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速食文化》2014/5/23
不久前寫了篇《我看服貿》,透過伊媚兒傳給幾位頗有見地的朋友,請他們先行閱讀,使能在登出前獲得他們的批評與改進意見。
一萬字左右的長文,即使專心一志的快手也需要三、五十分鐘閱讀吧?
沒想到,某朋友三分鐘不到便回覆如下:文章太長,能夠有耐性看完的年輕人就不會反服貿!
同意他的論點嗎?
起先我懷疑,後來還真有同感。
最起碼我的大兒子,過了幾個禮拜以後還沒能把我那篇文章給看完。
能夠怪他嗎?
我還在奇怪現今年輕人怎麼如此沒有耐性,大兒子就傳來下面這篇文章(為便於閱讀,下文內容我做了些微修改):
《網路文字的科學:多長的篇幅最好?》
share.inside.com.tw/posts/4433

網路上誕生了豐富的文字形式,如電子郵件、部落格、微博等等,我們往往關注其中的內容,但是很少考慮一個問題:這些東西的篇幅,究竟多長才是最合適的呢?
Kevan Lee 認真研究了這個問題。
他收集各方資料,最後得到的研究結果如下:
1. Twitter 的理想長度是 100 字元

Buddy Media 和 Track Social 的研究,均得出類似的結果。
Twitter 長度在 71-100 字之間的「轉發量」最高。
2. Facebook的理想長度不超過 40 字元
Jeff Bullas 透過分析,狀態被「按讚」的比例,以及評論出現的頻率發現,狀態內容少於 40 字元者,獲得的互動率比多於40字元者要高 86%。
3. Google+ 標題的理想長度不超過 60 字元
這個是 Copyblogger 公司 Demian Farnworth 的發現。他的建議是標題最好一行解決。如果一行實在放不下,那就執行 B 計畫——構思出色的第一句話。
4. 標題的理想長度:6 個字
KISSmetrics 的研究結果發現,最受大眾關注的是標題的「前 3 個字」和「最後 3 個字」,因此 6 個字是理想的標題長度。
5. 部落格文章的理想篇幅是 7 分鐘、1600 字
這是出色的部落格網站 Medium 的研究結果。

Medium 衡量文章表現的標準並非「點擊量」,而是「關注度」。他們透過研究發現,文章的受關注度(閱讀時間)隨篇幅的長度而徐徐上升,到 7 分鐘時為頂峰,此後關注度便逐步下降。如果是圖片較多的文章,字數則以 1000 字左右為宜。
6. 段落的理想寬度(黃河註:就是每一行的字數)為 40-55 字元
社交媒體專家 Derek Halpern 發現,字行寬度決定了媒體給人留下的印象。寬度的長短決定了文章給人的觀感是簡單還是複雜,同時也是讓讀者理解程度最大化的關鍵。而他的發現是,每行以 40-55 字元為宜。
當然,這裡的字元是指英文。再按英文的單字平均長度來看,此相當於 8 到 11 個單字。相對而言,中文的資訊壓縮率顯然更高。
7. 演講篇幅以 18 分鐘為宜
這是 TED 組織者、演說家 Carmine Gallo 的發現,所有前往 TED演講的人都要滿足這個要求。其理論依據是人的注意廣度有限,因為人的大腦處理新資訊需要消耗大量的葡萄糖、氧氣和血量,能量的消耗容易令人疲勞。
8. 網域名稱的理想長度為 8 個字元
Daily Blog Tips 總結了好的「網域名稱」應具備以下特徵:
(1)簡短。
(2)好記。
(3)易讀。
(4)具有描述性或品牌效應。
(5)不含連接符號或數字。
(6)結尾是 .com。
此外,他們透過對Alexa報告中250家頂級網站的域名分析發現,70%的網站域名長度小於或等於8,平均長度則剛剛好超過7。
作為總結,下面圖表可以概括本文的重點:

總而言之,內容似乎是越精簡越好。如果的確存在這種關係的話,我想大致是因為我們處在一個資訊爆炸的時代,已經沒有那麼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吸收那麼多的資訊,所以內容必須濃縮,並以更加引人入勝的開頭才能吸引群眾。
不過在我看來,媒體的關鍵依然取決於內容。也許上述結果在中等程度以下的資訊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但只要內容精彩,即使篇幅過長依舊令人不忍釋卷。
看到這你應明白,為什麼「懶人包」(如下圖)能征服年輕人,《我看服貿》那篇文章卻不能。

可能我真的老了,不了解現在的年輕人。
不過,既然大兒子如此善意提醒,我不也應表現出反省與改進的誠意?
因此我引用這篇文章的內容,並就此打住,同時暗暗告誡自己:日後寫文章要越短越好!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