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黃河《養生薑汁》2015/6/5
半年多之前,老婆看了本和養生有關的書籍──《擇食》,自此就成為它的虔誠信徒。

老婆的信念,隨即影響到我。
不過,我只是受到影響,完全談不上虔誠。
《擇食》的立論基礎在中醫。
中醫大致將食物分成三類,一種吃了易上火,一種吃了偏寒,這兩種吃了對身體都無益;唯獨第三種屬於中性,是《擇食》建議食用的範圍。另外,《擇食》對烹調方法多所限制,舉凡油炸、燒烤、燉煮過度、口味過重等等,全屬於禁制之列。
而上述兩項限制,幾乎去掉三分之二的食材,排除百分之七、八十的烹調方法,剩下的還能吃什麼食物、做什麼菜?
如果我不是家庭煮夫,不負責家中三餐的準備,我不會在意《擇食》主張什麼。但若把《擇食》當成聖經,每一道菜都依據它建議的食材與烹調方法,以我的手藝,大約只能變化出二、三十道菜色。
更可怕的是,這些菜的味道全都「類似」──能夠想像日復一日吃類似口味菜的感覺嗎?
我試了幾天就決定,即使讓我多活十歲,也是不幹。
話雖如此,《擇食》還是有可取之處。
例如它建議每天清晨喝一杯熱薑汁。我從開始嘗試性喝一點,到後來日漸習慣,如今反而比老婆還要認真奉行。
持續喝到今天有什麼效果?
首先,喝完熱薑汁,胃會有一股灼熱的感覺,然後二、三十分鐘以後便會想上廁所。
也因此,喝熱薑汁似乎有清腸的效果。
其次,十多年前我左手臂長了七、八粒小肉瘤,雖然不痛不癢,但長在手臂難看。此外不知是氣候或體質的因素,這些肉瘤有時大得像黃豆,有時小得像綠豆。
顯然它是皮膚病的一種。
我前往不同醫院就診,看了三、四個醫生,試用三、四種不同藥劑,然而病情始終不見改善。
後來大約在四、五年前,某醫師建議我使用冷凍治療。
冷凍治療是使用液態氮?於患部,由於溫度極低,不單是肉瘤,連帶皮膚表層瞬間都會凍死,可讓患部徹底重生。
我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情接受冷凍治療,七、八天以後手臂留下點點疤痕。
肉瘤是消失了,但淺色疤痕更明顯、更難看,讓人一眼便能看出那兒感染了皮膚病。
我以為疤痕幾個月以後會消失,然而它持續存在,而且邊緣偶爾會冒出幾粒大小如同芝麻的小肉瘤。直到半年前我遵從《擇食》的建議,每天起床喝一杯熱薑汁。沒想到兩個月左右疤痕全數消失,之後再也沒長過小肉瘤。
什麼原因治癒了我左手臂的皮膚病?
我想來想去,只能推測是每天早晨喝的熱薑汁。
或許熱薑汁對養生有益。
所以本篇文章的題目就訂成「養生薑汁」。
後來和朋友聊天,我多半會推薦這方法,卻常聽友人抱怨,說準備薑汁的過程是如何如何麻煩。
會抱怨的朋友,都是不懂得處理技巧的人。
我沒別的長處,事事喜歡化繁為簡。
以下就是最近半年,我製作養生薑汁數十次,再再化繁為簡的心得。有心效法的朋友,請仔細看好了:
一、購買老薑
養生薑汁的食材為老薑。
知道什麼是老薑嗎?
和老薑相對應的是嫩薑,差別在栽種期的長短。
老薑的栽種期通常要兩年以上,但若處於薑價飛漲的季節,一年左右也可能收割起來混充老薑。
不管如何,只要不是如相片一的嫩薑,就可以當成老薑看待。

相片一:典型嫩薑。
購買老薑最好到傳統市場。
特別是擁有專門販售「蔥薑蒜」小販的傳統市場。
例如相片二是我到傳統市場,向專門販售蔥薑蒜小販所購買的老薑。

相片二:我購買的老薑。
請注意看相片二──薑塊經過處理,每一塊都「頗直頗大」,和我們印象中的老薑(相片三)有很大的不同。

相片三:市場上一般看到的老薑。
假如你買的老薑如相片三,試試看,處理到相片二的過程,那將會是多麼的煩人、多麼的費事!
我製作養生薑汁的第一重點,是一次購買如相片二的老薑三、四斤──為達此目的,務必找一處擁有販售相片二老薑的傳統市場。就算路途遠一點,要轉幾趟公車,想到能省去那些煩瑣的清洗與切塊過程,也是值得。
二、去皮
養生薑汁的老薑必須削除外皮(否則吃了會上火)。
老薑一塊一塊,形狀各式各樣,想要全數削除外皮──不身歷其境,必無法體會其工作之艱難!
我經歷好幾次艱難的去皮過程,後來體會一項訣竅──削皮時,抓薑的那隻手戴上棉質工作手套(如相片四)。

相片四:抓薑的手戴工作手套。
相片四的手套看起來很髒,是不是?
別誤會,那是多次使用,棉質手套浸染薑汁的結果。
抓薑的那隻手戴棉質工作手套──言外之意是什麼?
拿刨刀的那隻手不戴工作手套!
戴工作手套抓薑有什麼好處?
- 不易滑動:空手抓薑塊,削皮過程中容易因薑塊濕滑而掉落。又因容易滑落,手指無形間會增加力道,費力。
- 不會傷手:薑塊凹凹凸凸,削到邊邊角角時若是不小心,刨刀便可能削到手指。戴工作手套,無論削皮的動作如何快速、如何粗心,刨刀也不可能傷到手套裡面的手指。又因為絕不可能受傷,無形間就會加速削皮的動作,以致過程如行雲流水。
三、切丁
薑塊全數去皮,接著切成大小如同方糖的丁狀。
切丁也有一個重點:抓薑的那隻手繼續戴工作手套。
試想一手戴工作手套抓著薑塊,另一手拿菜刀切丁,如此這般不就增加了安全性?
又因為安全,不知不覺就會加快切丁的速度。
四、打汁
打汁的手續可以參考我的另一篇文章《蔬果汁》,也建議使用每分鐘轉速高達三萬五千轉,號稱「調理機」的果汁機。
實在沒有調理機,一般果汁機也可以應付,不過打汁的時間要久一點。
使用調理機,打汁過程與重點如下:
(一)薑丁放入調理容杯,約至容杯三分之一高度。
(二)倒入清水,淹過薑丁,再超過一公分左右(如相片五)。

相片五:容杯裝入薑丁和水。
(三)開啟調理機電源,低速鈕旋至最右(低速範圍的最高速),扳上高速鈕,持續轉動四、五十秒。
(四)關閉調理機的過程和前述(三)程序相反。
五、擠汁
擠汁可使用西藥房買的紗布,或中藥店買的「香料包」(如相片六)。

相片六:中藥店買的香料包。
紗布或香料包我都用過,強力建議使用香料包。
香料包布質的孔隙大,擠汁的速度快,和紗布相比,足可省去一半的時間。
中藥店的香料包有「大、中、小」之分。
當初看到大號香料包,我就恨工廠沒製作「特大號」、「超特大號」香料包。
然而朋友告訴我,一般超商、量販店,或小北百貨買得到「豆漿袋」,其容量遠大於相片六的香料包,下次我一定試試看。
六、煮沸、裝瓶
薑汁全部擠出,倒入鍋子加熱至沸騰,關火,等到自然冷卻,分批裝瓶,再放入冰箱冷藏。
七、飲用注意事項
每日起床,盥洗後的第一件事,是忠實地喝一杯養生薑汁,接著再喝一杯溫開水。
不是直接冷飲薑汁,而是加入滾燙的開水,以「薑汁:開水」大約「1:3」的比例,一杯兩、三百CC,熱乎乎地喝下肚子。
如果不習慣薑汁的味道,可適量加一點蜂蜜。
截至目前為止,除了開始那幾天,我喝薑汁再也沒加過蜂蜜。
製作養生薑汁的程序辛苦嗎?
相片二,三、四斤的老薑,去皮、切丁、擠汁,到完成加熱的過程大約花了我一個小時,最終作成五瓶養生薑汁(每瓶約七百五十CC),放入冰箱冷藏的畫面如相片七。

相片七:放入冰箱冷藏的養生薑汁。
如此五瓶,夠我們一家三口(我、老婆、小女兒)十五至二十天的分量。
我們家,唯一有資格抱怨製作過程辛苦的,只有我。
可是,十五到二十天製作一次,每次大約工作一個小時,我覺得一點也不辛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