往到唾棄
|
京、阪、奈自由行7
|
京、阪、奈自由行6
黃河的話 2013
|
京、阪、奈自由行5
|
京、阪、奈自由行4
|
京、阪、奈自由行3
|
京、阪、奈自由行2
|
京、阪、奈自由行1
|
記憶
|
肝膽排石法
|
我的三大致命傷
|
蛇
|
芒果
|
教學相長
|
三明治世代(下)
|
三明治世代(上)
|
再遊新加坡(下)
|
誰是誰非
|
再遊新加坡(上)
|
給馬總統掌聲
|
夢
|
奸巧當道
|
寫給軍中的決策長官
|
寫給軍中的管理幹部
|
兵役教戰守則(下)
|
兵役教戰守則(上)
|
差別待遇
|
談洪仲丘事件
|
台灣大哥大──
我的切膚之痛
|
不如歸去
|
德國小鎮
|
野心
|
寬恕
|
財富與快樂
|
財富
|
自信
|
終生伴侶
|
該斷則斷
|
權力讓人腐化
|
夢想
|
放手讓孩子自己走
|
左耳進,右耳出
|
中國人好賭?
|
死亡
|
智力測驗
|
再談知識分子
|
知識分子
|
成敗論英雄
|
轉變
|
海南島(下)
|
海南島(中)
|
海南島(上)
|
沉淪的惡島
|
以色列(下)
|
以色列(中)
|
以色列(上)
|
世界的最後一晚
|
我的夢
黃河的話 2012
|
印度(下)
|
印度(上)
|
誰的錯?
|
錢的價值
|
責任心
|
酒駕
|
客觀
|
嘴巴甜
|
分寸
|
千變萬化的中國菜
|
男人情長,女人情深
|
慎選朋友(下)
|
立場
|
慎選朋友(中)
|
慎選朋友(上)
|
助人為快樂之本
|
追求成功(下)
|
追求成功(上)
|
順勢而為
|
輕重緩急
|
張鳳強事件檢討
|
用心
|
念力
|
寫給七十歲的我
|
感恩
|
另類得獎
|
犯傻
|
法律是冰冷的刀鋒
|
主帥不站第一線
|
是可忍,孰不可忍
|
讓靈魂跟得上
|
給新手父母的建言
|
炸什錦
|
男人學做菜
|
原來如此
|
聽得懂
|
電子書
|
廿五加一?
|
修生(下)
|
修生(上)
|
我是老大
|
訓練狗狗便便
|
台灣賞櫻
|
向雷震致敬
|
職棒(下)
|
職棒(上)
|
股海心法(下)
|
股海心法(中)
|
股海心法(上)
|
創作的靈感
|
管理之鐵的紀律
|
二○一二新年願望
黃河的話 2011
|
總統大選
|
人要衣裝
|
認命之後呢?
|
五十知天命
|
專注
|
平民松露炒蛋
|
松露(下)
|
松露(上)
|
黃河講課
|
如何選對行?
|
不要選錯行
|
守時
|
我很幸福
|
購屋指南(下)
|
購屋指南(上)
|
人生沒有一定
|
對與錯
|
信仰
|
都會狗
|
海釣(下)
|
海釣(上)
|
樂觀與悲觀
|
新手學做菜(四)
|
新手學做菜(三)
|
新手學做菜(二)
|
新手學做菜(一)
|
百口莫辯
|
盡人事
|
退休(下)
|
退休(上)
|
親子關係(四)
|
親子關係(三)
|
親子關係(二)
|
親子關係(一)
|
品牌效應
|
從狗看人
|
放對位置
|
蔬果汁
|
聆聽
|
朋友
|
成功者的絆腳石
|
中式連鎖餐飲
|
夏威夷
|
中國風(下)
|
中國風(上)
|
捷克(下)
|
捷克(中)
|
捷克(上)
|
新年聽故事
|
敦睦遠航(下)
|
敦睦遠航(中)
|
敦睦遠航(上)
黃河的話 2010
|
選擇什麼樣的行業?
|
補教生涯
|
失去誠信之後呢?
|
夫妻相處之道
|
從兩韓看兩岸
|
台北花博
|
做絕與做全
|
老闆喜愛的部屬
|
坐井觀天
|
最高尚的文明境界
|
文明與法律(下)
|
文明與法律(上)
|
再談文明人
|
文明人
|
選錯行
|
統/獨
|
文化大革命
|
男女大不同
|
作媒
|
寫給渡友
|
上海世博
|
搶火車
|
境隨心生
|
理智與感情
|
拒絕的藝術
|
基層民代
|
服務業
|
幸福人生的兩大法則
|
擁有即是被擁有
|
常想一二
|
兒女應學的四堂課
|
饒了孩子吧
|
梅乾扣肉
|
假如我是故宮
|
紅燒獅子頭
|
偉大的商人
|
好心變惡果(四)
|
好心變惡果(三)
|
好心變惡果(二)
|
好心變惡果(一)
|
希望不是最後
|
一葉蔽目
|
走出文創的路(下)
|
走出文創的路(上)
|
文創
|
我看馬英九
|
年夜飯
|
書法
|
煙燻圓鱈
|
禍不單行
|
先破後立
|
過猶不及
|
度量衡
黃河的話 2009
|
小費
|
奧地利(二)
|
梅蝶自序
|
奧地利(一)
|
寫給我兒我女
|
簡單就是美
|
黃河的聲音
|
生活
|
英倫行(三)
|
英倫行(二)
|
英倫行(一)
|
當信任瓦解,
社會也就崩潰
|
煎餃
|
武嚇台灣自序
|
吳念真跟他的師傅
|
不要測試人性
|
仇恨
|
養狗七要
|
假作真時真亦假
|
植樹記
|
天生我才必有用
|
偷天換日自序
|
扮好自己的角色
|
騎馬
|
翻譯生涯
|
絲路
|
模範狗
|
求職教戰手則
|
牛排
|
團圓鍋
|
牛肉
|
死了一個少將自序
|
安身立命
|
好人與壞人
|
新手學開車
|
成功者的特質
|
王守仁(二)
|
王守仁(一)
|
《金錢遊戲》自序
|
我的一天
|
天才之死
|
放下才能解脫
|
好方法
|
鬥爭的原則
|
《背叛者》自序
|
共好
|
距離美
|
希望
|
生菜酪梨卷
|
賭城
|
再談電子導航
|
中國旅遊的詬病
黃河的話 2008
|
2009新年願望
|
奶油菠菜
|
減肥餐
|
烏魚三吃
|
紅燒草魚
|
西裝
|
《最後一擊》自序
|
我的葬禮
|
新加坡
|
掌握現在
|
軍旅生涯廿七年(六)
|
軍旅生涯廿七年(五)
|
軍旅生涯廿七年(四)
|
軍旅生涯廿七年(三)
|
《失速的真相》自序
|
軍旅生涯廿七年(二)
|
軍旅生涯廿七年(一)
|
善用制度管理
|
我的繪畫生涯
|
高中聯考
|
雪菜毛豆
|
《誰殺了總統》自序
|
酸菜筍絲
|
絕不做美國人
|
尊重不同意見
|
生死一瞬間
|
華人的香格里拉
|
《狗仔人生》自序
|
島國島民
|
芋泥雞絲粥
|
賞櫻
|
希望我再十八歲
|
放下心中的藍綠
|
老二哲學
|
《希望在明天》自序
|
先知先覺
|
懷石料理
|
電子導航
|
泡湯
|
《蒼煙鎖海》自序
|
奈米能量貼布
|
癮
|
回鍋肉
|
淑女與紳士(下)
|
一錯再錯的李昌鈺
|
淑女與紳士(中)
|
淑女與紳士(上)
|
日本行有感
|
《風塵三俠》自序
|
樂觀
|
手段和目的同樣重要
|
櫻花精神
|
人生要立大志?
黃河的話 2007
|
人無誠信就是畜牲
|
我的留學路(下)
|
《白手套》自序
|
我的留學路(上)
|
強者的悲哀
|
三歲看到大?
|
釣魚和海軍
|
育才與選才
|
服務業的成功之道
|
小聰明和大智慧
|
外地用餐要訣
|
我的大學夢
|
《牛郎的女人》自序
|
兒女的教育 (下)
|
兒女的教育 (上)
|
讓自己快樂
是一種責任
|
我的棒球夢
|
烤鮭魚頭
|
愛狗夢樂園
|
熊貓的聯想
|
熊熊的憂鬱症
|
台灣年輕人的未來
|
布拉格的名人墓園
|
感情少一點
|
我在海軍最得意的事
|
我和棋藝絕緣
|
不要計較太多
|
英文和我
|
《玉蠱情》自序
|
分手的藝術
|
我是作弊高手
|
什麼是民主?
|
習慣孤獨
|
誰是你的人生導師?
|
個性決定命運
|
給女人的一點建言
|
相敬如賓
|
摩西是神棍
|
快樂在自己心裡
|
物質的誘惑
|
官斷十條路
|
執著或憨傻
|
人生的三大資源
|
領導首在做人
|
《月光光》自序
|
如何提升員工的
工作熱誠
|
輕手輕腳,細聲細語
|
先處理心情,
再處理事情
|
中國人好聰明啊!
|
新年的願望
|
黃河渡週年感言
|
《獵殺紀壯艦》自序
黃河的話 2006
|
美麗的香格里拉?
|
明白自己的優點,
了解自己的缺點
|
讀書人的福音
|
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
|
Jack & Rose
|
領導統御要訣
|
如何領導部屬
|
領導人的基本條件
|
領導統御概論
|
根有多深,樹有多高
|
不要有貪念
|
突破逆境的方法
|
嫁什麼樣的男人
|
娶什麼樣的女人
|
談愛情
|
談吐應對入門
|
我看宗教
|
人生如戲
|
為什麼沒有偏財運?
|
黃河在上海
|
四神湯
|
蒸蛋
|
螞蟻或綿羊
|
芒果西米露
|
蝦絲煲
|
用餐禮儀入門
|
凡事從心裡做起
|
日本人為什麼成功?
|
川味牛肉麵
|
中國人為什麼
缺乏創造力
|
上帝為什麼不獎賞好人
|
逆境,一定要突破
|
令人失望的張家界
|
什麼是愛
|
豪華遊輪之旅
|
知、知時、知人
|
什麼是天才
|
為什麼有人把官位
做小了?
|
辯論和我
|
一本精采的小說
《狼.圖騰》
|
球繞著球旋轉的
奇妙宇宙
|
紅酒入門
|
談酒
|
我對海軍最深刻的印象
|
誰怕誰的哲學
|
我的同學自殺了
|
我看雲門
|
說狗
|
豬頭皮的故事
|
我所嚮往的人生
|
三一九槍擊案
可能的真相
|
我們生活得太沉重了
|
澳大利亞驚魂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