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黃河《文化大革命》2010/9/10
這是一篇我一直想寫,卻一直不敢動手寫的文章。
為什麼想寫?
文化大革命(以下簡稱文革)是影響中國過去、現在,甚至未來百年的重大政治運動。
沒有一個政治運動對中國歷史的影響,能夠和文革相提並論!
既然這麼重要,為什麼不敢動手寫呢?
如果寫,就應理出一個頭緒──誰該為文革負責?
對於這個問題,我是有一些想法,卻又怕自己學識不足,冤枉了「民族英雄」,猶豫了又猶豫,最近一連看了幾本和文革有關的書籍,感覺到了「不得不發」的地步。
寫吧,管他呢!
我已年過半百,再不寫,說不定遇到三長兩短,不就沒機會寫了嗎?
相片一:文革海報
是對或錯,留待讀友評論吧。
首先要說,我對文革好奇已久。
我第一個好奇:誰發動文革,動機又是什麼?
其次,文革為什麼有如此大的影響力,足以挑動全中國的年輕人(紅衛兵),完全泯滅人性,像瘋子般投入?
檢討文革的書籍很多,各種說法都有,我腦袋沒有那麼複雜,也不習慣長篇大論,長話短說,前述兩個問題的簡要分析如下:
一、誰發動文革,動機是什麼?
毫無疑問,發動文革的是毛澤東。
一九八一年舉行的中共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一致通過,毛澤東應為文革「負上責任」,文化大革命是一場由領導者錯誤發動,被反革命集團利用,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
接著問題來了,毛澤東為什麼要發動文革?
這得要回到文革發動之初(一九六六年),中國大陸的政治背景。
一九四九年中共建國,開始幾年大刀闊斧地改革,的確做了一些事,也有幾分成果,給全國人民帶來美好的希望。
可惜毛澤東好大喜功,不滿意當時進步的速度,在一九五八年提出「加快社會主義建設速度」,緊接著推動一連串錯誤的政策──成立人民公社,推動大躍進、大煉鋼。
最糟糕的是大煉鋼。全國九千萬農民被徵召進入煉鋼場,農業生產停滯,最終導致全國性、延續三年之久,兩千萬到五千萬人民餓死的大饑荒。
餓死兩千萬到五千萬人,其他熬過來的人會好過嗎?
不也是苟活在飢餓、瀕臨死亡的邊緣?
全國人民即使不被餓死,也必須勒緊褲帶,持續在飢餓的邊緣掙扎,苦苦熬了三年。
這項嚴重的錯誤,導致毛澤東的政治地位下滑,經濟問題退居決策的第二線。
決策的第一線,交給當時的國家主席劉少奇,以及中央書記處總書記鄧小平。他們挺身而出,堅持修訂大躍進的部分政策,解散公社,實行三自一包。
三自就是「自留地、自由市場、自負盈虧」,一包是「包產到戶」。
簡單地說,原本徹底吃大鍋飯、高唱理想的「共產制度」,如今做了調整,加入較適合人性,也比較實用的「小資本主義」。
這項修正挽救了中共瀕臨破產的經濟,帶給人民一口喘息的機會。
自此以後,劉少奇在中共的權力愈益鞏固、地位日漸爬升。
一九六二年,在北京召開的中共「中央工作擴大會議」,劉少奇集合七千位中共重要幹部,在大會上他代表中共中央向大會報告,提出總結經驗教訓的問題,公然糾正毛澤東三面紅旗的錯誤。
三面紅旗就是「總路線、大躍進、人民公社」。
毛澤東在會上講話,作了自我檢討,承認中央(他自己)犯了主觀主義和脫離群眾的錯誤。
|
相片二:劉少奇玉照
|
這次大會劉少奇沒有出面承擔「一線工作」的領導責任,卻提出「三分天災、七分人禍」的說法。
七分人禍是誰?
毛澤東自我檢討在先,七分人禍的責任歸屬大家就心知肚明了。
這次大會的政治意義,是中共領導階層的實力派(劉少奇),發動對毛澤東的公然挑戰。
接下來三年,一直到文革發動以前,中共領導階層基本上分成兩派鬥爭。
一派是作風務實、掌握實權的劉少奇,另一派是高唱理論、有名無權的毛澤東。
兩派人馬有點像今天台灣的藍綠內鬥,反正你說東,我就說西;你說西,我就說東。
然而,理論終究擋不過實權,毛澤東在中共的領導地位岌岌可危。
一九六四年全國工作會議上,毛澤東試圖起死回生,就「四清、五反」問題進行批評。劉少奇與鄧小平毫不客氣地反擊,兩派激烈矛盾,也造成從此與毛澤東公開決裂的關係。
同年底,劉少奇出席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再次當選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並擔任國防委員會主席。
劉少奇在黨的地位扶搖直上。
毛澤東心裡清楚,想要鞏固自己的地位,就必須除掉心腹之患劉少奇。
一山容不下二虎。
不是你,就是我。
走到必須攤牌,最後決戰的時刻了!
假如劉少奇只是一個人,這事好
辦。
可是,劉少奇代表的是「一幫子人」,而且都是當時掌權的一幫子高幹。
如果你是這時的毛澤東,請設身處地想一想,你要如何絕地大反攻?
從體制內反攻,沒有足夠的權力基礎,不敢說一定會輸,但至少沒有必贏的把握。
沒有辦法,只能從體制外下手。
他是怎麼想的呢?
舉一個簡短的例子:
幾個朋友共同出資,在精華地段成立了一家精品店,共推張三擔任店長。
店長負責店務的管理與營運。
這工作很適合張三,因為他擁有強烈的權力欲望。
可惜,張三是一個武斷、不聽建言的獨夫。
兩年過去了,生意不單沒有起色,反而每況愈下。
幾個投資朋友看不下去,建議的事情張三又不聽,於是集結了股權,軟硬兼施逼迫張三下台。
即將失勢的張三氣急敗壞,拿起大榔頭,把精品店裡的陳設和商品逐一敲碎;一邊敲,他一邊威脅:不讓我當店長,我就把整個店砸得稀巴爛!
這就是毛澤東發動文革的動機──玉石俱焚──假如不讓他當中國的最高領導人,他不惜把整個國家砸個稀巴爛!
二、文革為什麼有如此大的影響力?
前面那句話──把整個國家砸個稀巴爛──講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毛澤東是如何做到的呢?
他把整個國家帶入一種「沒有法治,讓人民為所欲為,把獸性發揮到極致」的混亂狀態。
混亂才能帶來機會,混亂是冒險家的天堂!
可是,誰是傻瓜,會跟著他一起混亂?
年長的人有事業基礎,有家庭負擔,也有見識,看透了世間人情冷暖。這種人不容易煽動、難以效忠,更不會拚命。
只能利用年輕人!
年輕人涉世未深,容易受騙。
年輕人什麼都沒有,為了追逐一點成就感,敢於拚命。
年輕人血氣方剛,充滿了理想抱負,最容易挑起激情。
假如你熟讀史書,會明白在造反團體之中,都是以年輕人……,甚至是幼童的組織最為激烈、最為忠心、最為拚命,也最沒有人性、殘酷到了極點。
毛澤東必然了解這個道理。
於是,文革的主角──紅衛兵──就選定了十幾歲的年輕學生。
全國有那麼多的年輕學生,管他張三李四王八趙六,管他是外向好動害羞文靜,管他上智下愚貧富貴賤……,全部要動員起來,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啊!
講到這,我不得不佩服毛澤東對人性黑暗面的了解。
假設你是十五、六歲的學生,設想一下全國發生以下狀況,假如你身處其境,會如何反應呢:
教育部宣布全國停課,每天都放假,在家沒有家庭作業,沒有考試壓力,如果接到通知再到學校開會。
來到學校,居然是鬥爭大會。 管他鬥爭的對象是誰,大家都可以指著他的鼻子罵,高聲數落他的罪狀。
開始你只是跟著別人起鬨,後來凡是你討厭的人──罰過你的訓導主任、考試太嚴的數學老師、曾經責罵你不知上進的導師……,你都可以檢舉,把他推向被清算鬥爭的行列。
再接著,鬥爭的對象擴及一般牛鬼蛇神,什麼村里幹事、警察、富農、資產階級、臭老九(知識份子)……,只要看不順眼,曾經結過仇,就想盡了方法、找盡了理由舉發。
鬥爭的手段也越來越狠,從開始的開會批判、漫罵,到後來的遊街、砸石子、吐口水、拿木棍打、拿竹鞭抽……。
假如你不狠、不敢鬥,就等著別人鬥你。
為了生存,你不得不鬥。
鬥得越凶越狠,在紅衛兵組織的地位也就越高。
至於那些往日在鄉里橫行的「惡霸、權貴」,更是要鬥。甚至大會鬥不過癮,就衝進他富有的家「打、砸、搶」,帶不走的就打爛,值錢的可以偷偷藏起來。
從開始幾十個紅衛兵合夥的「打家劫舍」,到後來為了取得武器,可以發動幾百、幾千人的小型戰鬥──偷襲警局、搶劫軍事單位的彈藥庫。
什麼市政府、消防局、交通大隊、居委會……,全都不在你的眼裡。
這些往日囂張跋扈的大人物,如今見了你,全都要鞠躬哈腰、向你問好。
有地位的紅衛兵領袖,可以和軍事單位的司令員坐下談判。他手下調度的金錢、油彈、車輛、食糧、人員……,數量大到會讓他以為自己是項羽、劉邦!
又因為大部分城市成立了一個以上的紅衛兵組織,彼此為了爭權,相互就爆發了武鬥。
這時候,整個社會已經進入到徹底的無政府、無道德、失控的狀態。
武鬥中如果抓到對方組織的女人,推到地上就強姦,接著是大家輪姦。
姦死了不單不算犯法,還是英雄。晚上的時候,你可以大聲對著眾人自豪地說:我今天X了對方幾個女人!
姦不死就集體關起來。性慾一起,開了牢門,隨便拖出一個,脫了褲子就上。
要殺就殺、要姦就姦、要搶就搶、要砸就砸……
我的天啦,這只是一群年輕、心智未開,鬍子都沒長齊的學生啊!
假如文革之初就是槍林彈雨、打打殺殺、腥風血雨,哪一個純潔的學生敢投入?
可是,毛澤東採取的是逐漸導入、無限放權……,徹底撩撥起人類的獸性,讓年輕學生一旦跨入就沒有回頭路!
毛澤東說過一句話:與天鬥,與地鬥,與人鬥,其樂無窮。
這句話不完全正確,應該再加一句:與天鬥,與地鬥,與人鬥;如果鬥贏了,其樂無窮。
很不幸,文革的鬥爭中,紅衛兵只認他們心目中的紅太陽──毛澤東。
毛澤東的箭頭指向誰,紅衛兵就瘋狂地撲向誰。
劉少奇終而中箭落馬,「劉少奇幫」也被清掃一空。
不過,那已經是十年以後的事。
大陸同胞在混亂失序、完全泯滅人性、徹底發揮獸性的惡劣環境之中,整整被折騰了十年。
十年啊,每天生活在心驚膽戰、你算我計、朝不保夕、弱肉強食的日子裡,那是何等的煎熬和痛苦!
它的影響之大,直到今天,我仍然可以在大陸同胞的行為中看到文革的餘毒──互不信任、不講誠信、不守法治、欺善怕惡。
整整被扭曲十年的人性,要花多久時間才能被導正回來?
文革啊文革,希望全人類歷史,永遠不要再出現第二個文革。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