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凡事少求人》2014/8/22
當年父親還健在的時候,有一天晚上怒氣沖沖地告訴我,他白天到桃園某銀行提款、換美金,遇到一件極不愉快的事。
該銀行經理是我老婆的親戚,也就是我們家的姻親。結婚時因為他參加婚宴,因而和父親有一面之緣。
之後的某一天,父親到銀行存款,領了號碼牌,默默地坐在人群中等候。正巧被那位姻親瞧見了,他熱情地走過去,兩人一陣寒暄,接著他就搶著幫父親辦理存款手續。
還記得那天回到家,父親向我大力稱讚他是如何的熱情、客氣。
卻不料經過那日,父親每次到銀行辦手續,管他是提款、存款、換鈔……,父親都不抽號碼牌,而是直接找那位經理幫忙。
一次、兩次、三次……,終於惹惱了那位姻親。也就在父親怒氣沖沖和我談話的那一天,這位姻親在銀行的營業廳,當著眾人面前毫不客氣地說:「我為什麼要幫你換錢?」
講完這句話,他反身就走,留下身後顏面盡失的父親。
甚至到了那天晚上,父親仍處在憤憤不平的心境中。
我明白,父親告訴我的目的,雖不至於期望我當場打電話責問對方,最起碼能跟著他一起同仇敵愾。
可是,我完全沒有同仇的心情,反而告訴父親另一件事。
我認識一位大老闆,早年經營的事業和大部分的演唱會都有關聯。某日和他聊天,談到我的大兒子為了看某知名歌星的演唱會,居然熬夜排隊,買價值不菲的門票。
聽完我的閒聊,那位大老闆好心地說:「這些演唱會多半是我公司辦的,即使不是,主辦單位也都會送我貴賓券。下回你兒子想看什麼演唱會,跟我說一聲,我送你幾張貴賓券。」
知道貴賓券的價值嗎?
絕大部分都在萬元以上!
坦白說,他那幾句話令我十分動心。可是我沒有考慮一秒鐘,斷然拒絕道:「謝謝,小孩子就要讓他們自己成長。熬夜排隊買票也是成長的一環,讓他親自去體驗,將來老了,或許會成為他美好的回憶。」
你以為呢?

我相信每個人都應凡事少求人,或甚至凡事不求人──只要自己能夠辦理的事,盡可能都不要要求別人出手幫忙。
特別是那種「由於別人付出,才省了自己力氣」的事情。
例如父親到銀行找經理幫忙,就是這種事情的最典型。因為父親省了自己等候的時間,卻要經理付出額外的服務時間。
另外像是外出旅遊或出差,某些人喜歡住在朋友家裡,卻不知自己省了食宿費,朋友家人的生活卻會受到嚴重的干擾。
下次開口找人幫忙的時候,不妨先想一想這是不是「由於別人付出,才省了自己力氣」的事情?
也不是說就不能找人幫忙。
朋友是幹什麼的?
如果某件事不找朋友幫忙,根本就辦不成──這種事可以考慮請求別人伸出援手。
即使如此,還是要審慎考慮要求對象和你的關係。
縱然是親兄弟,還是有彼此計較的時刻。
人與人之間都有一根看不見的線。
與人相處,彼此都應該避免跨越這條線。
因為一旦跨越,就可能侵犯到對方的隱私或利益──很簡單的道理,卻因這條線看不見、是隱形的,大家的認知往往不一,因而容易造成衝突。
為了杜絕這種可能,與人相處最基本的原則就是盡可能不求人!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