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統/獨》2010/9/17
張三和李四是乞丐,某日衣衫襤褸地蹲坐在銀行的大門外,看著往來的人群不停鞠躬磕頭,希望能討得幾元錢。
錢還沒討到,卻碰上兩個保全提著現金袋走進銀行。
瞧見現金袋,張三突發奇想問李四:「假如你有一億元,你會做什麼投資?」
李四想了想,認真地說:「我要買股票。」
張三脫口便罵:「笨蛋!買股票風險高,當然是買房子。」
李四摸摸鬍子,不服氣道:「你才是笨蛋!買房子賺得會比股票快嗎?只要選對股票,不要一個月就可以加倍。房子呢?半年也不可能加倍。當然是買股票。」
「那要選對股票,你這個笨蛋會選對嗎?」
「我他娘的選不對,你會選對?你連要投資的標的都選錯了。房子?我呸,只有你這個豬腦袋會選房子。」

再沒爭辯幾句,兩人大打出手, 直打得頭破血流,誰也不服誰。
聽完這個故事,你有什麼感想?
拿這個故事比喻台灣的統獨爭議,有點神似。
對於統獨的問題,我想分以下三點來分別說明:
一、現實環境容許我們選擇嗎?
以現今國際環境、對岸實力,台灣可能加入聯合國嗎?
不管我們如何努力、如何在國際發聲、如何收買友邦小國……,獨立建國的目標有無達成的可能?
或是,什麼成果也沒,反而惹了一身的麻煩?
當然,支持獨立的朋友可以反駁:如果不努力,不朝這個目標邁進,就永無達成目標的可能。
說得好!
這和乞丐張三如果堅持──我是未雨綢繆,明天撿一張樂透,中獎了就有一億元──有什麼不同?
以目前的國際形勢,獨立建國是非常遙遠的目標。
等大環境成熟了,比方說中共政權分裂崩潰、北京對全世界列強宣戰、中共退出聯合國、北京宣布放棄對台灣的主權……,到時候再討論台灣獨立的問題,不是比較實際嗎?
獨立如此,統一也一樣。
今天兩岸的環境,可能統一嗎?
是台灣統一大陸,或大陸統一台灣?

即使太陽打西邊升起來──北京當局願意接受台灣的統治;我想不客氣地問馬英九:你有能力,你敢嗎?
到了北京,面對中共龐大的官僚體系,有幾個幹部會聽從你的命令?
別開玩笑了!
反過來,如果大陸統一台灣,台灣人民可能同意?

最近幾個禮拜,我接連碰到幾位剛參觀過上海世博的返台親友。談到大陸同胞的文明水平,沒有一個不搖頭嘆氣!
有位朋友甚至說:兩邊根本是完全不同的民族性。
那還不是偏遠落後的地區,是上海市啊!
等到有一天大陸的街道整潔了、生活文明了、政治民主了、經濟富庶了──到那時候再談要不要統一,不是比較務實嗎?
二、少一點感情,多一點理智
幾週以前我寫了篇《理智與感情》,曾說讓這個世界變得混亂的是感情──感情會模糊你的視線、麻木你的判斷,讓你分不清事情的真相。
所有複雜的問題,如果把感情的因素抽掉,都會變得很單純。
統獨就是感情的一種。
如果台灣和大陸沒有任何血緣和文化的關係,統獨還會是問題嗎?
沒有錯,不必懷疑,統獨是感情的一種。
因此只要扯到統獨,感情就會發酵──簡單的問題會變得複雜、清澈的池水會被攪得一片混沌。
最好的例子,是最近台灣鬧得沸沸揚揚的ECFA。
撇開統獨的感情,請問:和「就
在你身邊」的「世界市場」簽署「經濟合作架構協議」,是該簽或不該簽?
如果沒有統獨的感情,這問題的答案是不是很明顯?
三、殊途同歸,團結為上
台灣人民是現實的、敏銳的、機靈的……,沒有傻瓜。
不管是支持統一或獨立,都是為了台灣「自己好」。
為什麼支持統一?
因為他認為大陸地大物博、人口眾多,和大陸形成一個國家,有北京做後台靠山,就近打進這個全世界最龐大的消費市場,對大多數台灣人比較有利。
為什麼支持獨立?
因為他不相信北京政權,認為統一是包著糖衣的炮彈,一旦中共佔據台灣,就會露出狐狸尾巴;所以,為了台灣人民的前途和利益,一定要自己當家做主。
請冷靜地聽一聽,不管他們說什麼理由,心中有什麼信念,沒有台灣人會出賣台灣的利益。
支持統一也好,獨立也罷,都是
為了追求台灣人民「自己的利益」。
哪一位願意犧牲自己,為的是追逐心中的政治理念?
幾十年以前,是有這樣的理想分子。
別的地方,也或許有。
但是如今,在台灣,實在有,也是滄海一粟、恆河一沙。
為什麼?
前面說了:台灣人民是現實的、敏銳的、機靈的……,沒有傻瓜。
既然如此,我們為什麼不暫且放下「遙不可及」的統獨爭議,務實一點、團結起來,共同為台灣人民的利益打拚?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