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黃河《寫給太陽花學運的青年朋友》2014/4/2
首先要感謝同學林仲儀那天陪我到現場,幫我照相,並提供本文主要的資料。
3月30日太陽花學運的最高潮,我到了現場(相片一),瞧見漫山遍野的青年朋友,個個神采奕奕、兩眼充滿凜然的神色,讓我看了十分難過與不捨!

相片一:我在現場
你們為何如此厭恨兩岸服貿協議?
如果你們是一群老年人,我不會難過。可是,你們是國家未來的主人翁啊!
英業達集團前總裁溫世仁曾經說過以下這段話:
曾經光華萬丈,如今經濟陷入低潮台灣的未來到底在哪裡?這已經不是一個單獨的問題,現在是全球化時代,很多問題都互有關聯。
台灣為何會出問題?就是大家對中國大陸的崛起缺乏了解。
一般人對中國的印象是它有960萬平方公里土地,13億人口,土地是台灣280倍大,人口是台灣60倍,這是一個大約的概況。
兩岸經過五十年的分隔,很多人對大陸的認識已經脫節了,制度的不同造成相當大的差異,經過文化大革命後,我們與他們同文同種,但不同心,這也是讓我們很容易判斷錯誤的地方;我常說這個世界上沒有真正的大陸專家,它有13億人口根本不是一個國家。我們印象中的一個國家應該是五、六千萬人口,而上海市的人口相當於馬來西亞一個國家的人口,一個廣東省的人口就超過泰國總人口。如果西部12省個是一個國家的話,它是世界上第三大人口國,面積有680平方公里,大約佔中國全部土地的71%,人口三億五千八百四十六萬(佔大陸人口的28.5%),比美國還多,跟歐盟(約三億七千萬人)差不多,但是它的人均所得只有歐盟的四十分之一,只要增加一點成長率就不得了。
這也是我要提醒大家的──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商機,中國地處亞洲東部地理位置獨特,陸海空交通便利,過去幾十年中國的改革中最大的成就,就是開發了一個可以消費跟自給自足的龐大市場。
美國能夠凌駕世界,用不流血的方法控制世界,就是它有一個世界最大的市場。
中國改革開放一開始就走美國的方式,直接把權力下放給每個省、市,因為中國「地級市」的人口規模相當於美國一個州,美國把招商權力下放到50個州,中國則有266個各「地級市」,再加上4個直轄市,等於下放到270個城市招商,人口卻相當於美國5倍,這樣的發展措施使中國和美國經濟發展情況非常類似,美國有50個州在招商,把50個州的經濟加總起來就是美國經濟。那麼把270個城市的經濟情況加總起來,也就是我們所謂的中國經濟,也是保證繁榮的方程式。在短短20多年時間裡,就創造了其他國家要用一百年,或更長時間才能發展起來的經濟基礎。
當中國市場規模已然形成,就成為市場經濟的一個霸權,美國、日本現在也沒辦法挑戰。
事實上,中國今天的經濟發展現象是人類史上重來沒有過的經驗,將13億人口放在一個非常低成本、高科技的平台上向前奔馳,到底中國會發展成什麼樣子?它對世界經濟及世界整體狀況會產生多少可能影響?這些都超過了世界上所有經濟學家的經驗領域。1976年諾貝爾經濟學家傅立曼(Milton Friedman)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誰能正確解釋中國的改革和發展,誰就能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正是這股正在茁壯成長的中國經濟發展的趨勢,誰也不敢小覷,無論你是否認同它還是反對它,這個趨勢不會改變,這已經不是你願不願意參加的問題,而是如何參加、如何才能更好地參加的問題。
總之中國今天的發展基本上對自己本身以及世界都是有利的事情,是值得歡迎和鼓勵的,台灣也要積極而謹慎地掌握這歷史的機會,積極促進它的經濟發展。我們今天的成果,來自於十年前的設想;我們十年後的成果,也將來自於目前的所思、所想和所為。
長夜將盡,黎明不遠,我們看到新文明的曙光出現在隧道的一端!

相片二:英業達集團前總裁溫世仁
年輕朋友們,這是溫世仁在十多年前講的一段話,收錄在他的著作《認識中國、決勝未來》之中。
知道溫世仁是何方人物嗎?
他過世時(2003年12月7日)你們大概還是小學生,可能大多數人都不認識他,請容我在此扼要介紹一下。
溫世仁走過台灣農業、工業和網路社會三個時期,目睹台灣經濟發展的軌跡,1970年台大畢業,71年於台大電機研究所就讀期間,與林百里先生共同研發出我國第一部計算器。他曾是英業達集團總裁、副董事長,主導該公司的策略發展,創新不懈、深具宏觀,被譽為「拿望遠鏡看世事變遷的趨勢大師」。他努力實踐夢想,艾文‧托佛勒(Alvin Toffler)博士稱他為「明日工程(Tomorrow Engineering)學家」,小時候成長於台灣中部的農村,經歷過點油燈,抓螢火蟲照明,以及每天到井邊打水的生活,經歷台灣由貧致富的變化,對台灣的未來更是有澄明的洞見。他是一位同時擁有人文心、世界觀的科技人,人生歲月充滿睿智、冒險挑戰,以及人文關懷,體現普世的生命價值,更贏得兩岸甚至全世界的敬重,也因為他的企業成就與趨勢洞見,受聘出任亞太經濟合作企業諮詢委員會(ABAC)代表。91年創設「檳城台校」,榮膺馬來西亞DMPN拿督勛銜。
溫世仁先生很喜歡講一個故事,我借用如下:
《沒有白子的圍棋》
一位年輕卻非常自負的圍棋棋王,認為自己天下無敵手。有一天,有人跟他說:「有一個老和尚棋藝可能比你還好,他也未逢敵手。」
棋王聽了很不是味道,就寫信向老和尚挑戰。
老和尚很客氣的回信說:「歡迎到山上來切磋。」
兩人見面就開始下棋。和尚從他的棋罐拿出一個黑子下到棋盤上。
年輕的棋王想了一下,也從他的棋罐拿出一粒棋子,然而當他將棋子下到棋盤上,卻發現那同樣是黑子,因而不解地問:「大師,不對,下棋是一方黑子,另一方白子。你既然拿了黑子,怎麼也給我黑子?」
老和尚微微一笑道:「連自已下的棋子在棋盤的哪個位置都不清楚,還要用顏色來區分,怎麼可以稱為棋王呢?」
年輕棋王覺得十分慚愧,從此不再下棋。
我引用這故事的寓意是什麼?
不要做一個年輕氣盛的棋王,更不要成為一顆被別人利用的黑子!
我曾經問過幾位反服貿的年輕人:「你仔細研究過《兩岸服貿協議》的內容嗎?」
回答多半如下:「我看過,但誰看得懂?政府故意用那些複雜、難懂的名詞打煙霧戰。」
正因為如此,我花了很長的時間、下了很大的功夫,親自研究服貿協議的內容,也至少投入七、八個小時閱讀所有「反服貿」言論,最後才把心得用「盡量淺顯」的文字寫成《我看服貿》。
結果呢?
大多數年輕朋友說:「寫那麼長,誰有時間看啊!」
長嗎?
總共一萬零五百字,大約四十分鐘可以看完。
假如你連四十分鐘都不願意投入,又有什麼資格批評政府施政?
那天在現場,聽著你們聲嘶力竭地吶喊「退回服貿」,你們可曾想過這麼做的後果?
先別說鎖國的經濟效應,下次不管和哪一個國家談判,如果我是對手,必定會先問台灣代表一個問題:「你現在說得算數嗎?誰能保證你說的算數?如果不算數,你不是在浪費我的時間?」
明白了嗎──從此政府信譽全失,哪個國家還會認真地和我們談判?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