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作媒》2010/8/27
最近碰到兩位適婚的男女,由於都單身,彼此條件又差不多,我就起了為他們牽線、作媒的念頭。
我是心動就行動的人。
當天晚上就和雙方電話連絡,並約好下週六請他兩人晚餐。
順利地安排了這個約會,昨天得意地和朋友談到這事,沒想到他劈頭便澆了我一盆冷水,不以為然地說:「你神經啊,幫別人介紹,你有什麼好處?」
我這一輩子只要遇到條件差不多的單身朋友,都會有幫他們作媒的衝動,從來沒想過這對我有什麼好處?經由朋友提點,我冷靜地想了想,這才發現……,哇,這真是吃力不討好的工作呢!
首先,我不是職業媒人,不管結果如何,都不可能收取別人贈送的紅包。
曾經有我介紹而成婚的朋友,婚前男方父母送我一個大紅包,參加婚禮時我當成禮金如數奉還。
這輩子我不曾因為幫別人作媒,得到絲毫金錢回饋,更不曾寄望能夠從中獲取任何利益。
作媒只是一種「善意」外加「多管閒事」的心態。
不單不可能有任何利益,反而為人牽線,初次見面那餐必定由我請客,通常也不會挑太寒酸的餐廳。過程中還得談笑風生炒熱現場氣氛,希望不要冷場,讓雙方對對方留下不好的印象。
由此可見,作媒對我而言,屬於出錢出力又費心思的工作。接下來男女雙方的發展各式各樣,那對我又會造成什麼影響呢?
依據過去作媒的經驗,我很冷靜地回想,想出的答案讓自己都有點意外──讓我煩惱較少的「後續發展」,依順序排列可分成以下四個狀況:
一、初次見面雙方都不滿意
這是最好的結果──吃完第一餐飯,雙方走出餐廳,從此不再見面也不連絡。
頂了天,就是安排第一餐所付出的心力,以及心裡奇怪:明明我覺得很匹配的一對,為何兩人彼此看不上眼呢?
所幸發生這種事的機率極低,否則,我的眼光還真有問題呢!
二、經由短暫交往,雙方都不滿意
這種情形發生的機率最高。
大致來講,我為人作媒主要參考的因素是雙方的外在條件──面貌、身材、談吐、學歷、經濟能力……;可是,對於適不適合終生生活在一起的婚姻,最重要的因素是「個性」。
什麼個性適合什麼個性?
對不起,沒有標準答案。
許多人在年輕的時候發誓「絕不娶/嫁這種人」,而事後的發展,卻偏偏娶/嫁了這種人。更令人意外的是,他/她和這種人婚後相處得極好。
感情的事沒什麼道理。人與人相處是王八看綠豆──看上眼了就是看上了,一定要說出個什麼道理嗎?
開始願意交往的男女,多半是雙方的「外在條件」差不多。經過一陣子交往卻分手的,十之八、九是雙方的個性不合。
這種狀況對我的傷害比較小,因為沒人會抱怨,我也不會內疚。
三、單方不滿意
不管是初次見面,或是經過短暫交往,假如發生單方不滿意的狀況──A喜歡B,B卻不喜歡A──必然會傷害到放了感情陷進去的一方。
不管是哪一方,都是我的朋友,也都是因我的介紹而認識對方,我必定會感到內疚。
再假如,受傷害的一方採取激烈手段,好比說到對方的住處「站崗」,狂扣手機騷擾,甚至以死相脅……,那更會讓我自責不已。
何苦如此呢? 依據我的經驗,反抗越激烈的,通常對方會逃得越遠。
男女感情最好順其自然,不要勉強自己,也不要勉強別人。
強摘的果子不甜,勉強的感情不久。
好聚好散永遠是與人交往的最高準則。
四、雙方牽手步上紅毯
結婚──應該是為人作媒最好的結果吧?
對貪圖紅包的職業媒人,的確如此。
對於我,那是短多長空的結果。
也不是說我就不希望看到他們結婚。既然介紹別人認識,當然是希望能看到雙方步上紅毯。可是,這個結果,在婚禮的喜悅過去以後,那將會變成長期的心理負擔。

不管何年何月,只要聽到那對夫妻發生了什麼問題……,不管什麼問題,不孕啦、吵架啦、外遇啦、經濟出了問題啦……,即使當事人不跟我講,經由第三者傳到我的耳朵,也會讓我煩惱。
既然為人作媒,就應為他們負一輩子的責任──這就是我的感覺。
太嚴肅了嗎?
對不起,感覺就是感覺,誰也控制不住。
不幸的是,現代年輕人自主性極強,能夠白頭偕老、永浴愛河的婚姻似乎只出現在童話故事,因而結婚就成了短多長空的結果。
對於有責任心的媒人而言,眼見男女雙方步上紅毯的同時,內心的壓力只會增加,不可能減少。
分析到這,能夠了解我長期為人作媒的心得嗎?
縱然「最好的結果」都不是「好的結果」,為人作媒是何等的神經,你應能夠體會吧?
不過,即使想通了這點,我仍不後悔,也必定會勇往直前。
為什麼?
人生做事,不是「一定」要對自己有什麼利益。
凡事都從自己的利益出發,那是自私的人。
自私的人越是活到後來,越會活得孤獨與痛苦。
付出也是得到快樂的一種手段──相信我! 好比說,幾天前幫那兩位朋友安排好約會,我心情愉快了好幾天,也一直期待著這週六和他兩人的晚餐。
不過,先講在前面,不管結果如何,都不能怪我啊!
也要嚴正申明,不管讀友是誰,不要因為看了這篇文章,而發出幫你(或親友)作媒的念頭。
作媒是一種緣分,碰上了就碰上了,我不想過於勉強。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