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今非昔比》2015/11/20
去年參加同學聚會,我在會場和同學L聊天,聊到一半瞧見P走過來。
P滿臉笑容,分別向我及L打招呼。
由於久未見面,我笑呵呵迎上去,和P熱情相擁,才轉身,卻見L冷冷地背著身子向後看。
難道L拒絕和P打招呼?
我頗為訝異,因為學生時期他們兩人的交情不差。
P也十分意外,微一楞,以為L有心事,沒看到他,有點猶豫地向前走了幾步,才想出聲,不幸L再度轉動身子背著他。
沒錯,L的確不願意和P打招呼。
那實在是很尷尬的場面,別說是被拒絕的P,連我這個旁觀者都感覺侷促不安!
我萬分訝異,因為L待人寬厚、處世謙和,即使算不上一個彬彬君子,也算得上半個彬彬君子。
他今天到底是怎麼回事?
散場前我悄悄走到L身邊,低聲詢問原因。
原來不久前他兩人在同學孩子的婚宴相遇,L原本在另一桌敬酒,遠遠瞧見P對他勾勾手指,示意他過去。
L以為久別的P想邀他喝一杯,於是舉著酒杯大步而去。卻不料來到P身邊,P站都不站起來,逕自指著鄰桌的一位賓客,低聲問道:「那位同學叫什麼名字?」
L說出答案。
P點點頭,手掌向外一揮,示意L:你可以離開了。
L楞在當場,感覺飽受侮辱,從此就和P結下了梁子。

聽完L的說明,我這才明白他無禮的原因,也暗自責怪P的粗心──以為學生時期的互動關係就是今日同學互動的基礎。
殊不知當年是當年,今日是今日。
學生時期有的同學成績好,有的成績差,有的活潑好動,有的寡言內向,有的廣受歡迎,有的被排擠在勢力圈外,有的是領頭羊,有的是跟屁蟲,有的是同學眼中的麻煩製造者,有的是同學眼中的大活寶……,凡此種種,無形中建立同學間「主、從」、「強、弱」、「優、劣」的互動關係。
這種互動關係當然不好,更不公平,但是對不起,學生時期就是如此。
畢業後,大家各自在社會打拚,一眨眼幾十年不見,如今久別重逢,當年學生時期的互動關係還適用於今日?
有些人可以,有些人不可以。
縱然可以,可能也只限於初見面的幾小時。
畢竟往日不再、舊情難復,每個人都已和過去不同!
別以為當年的大活寶還是大活寶,取笑挖苦要有所節制。
別以為當年的跟屁蟲還是跟屁蟲,招手即來、揮手即去的「率性」已成為不禮貌又不得體的行為。
更別以為當年的主動、強勢還能維持到今日。
那些習慣在同學聚會上大聲講話的人要小心了,可能你無意間的一句話、一個動作,會招惹到其他人。
特別注意,畢業後飛黃騰達的同學,他們的自尊心不比一般。
更要留心,畢業後一事無成的小老百姓,他們的防衛心也不比一般。
為什麼今天要談這個話題?
到了我們這個年紀,事業瀕臨退休(或已退休),兒女長大獨立,生活的空閒時間越來越多。再加上近年來LINE、臉書的普及,同學互動越來越容易、越來越頻繁,聚會的次數因而急劇升高。
接觸增加,磨擦也必然增加。
假如你對「今非昔比」沒有體認,可能下次聚會時無意間就會招惹某些同學。
什麼是同學?
那是沒有主從、沒有利害、沒有優劣的平等關係。
為什麼聚會?
不過是為了懷念大家共有的年輕時光。
下次聚會時別忘了暗中觀察那些沉默寡言的同學,假如某人張牙舞爪、高談闊論的同時,另一些同學冷眼以對、面露不悅,這時應悄聲提醒自己:今非昔比!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