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黃河《年夜飯》2010/2/12
明天是除夕,晚上要吃年夜飯。
年夜飯是農業社會一連串「過年活動」的最高潮。
所謂過年活動是從農曆十二月二十四日開始的祭灶神,接著是掃年(大掃除)、年市(辦年貨)、搖錢樹(插一盆鮮花佈置)、貼春聯、貼年畫、接財神、年夜飯、壓歲錢、守歲、放鞭炮、吃餃子,直到初十五的吃元宵。
年夜飯又叫「團年飯」,最重要的意義在於全家人團聚。也因此,不管平日在什麼地方為生活奮鬥,到了除夕,分散各地的遊子都會想盡了方法趕回家團聚。
而除夕晚上的年夜飯,要等全家人都到齊了才能開動。也必須為無法趕回的家人擺上一副碗筷,甚至夾一些年菜放在碗裡,以表示一家人都團圓了。
對於年夜飯的重視,中國人有所謂「打一千,罵一萬,三十晚上吃年夜飯」的講法。
什麼意思?
不管平日相處多麼不愉快(打他一千次,罵他一萬遍),三十晚上大家還是一家人,仍然要聚在一起吃年夜飯。
早年吃年夜飯叫「圍爐」,因為那時人們都圍著火爐吃飯,一邊為取暖,一邊表示一家子「人畜興旺」的吉祥意。年夜飯要慢慢地吃,代表這個家可以常常久久,幾道具備特殊意義的吉祥菜更是餐桌上不能缺少的年菜。
不過,以上所言都是在生活步調緩慢的農業社會。
如今是二十一世紀,生活步調大大不同於以往,人們沒有那麼多的閒時,更缺少悠閒的心情,過年的味道也就越來越淡了。
我們這一代,應該是見證過年變化最劇烈的一代。
小時候我對過年抱有很大的嚮往,因為年夜飯肯定是一年當中最豐盛的一餐,飯後的壓歲錢、年初一穿上的新衣,幾乎都是一整年的期待。
說兒時的年夜飯「豐盛」,用今天的眼光看,其實也沒有多豐盛。最起碼,若要我此時回想當年有哪一些年菜……,我很努力地想,也只記得兩道菜。
一道是魚,另一道是如意菜。
之所以對魚有深刻的印象,是因為要討「年年有餘」的吉祥意;那條炸得香味四溢的全魚「只能看,不能吃」──我幼小的心靈始終無法認同。
相片一:十香如意菜
|
那股懊惱一年累積一年,就記到了現在。
至於如意菜,它的全名叫「十香如意菜」,是母親每年必備的年菜──將黃豆芽、紅蘿蔔、白蘿蔔、木耳、金針、芹菜、酸菜、酸筍、冬筍、香菇,以及白干絲(豆干絲)等十種食材全部切成細絲,先入滾水燙一遍,撈起來瀝乾,再加入適量的調味料快炒起鍋。
雖然叫「十香」,感覺卻是「一香」也沒有。擺在一整桌令中垂涎欲滴的菜餚之中,更是讓人看得難以下嚥。每年都是母親逼著我們兄弟吃,我才勉強吃幾口──這也讓我記到了今天。
不過,那是當年物質貧乏,小孩都喜歡吃肉的年代。
如今素食翻身、養生至上,十香如意菜有它全新的定位與價值。
即使如此,兒時惡劣的印象仍難以抹除,到今天我還是不喜歡吃十香如意菜。
後來進入軍校,畢業之後在海軍服役二十年,有好幾年待在部隊過年。
船上吃年夜飯分外的熱鬧。
除非因為航行而禁酒,否則靠泊在港內,官兵喝起酒來格外海派。特別是在官廳,酒是無限量供應,官員們你敬我、我敬你;你謝我、我謝你,隔一陣子再打一個通關,你打完通關再換我打通關……,喝酒的藉口滿坑滿谷,不喝到七葷八素是絕不罷休。
記得有一年在基隆,那時我才畢業沒幾年,酒量夠、膽子大,喝到酒酣耳熱之際,我晃頭晃腦起身,舉杯敬敬大家,仰頭一乾,翻身就把酒杯擲向通道底端砸了個粉碎。
大夥看得愣在當場!
這時我再拱拱拳,昂聲道:「祝大家『歲歲』平安!」
沒想到,一船的官員紛紛起身,先後吆喝「歲歲平安」,接著有樣學樣地把酒杯砸了個粉碎。
第二天晚餐,我忘了這回事,喝酒時找不到酒杯,問官廳勤務兵,才知道酒杯被我們昨天砸了個精光。
是有點暴力,但不是常態,因為海軍軍官酒後多半會很客氣。
偶爾還客氣過了頭。
有一次甲艦長到乙艦長的船上吃飯,兩人都喝多了,飯後乙堅持步行送甲回艦;送回以後,甲又堅持送乙回艦……,由於都很堅持,兩人就在夜色下來來去去,在兩艦梯口值更官兵的注視中,演出了一齣難分難捨的「十八相送」。
據見證這一幕的同學說,兩位艦長來去的次數絕對超過十八次。
沒人敢勸,也沒人敢阻止,因為艦長已經夠權威,喝到半醉的艦長更權威!
畢業頭幾年,年夜飯之後某些艦會開放賭博,某些艦禁止;開不開放的決定權,完全在艦長。
後來軍中嚴格限制賭博,年夜飯之後就變成集體玩賓果遊戲。全艦官兵集中到大飯廳,買一張「對獎牌」十元。一個人至少買一張,至多幾張則沒限制──只要眼快手快、忙得過來,買一百張也沒人管你。
一次玩下來,贏家至少可以賺到幾百元的彩金。
偶爾艦長為了帶起高潮,還會附送特別獎(多半是幾天的「榮譽假」),或是「立即獎」(中獎士兵當場起身走人,立即放假回家)。
只要有立即獎,士兵們必定爭相搶購對獎牌。這時的贏家不單可以立即放假,還能附帶贏幾千元的彩金當路費。
我擔任永嘉艦艦長的時候帶著家小上船過年,和全艦官兵一起吃年夜飯。老大那時才七、八歲,受不了官兵起鬨,當眾乾了他生平的第一杯啤酒。飯後玩賓果,前五局小兒子就贏了四局──運氣好到令人難以置信!
不要懷疑,不可能是艦上官兵刻意禮讓「艦長公子」。 我的部屬絕不會做出這種諂媚的行為。
由於運氣實在太好,大家紛紛抗議,小兒子只好就此打住,跟隨老婆回到「艦長室」看電視。
軍中吃年夜飯固然熱鬧,卻很難「可口」。
船上負責做菜的是服兵役的「食勤兵」,部分是分發到船上才開始學做菜,使用大鍋大灶,連平日的三餐都很難做得可口,如何期望他們做出豐盛可口的年夜飯?
後來有的艦長乾脆找外燴,有的甚至好幾艘船一起合辦。
然而,當桌數多到一個程度,外燴的品質只會下降。
有一年在澎湖,由艦隊部出面辦外燴,場面雖然浩大(恐怕有七、八十桌),卻因為在戶外、冬天、澎湖,北風如刀似劍,即使會場搭了遮篷,也很難讓人感受到「年夜飯」的味道。
不過,這還比我在武獲室那一年的年夜飯要好了許多。
十幾年前任職海軍總部武獲室,某年除夕不巧輪到我當值。以為總部會特別為當值官兵準備什麼好吃的年菜,卻不料,除夕當天總部不開伙,
年夜飯由各單位自行辦理。
武獲室就是我,兩位當值士兵,圍著一個簡單的火鍋,吃幾包從超市買來的便宜火鍋料。
簡單到無法再簡單。
更誇張的是,火鍋的湯底取自廁所洗手用的自來水。
那是我這一生吃過最淒慘的年夜飯,肯定比現今台灣監獄犯人吃的年夜飯還要差。
第二年……,整整一年,我的運氣其差無比。公事上是忙得昏頭轉向,工作中沒有絲毫成就感,大兒子遇到車禍(被橫衝直撞的摩托車當街撞飛),小兒子半夜高燒到全身抽搐而緊急送醫。 那一陣子只要聽到電話鈴聲,我會情不自禁緊張起來。
自此以後,縱使我不相信命理運勢,卻也相信年夜飯可能給未來一年帶來的兆頭。
年夜飯吃得好,未來一年不會差;年夜飯吃得差,未來一年不會好。
為了這個理由,我們要好好準備年夜飯,更要抱著愉快的心情吃年夜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