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黃河《文創》2010/2/26
聽過「文創」吧?
那是「文化創意」的簡稱。它涵蓋的範圍非常廣泛──小可以小到很小,大可以大到很大。
例如相片一是淡水觀光區的文創商品。

相片一:淡水觀光區的文創商品
它有什麼創意?
說穿了,就是在扇面畫了觀光區的街道圖。
以前街道圖就是一張地圖──拿在手中麻煩,放在口袋更麻煩;如今做成了扇子,遊客不僅拿著方便(比拿一張柔軟的紙地圖方便),還可以一邊搧扇子納涼,一邊看扇面的地圖認路。
再看相片二,是一雙我永遠不敢穿的時髦鞋子。假如逼著我穿,肯定路人會把我看成「怪叔叔」。

相片二:時髦的鞋子
小到扇子、鞋子,大又能大到多大?
北京奧運長達四小時的開幕式,全球二十億人同時觀看的表演,也屬於文創商品的一種。
綜合前面三項,文創的特色是什麼?
簡單地說,就是把舊的文化或物品,用新的包裝(尤其是藝術方面的創意)重新呈現。
最近幾年文創在台灣喊得震天價響。地方政府或是成立與文創有關的新部門,或是舉辦與文創有關的活動與訓練(例如我,正在參加故宮舉辦的文創發展研習營,訓期半年;本班同學自行設計的Logo如圖一),「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正在立法院審查,行政院甚至一度傳出要成立「文創部」。
|
圖一:本班同學 設計的Logo
|
為什麼近幾年文創被炒得如此火熱?
先撇開這個疑問,讓我們來談一個嚴肅的話題──台灣的未來。
五十年前台灣窮得人民幾乎要吃香蕉皮。後來靠仿冒、勞力密集的加工、粗糙的品質、低廉的價格,逐漸演進到現在高科技代工……,之所以能創造經濟奇跡,主要是因為人民能勤奮努力地工作。
曾幾何時台灣人成為比日本人還要勤奮的工作狂,如今生活壓力之大、工作步調之快,都名列世界各國的前幾名。
然而,生活一旦富裕,人民就不再像以前那般勤奮努力。
尤其是成長於物質環境富裕的年輕人。
台灣的年輕人又稱草莓族──外型雖美,一擠就扁;特性是吃不了苦、受不了責,不願意受約束,職場稍有不順就辭職。
反正回到家裡有父母照顧,吃穿無慮、用錢不缺,生活何懼之有?
最近聽到一個讓我連連搖頭的案例。某公司招募三位新人,經過訓練以後第一天上工,走進工作間,發現工作量超過預期,三個人竟然同時掉頭而去。
管他公司幹部勸說什麼,三個人就是不幹。
說失業率高,不景氣固然是原因之一,然而辛苦的工作大家都不願意幹,不也佔了很重要的因素?
再看我們的對岸──大陸。
之所以拿大陸做比較,實在是因為台灣未來的競爭者不是別人,正是對岸。
如今大陸像三、四十年前的台灣,只要有賺錢的機會,人民無不挖空心思、拚足力氣,儘管誠信不佳、技術不踏實,但是他們在迅速地崛起、壯大!
對此我深有所感,因而寫了篇《台灣年輕人的未來》。
那篇文章我也提到,台灣的年輕人雖然不夠努力、不肯吃苦,不過比較聰明,也比較有「自己的思想」──這兩項特色再加上他們對網路的嫻熟、吃喝玩樂的投入……,長年累積下來,無形之中反而培養出一項優勢──文化創意!
尤其在教育制度和思想管制方面,台灣比大陸要來得開放與自由,進而培養出思想比較「我行我素、天馬行空」的年輕人。
是的,單就文化創意而言,台灣的年輕人肯定比對岸佔有更大的優勢。
想幾個簡單的問題──兩岸年輕人誰比較能穿出自己的特色?誰對生活品味的要求較高?誰聽過更多的流行歌曲?誰欣賞過更多的電影?誰見過更多的世面?誰接受過更完整的藝術教育?誰有更多的閒時「胡思亂想」?
文化創意從何而來?
除了天分,不就是上述幾個生活細節慢慢培養而來?
世界上沒有絕對。
不管做什麼事,只要用心,都會學到一些東西。
努力工作的人可以學到一些東西,好逸惡勞的人也可以學到一些東西。而這些「東西」都是另一方所無法得到的。
與對岸相比,台灣的年輕人雖然好逸惡勞,但無形間卻培養出較優秀的文創細胞。
再講句不好聽的話,文創就是針對那群好逸惡勞的富人所設計。
不是嗎?掙扎在溫飽邊緣的苦命人,誰會講文化?誰又在乎創意?
具備文創優勢的台灣,走文創的路是台灣未來最聰明的出路。
也不是說,台灣肯定能在文創方面做出什麼傲人的成就。而是,假如我們不走這條路,未來很難和「地大物博、人力資源充沛」的大陸競爭。
也因此,政府目前大力推動文創的做法,方向絕對正確。
而且,也非常吸引人。
看過《哈利波特》吧?
《哈利波特》是一個女作家一個人的文創成果。這個創意不僅為她個人賺進數十億美元的收入,也為全球創造出上千億美元的商機。此外,周杰倫的歌、魏德聖的電影、蔡國強的爆破、吳季剛的服裝設計……,這些都是文創,往往能在一念之間為創造者帶來巨大的名聲與收益。
再講具體一點,一件物品的價值除了它本身使用的材料,加上製作過程耗費的基本人工,其他「額外收費」都可算成文創價值的一種。
額外收費可高可低。
例如製作一把木椅,木材的成本三百元,木匠的工錢七百元,做成木椅以後基本上就值一千元。
|
相片三:名家設計的椅子
|
假如這位木匠擁有文創的修養,經過一些構思、改造,把椅子做成相片三,他的身分不僅能夠從「木匠」提升到「藝術家」,椅子的售價也可以提高。
如果這位木匠是我,或許椅子可以賣四、五千元。若是出自名家,少則幾萬元,多到幾十萬元都有可能(這把椅子的確出自名家,可惜我不知道售價多少)。
靠勞力賺的是辛苦錢,賺得少,也賺得沒地位。
靠文創賺的是輕鬆錢,賺得多,還賺得有尊嚴。
對於不喜歡勞動、不願意拚命的台灣草莓族,想要在兩岸的競爭中闖出一片天,文創是必經之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