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黃河《華人的香格里拉》2008/6/27
朋友前往杜拜遊覽,回來以後大談杜拜奇蹟。幾個人一連談了幾個星期,把話題導入台灣的未來。
馬總統選前發表政見,想要把台灣打造成「東方的瑞士」。這目標正合我們的想法,只是適度地修改成「華人的香格里拉」。
綜合這些日子來的討論,正是本文的內容。
首先,你應該清楚什麼是杜拜奇蹟。
杜拜,三十多年前不過是一個人口才十多萬的小港口,地處什麼都沒有的炙熱沙漠,想要建造同等規模的大廈,填海造鎮的花費是台灣的兩、三倍──如此惡劣的條件,卻在短短三十年內便脫胎換骨,成功地吸引全世界商人的目光,並打造出讓世人爭相朝拜的人工旅遊天堂!
反觀我們台灣,早期被歐洲稱為福爾摩沙,是一個好山好水、四季宜人,教育、人才、天然資源、政治制度、產業發展、工業技術、宗教自由……,樣樣贏過杜拜的樂土,也曾經創造出世人眼中的經濟奇蹟。甚至二十年前,杜拜還派官員來台灣學習取經。然而,由於近年台灣耽溺於藍綠的對抗,施政扭曲、經濟停滯,如今早已不復往日。
杜拜的成就,能不令我們台灣人慚愧,又能帶給我們什麼啟示?

杜拜成功的原因
概要分析,杜拜成功有以下五大因素:
一、以石油起家
石油的收入,為杜拜的現代化發展帶來了基金。
然而,那只是「基金」。
為了擺脫對石油的依賴,杜拜使用石油的收入開鑿運河、港口,發展國際商務及觀光。到二○○六年為止,杜拜國民所得超過三萬美元,石油年經濟產值僅佔6%,觀光業成功取代了石油業,成為杜拜最主要的經濟產業。

二、地理位置適中
杜拜位於波斯灣入口,是歐洲、亞洲,以及非洲的中心。
三、「只要第一」的願景式領導
杜拜雖是小國,但是領導人的眼光及野心都很大,凡事都要做到「最大、最好、最快」。幾乎所有建築都被冠上世界最大、區域最大,所有消費都是「世界最貴」,所有服務業的產品都是「世界最高級」。
「世界第一」這頭銜,輕易地將原本默默無聞的杜拜推向世界的舞台。
四、徹底自由化的經濟政策
杜拜准許外資設立獨資企業,開放外勞(外籍人士佔杜拜人口的八十五%),沒有保護政策、沒有外匯管制,貨幣自由匯兌,資本和利潤可以百分之百匯出,無須繳納營業稅、消費稅、所得稅,只有5%的低關稅,進出口沒有貨物配額限制。
毫無疑問,杜拜是全世界最自由、最開放的市場。
許多人懷疑,杜拜幾近零稅率,政府施政的財力何來?人民又憑什麼變得富裕?
高深的經濟理論我不懂,講一個小故事。
三個窮人住在一起,都是蓬頭垢面、衣衫襤褸。大家都想改善這種慘況,卻垂頭喪氣、束手無策,因為手頭沒有一毛錢。
甲是修鞋匠,他想理個清爽的頭髮,同時將衣服洗乾淨,這需要兩百元。
乙是理髮師,他想將衣服洗乾淨、把鞋子修補好,這同樣需要兩百元。
丙是洗衣匠,他也想將頭髮整理好、縫補破損的鞋子,這一樣需要兩百元。
依照經濟學理論,這三個人總共需要投入六百元才可以改善生活。
但是,沒錢的他們,到哪兒去籌這六百元呢?
有一天,甲向親戚借了兩百元,付一百元給乙,要乙幫他理髮;又拿一百元給丙,請丙幫他洗衣服。
就這樣,乙和丙有事可做,也各賺了一百元;然後又相互理髮、洗衣,交換手中的一百元;最後再各付一百元請甲幫他們補鞋。
第二天,甲的親戚來訪時,看見這三個人都變得光鮮亮麗、充滿信心,甲還將手中的兩百元還給親戚。
這三個人等於沒花任何錢,就改善了彼此的生活──這就是商場資金
與勞動力相互影響的簡單比喻。
外資進來後就像一顆撞球,將每個人都撞活了,促使勞動力大量釋出──這就是杜拜經濟起飛的關鍵。
明白了嗎?
重點是資金,不是稅收。
高稅率只會嚇走資金。
低稅率能夠吸引資金。
愈低的稅率能夠吸引愈多的資金。
五、便捷與安全的環境
和杜拜政府打交道,所有作業幾乎全是單一窗口,市容整潔、道路寬敞、公共設施完備、通訊設備先進、陸海空交通便捷,到處可見舒適的計程車,甚至撥打市區電話都是免費。除此以外,杜拜治安良好,沒有戰爭威脅,讓全世界的商人都感覺這是一個安全的投資環境。
簡單地說,杜拜能夠成功最主要的原因,是秉持「勇於開放、追求卓越」的精神,提供世人一個全然舒適、自由、尊貴,以及安全的投資環境。
台灣的優勢
杜拜已經遠遠地跑在前面,成為二十一世紀世人眼中的香格里拉。台灣想要迎頭趕上,或甚至超越,確屬不易。我們不妨務實一點,暫且放棄和杜拜一決高下的野心,轉而把眼光放在華人世界。
華人佔全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
若能吸引華人的企業家,打造台灣成為華人眼中的香格里拉,台灣必能擁有光明的未來。
台灣和大陸、新加坡、香港、澳門,或是華僑密集的生活圈相比,又具備什麼優勢?
一、地理位置適中
二、平均人文素質最高
台灣的教育水平、人民的生活水平,以及對中國既有文化的保留,總評起來可說是華人世界之最!
三、交通建設完整
單單是現今的高速公路、省道、高鐵、台鐵,以及北、高兩市捷運,就已經將台灣串連成一個便捷的交通網。更何況未來還有台北捷運的擴建、中正機場捷運,和各縣市正在規劃中的捷運。
四、政治環境最民主
比之於其他「華人治理的社會」,台灣人民無論在言論、思想、宗教、遷徙,或是生活各方面,都擁有最高度的自由。
五、生活機能最強
台灣的基本建設不差,像是道路、書店、商店、餐廳、旅館、學校、公務機關到處可見;電力、水力、網路、手機通訊、電話、寬頻電視也遍
及全島。尤其生活在都會區,徒步的範圍內幾乎涵蓋所有生活可能需要的場所;想看海、看山、看森林、造訪名勝古蹟,也全在一、兩個小時的車程之內。
撇開不安定的政治因素,或是「人不親土親」的感情因素,若要華人在華人密集的生活圈做一個選擇,台灣必排第一。

具體作法
單單羨慕杜拜有何用?
心動不如行動,坐而言不如起而行!
如何把台灣打造成華人的香格里拉:
一、高層官員前往杜拜參訪
陳總統於二○○六年五月出國訪問,飛機曾經降落中東阿布達比機場加油。短暫的停留中,他搭乘直升機直接降落在杜拜帆船飯店的頂樓,然後在飯店裡待了三個小時。
據當時在身旁作陪的人轉述,陳總統站在帆船飯店的總統套房,從透明的玻璃往外看,十分感慨地說:「領導者的遠見真的很重要。」
是的,領導者的遠見很重要,因為它決定了整個集團的大戰略與方向。
所謂百聞不如一見。再怎麼聽別人講,總比不上親眼所見感受來得強烈。
建議政府高層官員(尤其是馬總統)抽空到杜拜親身體驗一下,短短三十年的光景,杜拜這個原本靠著黑金發跡的沙漠小城,如何蛻變成世人眼中的香格里拉?
二、打造徹底自由的投資環境
(一)設立自由經濟區:師法杜拜所有開放、自由的作風,設立專屬的自由經濟區。
(二)除了政策上的開放與自由,政府更要積極帶頭,大量興建公共設施,諸如寬敞的道路、國際機場、吞吐量龐大的港口、便捷的路上交通、順暢的通訊、簡易的金融業務,並獎勵民間投資餐廳、旅館、休閒、旅遊等服務業。
(三)自由經濟區的選擇,建議以高雄的左營為中心,理由如下:
1、氣候適宜:此區域夏日氣溫雖高,但是一年四季充滿陽光。另外,對台海天候影響最大的是夏天的颱風與冬天的東北季風。這區域有中央山脈遮擋,颱風帶來的破壞較少,且東北季風對台灣的西南海岸影響也不大。
2、土地徵收難度低:左營軍區內含軍港、海軍一軍區、第一造船廠、陸戰隊司令部、海軍官校、技校、輪校、新訓中心、海軍總醫院、後勤司令部等,面積遼闊,徵收容易。
3、腹地充足:如果自由經濟區初步規劃成功,有向外擴張的需求,附近可供發展的腹地亦大。
4、交通便捷:左營擁有高鐵、台鐵,以及十號高速公路。再結合左營軍港與蚵仔寮漁港,並向外填海擴建海港與機場,使得自由經濟區能擁有亞洲第一大商港與第一大機場。
5、觀光潛力足:整合萬壽山、西子灣海水浴場、旗津,以及中山大學的土地,此區域面山臨海,有沙灘、海島、渡輪,更鄰近愛河、六和夜市、墾丁,發展觀光的潛力極大。
6、工業環境佳:中油、中船、中鋼近在咫尺,高雄港與小港機場又能紓解尖峰時段的交通。
三、提高安全保障
除了低稅、自由、便捷的環境,更要有足夠的安全保障。
沒有商人願意把資金投入可能爆發戰爭的區域,也沒有人民願意住在治安不良的城市。
先岔開話題,再講一個小故事。
二十多年前,我的一位朋友到菲律賓訪友,正巧碰上菲國動亂。某日他們到首都馬尼拉用餐,只見整條街的商店門口都站了荷槍實彈的警衛。
朋友走進餐廳以前,憂心地問警衛:「有危險嗎?」
沒想到,那人拍拍身上的機槍,豪邁地說:「放心,安全得很!」
設身處地想一想:如果你是我朋友,會覺得安全嗎?
當你看到人人身上都背著武器,即使自己腰帶也掛了一把,會感到安全?
當你看到滿街都是警察,會感到安全?
什麼是安全?
街道整潔、秩序井然、眼中看不到任何危險的人或物──不是嗎?
半個世紀以來台灣人始終生活在戰爭的陰影之下。
想要脫離戰爭的陰影,不是買更多的武器,而是解除軍備、放下武裝,把所有的人力物力轉注於維護國內的治安。
全世界,沒幾個國家能夠靠解除軍備來增加國家安全。
台灣是其中之一。
因為台灣處於非常特殊的政治環境與地理位置──仔細想想這句話,並試想一個場景──台灣解除軍備、放下武裝、不談統獨、宣布中立、在國際間不惹爭議、全力推動經濟發展,這世界有哪個國家可能威脅台灣的安全?
至於提高安全保障的作法,大體如下:
(一)刪除海軍和空軍。
(二)陸軍縮編到五萬人,並改名國防軍。
(三)所有從國防移出的人力轉注於國內治安。
(四)所有從國防移出的財力與物力,小部分轉撥警政署,大部分投入地方建設與經濟發展(別的不談,單是從軍方釋出的土地,就會給國內經濟帶來多大的動力!)
結語
這是一個非常大膽、突破傳統,乍聽之下會得到「狗屁」評價的建言。
可是,當你冷靜下來仔細衡量、思考、比較……,越想就越覺得那是台灣未來最佳的出路。
當然,我更清楚,杜拜能夠成功,其實還有一個最根本的原因──杜拜只是一個十五萬人口的酋長國──酋長一聲令下,全國便萬眾一心。
台灣是萬眾萬心。不管什麼意見,只要扯上政治,都會遭遇很大的阻力。
不過,我們也應明白,如今台灣民心望治,希望政府致力追求經濟發展的民氣是前所未有,國民黨又佔有國會絕大部分席次。
假如馬總統無法推動「大破大立」的改革,誰又能夠?
想要在歷史上留下地位,要勇於前瞻、敢於做事,並抓住機會!
台灣的未來,我深深以為成功之道在勇於開放……,或更正確地說,勇於「放開」!
強力武裝自己,只會給自己帶來更大的危險。
強力保護國內經濟,只會讓國內經濟更加衰退。 唯有向對岸、向全世界證明台灣決心放下武裝、敞開胸懷,才能確保台灣的安全,也才能帶給台灣富裕的未來。
或許,我們無法取代杜拜在世人眼中的地位,但只要用心,絕對可以將台灣打造成「華人的香格里拉」!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