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黃河《海軍誤射雄三事件》2016/7/4
上週五(七月一日),海軍金江艦發生誤射雄風三型飛彈事件,舉國震驚!
聽到這個消息,我直覺的反應是:怎麼可能?
雄三是摧毀力極強的武器,放眼全世界,保證擠得進「海對海飛彈」的前三名。
由於它的摧毀力量太強大,因而海軍對雄三飛彈的「發射管制」非常嚴格。除了目標選定、系統測試、口令複誦以外,操控台前方還至少有三個人(艦長、兵器長、射控士官長)「目不轉睛」地監視著操控手。
當然,這是在「全員備戰」的操演狀況之下。
至於日常保養,為了防範單一操作手誤觸扳機,海軍也設定了三道關卡,分別是「扳機保護蓋」、「發射鑰」,以及「火線」。
扳機保護蓋類似相片一──「扳機」的上方(或「外圍」)加上一塊「紅色,可掀動的保護蓋」。紅色用於提醒操作手這是「危險」裝備,也唯有在實際發射之前,操作手才准許掀開這個保護蓋。

相片一:扳機保護蓋示意圖。
「發射鑰」類似相片二,講穿了就是操控台的一把鑰匙。插入鑰匙通常有兩個選擇,一邊是「SAFE」(安全),另一邊是「FIRE」(發射)。

相片二:發射鑰示意圖。
至於「火線」是一段長度僅十幾二十公分的「電纜」,電纜兩邊各有一個接頭。火線連接以後才能提供飛彈發射時,點燃發射藥所需「電源」。

相片三:火線位置。
依規定,海軍是如何防範飛彈誤射?
小小的發射鑰由艦長保管,較大的火線由兵器長收藏。
當年我擔任張騫艦艦長,成軍第一天,中科院非常神祕又慎重地將這把鑰匙交給我。
我隨後便將它鎖進艦長室保險箱。
也因此,軍艦想要發射飛彈,理論上至少需要三個人配合,那就是艦長、兵器長,以及飛彈發射台操控手(請參見圖一)──若要這三個人同時犯錯,我想機率即使不等於零,也趨近於零。

圖一:飛彈發射條件示意圖。
不過,圖一是舊式雄風發射系統,雄三採用新型設計,「扳機保護蓋」與「發射鑰」已被軟體(控制面板)取代。

圖二:雄風控制面板新型設計。
即使簡化前兩項硬體設計,雄三仍具備「火線」這最後一道關卡。
不過,前面說的是正常操演狀況。
假如是平時、日常保養、正常演訓,金江艦誤射雄三飛彈,可說是不可思議的錯誤。
然而金江艦那天面對的不是普通狀況,而是甲操。
什麼是甲操?
甲操的全名是「甲類操演」,那是海軍上級單位對「單一艦」訓練驗收的考試。
對海軍而言,甲操是再尋常不過的「小測驗」。
可是對單一艦,那卻是艦長任內最嚴格的測考。
假如你曾經在陸軍服役,很可能碰過「高裝檢查」,還記得那是多麼嚴肅、多麼令官兵「嚴陣以待」的大事嗎?
海軍甲操的嚴肅性又超過陸軍高裝檢查。
高裝檢查只檢查裝備。甲操除了要檢查裝備,更重要的是人員訓練,那是出海整整進行一天的實兵操演。
艦上官兵通常如何面對甲操?
好幾個星期以前全艦官兵便念茲在茲地加強準備──裝備保養、文件整埋填寫、單兵演練、部位組合操演,以至於全艦組合操演。
甲操當日艦上官兵要面對什麼樣的狀況?
全艦起個大早,加強環境保養與清潔,裝備開機測試,確定沒有故障的狀態,接著在8:30迎接十幾二十人左右的「測裁小組」登艦,然後由副艦長在官廳簡報,內容主要是「本艦人員與裝備現況」,最終得到「全艦完成戰備」,測裁長官做出「可以出海測考」的決定,這時才通過甲操第一關。
接著是出港,進行一整天實兵操演,過程中測裁官在不同時段發布不同狀況,從簡單的小艇吊放、人員落水、舵機故障、指位拋錨……,到複雜的失火、核生化作戰、反飛彈操演等等。
每一項測考,艦上官兵幾乎都是全員參加,只是所占的角色(主角或配角)有所不同。
可以這麼說,甲操當日從早上九點出港,一直到下午(甚至半夜)返港以前,全艦官兵幾乎都在參加測裁官設定的操演。
例如「人員落水操演」,除了當值班要採取一連串動作,其他官兵也必須到艦艉集合,由理事官清點少了哪一個人(測裁官會偷偷抓住一個官兵,不讓他參加點名,艦上如果查不出正確人名,那就會扣分)。
總而言之,如果人生最重要的考試是大專聯考,海軍單艦最重要的考試就是甲操。
誠然,不管如何嚴肅、如何令人緊張,誤射雄三都是不可原諒的錯誤。
可是,設身處地想一想:如果你是金江艦官兵,誤射那一天所處的環境,這「僅由操作手」一人所犯的錯誤,會不會在陰錯陽差之下發生呢?
可以想見,從測裁官登艦開始,全艦官兵必然都忙得「不可開交」。
有沒可能艦長(或兵器長)擔心自己太忙,事先將火線交給射控士官長?
而士官長也擔心自己太忙,於是事先接上了火線?
或艦長(兵器長)曾經交代射控士官長,未出港前不可接上火線,因而在港內的時候,操作手以為火線未被接上,求好心切的狀況下事先測試裝備,這才誤射雄三?
許許多多的可能,我不是當事人,無法確定。
可是,以我曾經服役於海軍,當過飛彈巡防艦艦長,針對誤射雄三這件事感想如下:
- 這是該艦一干人員嚴重失職,艦長、兵器長,以及一系列往下的射控士官長、飛彈士官、操作手等,都應接受嚴厲處分。
- 如果甲操測考內容沒有要求接上火線,前述相關人員不單要撤職,根本應移送法辦。但假如甲操內容有要求接上火線,請一道檢討測裁組:誰製訂這種莫名其妙的測考項目?
- 海軍必須自我檢討,重點不在「製定更嚴厲的規定」,而在「如何落實現有規定」。我相信只要落實現有規定,雄三誤射事件就不會發生。之所以誤射,是好幾個人沒有按規定辦事,大家「便宜行事」的結果。
- 凡事都有兩面,往壞的看,這是幾個人「便宜行事」的惡果。往好的看,也有以下兩點:
(1)雄三優異的性能獲得驗證:一枚速度兩馬赫以上海對海飛彈,精準命中一艘移動中的小漁船(請參考相片四),截至目前為止,可能是全球絕無僅有的案例。這呈現中科院多年「國防自主」的研究成果,我們應與有榮焉。

相片四:漁船被命中的部位。
(2)這是意外的「武力展示」:雄三飛彈的摧毀力包含「速度、未燒盡的燃料、戰雷頭」三者組合,一枚就足以摧毀一艘航母。此次漁船之所以逃過死劫,是因為那不是雄三設計的攻擊目標。然而,雄三廣為世人所知的優異性能,再輔以命中漁船的「精準相片」,這無異是一次成效卓著的武力展示。最起碼,以後只要派錦江級艦駐防基隆、左營,它艦上配備的雄三飛彈便可形成圖三所示的保護圈(紅圓半徑為兩百公里)——想一想雄三飛彈的精準度、摧毀力,那會不警告我們潛在的敵人嗎?

圖三:基隆、左營配備雄三飛彈防衛示意圖。
最後我想再講幾句「多餘」的話。
雄三誤射事件,許多網友認為海軍司令黃曙光應為此負責。
我對此有不同的看法。
黃司令是海軍官校68年班,僅僅比我高一班。
從民國六十三年我進入海軍幼校,黃司令就是與我「常見面」的學長。他的為人、做事態度,我清清楚楚。
黃司令是一個好學長、好長官。
要他為誤射雄三負責,我覺得莫名其妙!
我的認知是:誰犯錯,誰負責。
例如小白事件,犯錯的不過就是那四個人嗎?
海軍這個大家庭有多少人?
六萬多人!
誰能擔保六萬多人個個奉公守法?
別說六萬多人,你的親戚有多少?
幾十、幾百,或幾千人?
他們個個成才,沒有貪贓枉法、好逸惡勞、不求上進之輩?
假如幾百、幾千人都如此,更何況幾萬人的海軍?
不要無限上綱。
誰犯錯,誰負責,不該如此嗎?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