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文明人》2010/10/1
根據辭典解釋,文明人是有文化教養的現代人。
反過來說,沒有文化教養的野蠻人,就屬於不文明的人。
不過,什麼叫野蠻,什麼叫文明,那不是「絕對」,而是「相對」。
例如,我和你比起來,可能你比較文明;可是和非洲土著比起來,我又比較文明。
由於文明與野蠻是一種比較,所以,假如只生活在單一的環境,因無從比較就見怪不怪,進而習以為常,全然感受不到那是文明或野蠻。
好比說,生活在台北的市民,對於不隨地吐痰、事事排隊、公共場所不大聲吆喝……,由於大家都照著這麼做,因而認為是一種生活習慣,而不是文明或野蠻的問題。

相片一:按序排隊,人與人之間保留空間,是文明社會的標誌
可是,一旦到了對岸,見識到大陸同胞脫序的行為,會很慶幸自己生活在文明的台北。
換一個角度,從小成長於大陸的大陸同胞,可能不明白自己的行為有什麼離譜,反而認為聲音宏亮是熱情、動作粗莽是豪邁;而那些不知見機插隊的人,是傻瓜蛋,是懦弱無能,是生活的態度不夠積極。
環境影響人的認知,是非對錯有時候不易評斷。
撇開這些觀念認知的差距,我今天想談的,是為什麼要做一個文明人?
我相信,不管是誰、成長於什麼樣的環境,大家都希望自己是別人眼中的文明人。
很多人認為,之所以要成為文明人,是希望能贏得別人的尊重。
這只是其中一部分的原因。而且,應該算是很小的一部分。因為「尊重」在某些人眼裡並不「實用」──不能吃、不能喝,也不能用來換錢買東西。
既然不實用,某些人就把它當成「可有可無」的生活附屬品。
有,固然好;一旦損害到自己的利益,那就是去他媽的!

相片二:這是排隊還是暴動?
對於這群人,要如何跟他們講文明?
下面才是這篇文章的重點。
其實,文明的好處是除了能贏得別人的尊重,更重要的,是要確保以下三個生活條件:
一、秩序
說明以前,請先暫停我的聲音檔,回到文字網頁點選藍字:
台北捷運(一)
這是台北市民最常看到的畫面──民眾搭乘捷運的電扶梯,會自動分成兩列:右邊那列不趕時間,民眾站在電扶梯上「不動」;左邊那列趕時間,民眾繼續他們的腳步。
這就是文明的行為。
這種行為代表的是秩序。
而這秩序是針對不同需求的人所設計。
講到這,請再回到文字網頁,點選第二段影片:
台北捷運(二)
看明白了嗎?
如果大家都能遵守秩序,人人就「各取所需」;可是,只要有一個人不遵守秩序,就會造成一群人的「不便利」或「不舒適」。
類似的設計在其他地方也看得到。例如高速公路有「超車道」,以前咖啡廳/餐廳有「吸菸區」、公園有「慢跑道、單車道、健康步道」、游泳池有「快速水道、戲水區」、不對號的車廂有「博愛座」、停車場有「殘障車位」……。
十年前我到北京,有一天從郊區遊覽結束返回市區,由於主要道路異常壅塞,司機就轉往他熟識的小路,以為可以避開車潮。
卻不料,從四環駛往三環的路途中,短短幾公里,車子停停走走,甚至經常停滯不動。
大家都以為前方發生了大車禍。
我索性下車,陪著導遊走向前,好奇發生了什麼事?
萬萬沒想到,什麼意外也沒有!
問題出在前方的十字路口,由於車速太慢,綠燈時明明前方車流未消化,駕駛還是駛向前,強佔了十字路口的車道;等到號誌燈轉回紅燈,輪到綠燈該通行、卻被堵住的另一方駕駛也毫無耐性,只要有一點空隙就踩下油門往前鑽。
整個路口頓時如同打了結,你擋我、我擋你,最後是大家都不要走。
那一天,短短的一段路,足足走了兩、三個小時。
一車遊客都憋了一肚子的尿,渾身都難過得受不了。
原本存在一個秩序(交通規則),卻由於部分駕駛缺乏耐性,結果造成所有人的不便利與不舒適。
二、安全
說明以前,請各位再先看一段影片:
台北捷運(三)
這段影片的重點,是隊伍最前方那位七、八十歲的老太太,以及右邊那位高大強壯的年輕人。
假如他們不排隊,而是推擠成相片三的畫面,憑自己的力氣,肯定那位年輕人能夠搶先,老太太會被擠在後面。
無法搶先也就算了,這種混亂的環境對老太太安全嗎?

相片三:混亂的排隊場面
幾年前上海(或北京)發生了一件衝突,兩位民眾為插隊而指著對方鼻子破口大罵,憤怒中一位民眾舉起手中的傘就往前戳。很不巧,傘尖刺穿了對方的眼球,傷者送到醫院沒多久就一命歸西。
這兩個人一無冤、二無仇,假如轉換一個環境,還可能會成為好朋友。可是,就因為不文明的行為,一個成了殺人犯,另一個更喪失了寶貴的生命。
今年五月,上海世博也發生了一件意外。韓國館在發放演唱會門票時,由於人群過度擁擠,推拉中一位少女墜樓身亡,近百人受到輕重傷。
一個不文明的社會,弱小的民眾不單無法保障自己的權益,連生命的安全都會受到威脅!
三、平靜且愉悅的心情
由於工作,我曾經在上海的近郊──吳江市蘆墟鎮,距離上海市區約一個小時的車程──生活將近兩年。
這兩年平常生活在校區,偶爾必須外出,到小鎮提款、繳電話費,或是陪同生病的同學到醫院看病。
這裡的居民大部分都沒有排隊的觀念。
例如提款,如果你因隱私而和前面的人隔開一點距離,別人就會趁虛而入。
責問他為何插隊,他還怪你為什麼要留如此大的空間!
提款的人數通常是三、五個,比較少,插隊的情形不太嚴重。假如到了醫院,掛號的人龍排了一長列,插隊的情形就十分普遍。
而隊伍排得越長,不守秩序的人就越多,有時會嚴重到「毫無秩序」可言。 每當遇到這種情形,我多半會忍不住而喝令大家排隊。
部分的人會聽勸,也有部分是「不予理會」。
不予理會的十之八、九是粗壯的年輕人,也一定有雄壯的理由,什麼家有急事、同伴在等他……,講話的口氣十分不客氣。
碰到這種情形,我能怎麼辦?
所幸我身體還算強壯,聲音十分宏亮,兇起來的態度頗為嚇人。
大部分的人會知難而退,少部分則一意孤行。
這時我只好轉而警告負責掛號的員工,不可以幫插隊的人掛號。
這一招肯定有效。
可是,接著我就倒楣了。
眼見插隊不成,對方多半會破口大罵,有時候甚至是他們一家人一起開罵。
我只能把他們當瘋子。
瘋子歸瘋子,每次還是惹得我一肚子火氣!
當然,我是可以不出頭、不講話,那就要默默忍受這些不公不義,同時看著混亂的狀況而暗生悶氣。
一是暗生悶氣,一是為追求社會公義而大發脾氣,你會選擇哪一個?
若是生活在台北,別說一、兩次的外出,即使生活幾年,也難得碰上一件讓我生氣的事。
規範這個社會秩序的,除了法律,就是文明。
法律是人們行為的底線。
踩到這條底線就得接受法律的制裁。
可是,在這條底線之前,許多行為是法律管不到的灰色地帶,這時得靠文明來約束。
既然不犯法,為何要約束?
因為不一定是犯法的行為,才會侵犯到別人。
例如電梯裡面放響屁、搭地鐵時旁若無人地大聲講手機、隨地吐痰、用餐時把食物殘渣吐得滿地……,這些行為都不犯法,卻都會干擾到別人,都是對別人不尊重的惡劣行為。
彼此的尊重,是文明社會擺在法律之前的約制。
文明與野蠻,差別是巨大的!
文明是秩序,是安全,是平靜且愉悅的心情,是對別人的一種尊重。
至於野蠻,那是弱肉強食的原始社會。
在原始社會想要生存,你必須要比別人凶,比別人狠,還要比別人壯。
不要仗恃自己年輕體壯、窮凶極惡,就算沒碰上更強硬凶悍的對手,你終究也有年老的一天。
等到那一天,就是你「弱肉」,被別人「強食」的一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