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蔬果汁》2011/4/15
這篇文章談的不是食譜,而是和養生有關的話題。
假如你還年輕,而且自認身強體健,可能對這篇文章沒什麼興趣,可以略過不看。
否則,請靜下心來仔細看清楚。
這是我研究吳永志醫生大作──《不一樣的自然養生法》(以下簡稱《不》)──的心得。
《不》全書二百六十多頁,售價三百元。我不收你一毛錢,還把自己身體力行四個月的經驗精簡成幾千字,既省你的錢又省你的時間,不值得你看一看嗎?
談起健康,由於我從沒生過大病、沒住過醫院,每次體檢不管什麼指數,全都是標準值,以致對養生沒有特別的興趣,也很少看養生之類的書籍。之所以研究《不》,有它的原因。
農曆年前受同學L之約,到他家和同學聚餐。用餐時L大力推薦《不》書中的蔬果汁,還事先打了一大壺,請同學每人喝一杯。
就我以往的印象,養生的蔬果汁應該不好喝。
試想看看,一堆奇奇怪怪的蔬果,幾乎沒有任何調味,稀里嘩啦打成一團,看起來像稀泥,可能好喝嗎?
假如走在街上,商家為了宣傳蔬果汁而免費請客,我也是不喝。
不過,那一天是作東主人的熱情,我只得應酬喝了一杯。
沒想到,那杯蔬果汁沒有想像中的難喝。
再看滔滔不絕的L,明顯瘦了一圈,氣色也不錯,我心裡就產生「自己也試試」的想法。
我是標準的行動派。回到家,先上網訂購「調理機」(果汁機的一種),隔天中午就收到快遞,隨後到市場採購所需食材,當天下午就打了一大壺的蔬果汁。
從那一天開始,一直到今天,四個月以來,除非旅遊在外,我每天固定打一大壺蔬果汁。
開始的時候我依照《不》的標準食材,成品多半屬於「不難喝」的層次,之後經過不斷的調整,如今已達到「挺好喝」的階段。
是的,挺好喝的──喝過的人都這麼說。
現在就講講我這四個月的心得。
哪些人適合喝?
一、有閒
蔬果汁要準備多樣食材,樣樣都需要洗洗切切,概略估計,像我這等手藝,平均的準備時間在十五分鐘左右。
假如不熟悉廚務,手腳慢一點,搞個三十分鐘也有可能。
偶爾喝一下蔬果汁,三十分鐘沒有什麼。
如果天天喝,天天願意在廚房耗三十分鐘,應該是比較閒的人。
二、對吃不太挑剔
想當年我到美國留學,老婆沒來的第一年,每天早餐就是一杯咖啡、兩個不加糖衣的甜甜圈,三百多個日子如一日,從沒懷念過國內的燒餅油條、蛋餅小籠包──假如你也具備這種能耐,那肯定適合喝蔬果汁。
反之,假如你是那種能夠專程跑幾公里,在烈日下排隊等幾十分鐘,就為了吃一碗什麼而心甘情願的人,很抱歉,奉勸你不要嘗試。
經年累月……,至少像我這樣連喝四個月的蔬果汁,不僅需要決心,更需要耐力。否則的話,你高價買了一台調理機,幾個禮拜之後就束之高閣,從此一年用不到幾次,不是浪費嗎?
何時喝、喝多少?
一、早上喝五百CC,除此以外什麼都不吃,把蔬果汁當成早餐。
二、中餐和晚餐在用餐之前一至半個小時,各喝三百CC,先填一下空肚子,接著再吃正餐──想吃什麼就吃什麼。
何時準備?
蔬果汁最好是「現打現喝」。
由於一天要喝三次,理論上一天就要準備三次。
假如你能夠天天如此、餐餐如此,我只能拱拱拳,對你說一聲:佩服!
發自內心地佩服,因為即使我那麼閒,決心與耐力都不差,也是沒法。
我一天打一次,一次打一天的份量。
通常我是早上打,多餘的放進冰箱,晚餐以前喝完,蔬果汁存放的時間不會超過十二個小時。
有時候早上趕著出門,沒有足夠的時間,前一天晚上就會準備。
不是蔬菜就是水果,打碎了擺在冰箱冷藏,雖然存放的時間久了一點,只要不超過二十四個小時,鐵定沒有衛生方面的問題。
至於營養,或許沒有「現打現喝」的效果好;可是,朋友,現今誰又會缺少營養?
不要擔心,我一次打一天的份量,已經喝了四個月,至今活得活蹦亂跳。
喝蔬果汁的效果
一、減肥
蔬果汁不同於果汁,因為它含有大量纖維素,喝一杯(三百CC)可以「抗飢」一至兩個小時。
此外,正餐之前先喝一杯蔬果汁,方法類同我在《減肥餐》乙文所推薦的減肥大原則──先吃素,再吃葷。
如果忘了《減肥餐》說了什麼,請回頭重新看一遍。
看完以後你會明白,喝蔬果汁減肥,效果鐵定比「先吃素、再吃葷」還要好。
原因很簡單,蔬果汁能夠「抗飢」,喝完以後再吃正餐,食量必然減少。
此外,蔬果被高速轉動的「調理機」打得「粉身碎骨」,先滲透進入腸胃的細胞,之後不管再吃什麼,必然會大幅降低腸胃細胞的攝取能力。
二、養生
本文所說的蔬果汁,每一樣食材都經過吳永志醫生的挑選,管他什麼毛病──癌症、高血壓、膽固醇過高、高血脂……,幾乎都有療效。
沒有錯,為了改進蔬果汁的口感,我對食材做了一些調整。
不過,那只是局部、小範圍的調整。而管他怎麼調整,選擇的都是新鮮的蔬果,不管怎麼吃,對養生會沒有幫助嗎?
心動不如行動
看到這,假如你心動了,想試一試蔬果汁,要如何行動?
一、購買調理機
調理機就是果汁機,只是功率特強,刀片的轉速可以高達每分鐘三萬五千轉!
具備此條件的果汁機,目前有好幾個廠牌,各廠牌又有不同的機型,售價從幾千元到幾萬元。
價格差異如此之大,差別在哪?
對不起,我只買了一台,也只有這一台的使用經驗,沒得比較,所以沒有心得。
不過,到哪兒去買最方便,我倒有一點經驗。
請直接上「PChome線上購物」網:生機調理機
絕沒推銷的意圖,我不認識PChome任何一個員工,純粹是因為方便──不必出門,透過網路就可以找到理想的機型(轉速達到每分鐘三萬五千轉),還能夠零利率分期付款。
二、食材
(一)必備蔬果(相片一,由左至右):甜菜根1粒、西洋芹2根,胡蘿蔔1條,番茄1粒。
註:甜菜根不容易買到,但只要找到一次,以後就知道到哪兒去買。大體來講,大賣場都有,傳統市場只有少數幾家攤販會有供應。
(二)必備配料:芝麻2大匙(黑、白皆可)、亞麻仁2大匙,卵磷脂3小匙、海鹽半小匙。為了調味,可以加入適量蜂蜜,至於量的多寡,完全視個人喜好。
註:此處配料「全聯社」都有,如果不知放在哪個貨架,可直接詢問店家。

相片一:蔬果汁必備食材
(三)依季節加入的水果:當季有什麼水果,適量加進去,便宜又可口。例如台灣的三、四月,可加入香蕉1根、蘋果1粒、芭樂1粒、鳳梨四分之一顆(相片二)。
註一:這中間又以鳳梨最為「可口」,尤其是鳳梨的盛產季節(三至五月),甜度極高,又有一股特殊的清香,極適合打成蔬果汁。
註二:除了前述蔬果,其他如奇異果、木瓜、草莓、檸檬、葡萄、大黃瓜、玉米、石榴、葡萄柚、洋蔥、菠菜、酪梨、梨子……,也都是可能的選擇。
(四)如果不忌諱,還可加入蒜頭四粒、巴西里兩根(相片三)。
註一:巴西里類似甜菜根,不是容易買到的食材;不過,找到一次,以後就知道到哪兒去買。
註二:所有食材都是一次購買多日的份量,事先洗好分「日」包裝。某些食材要放進密封的容器,例如西洋芹、巴西里、鳳梨、蒜頭,如此才易於保存。

相片二:依季節加入的水果

相片三:右邊是巴西里;左邊是
什麼,不必說明了吧?
三、製作蔬果汁時才將食材從冰箱取出,把所有食材切成大小如方糖的丁狀,不過要注意:
(一)芭樂要去籽(籽打不爛,咬在牙齒難受)。
(二)甜菜根與香蕉要去皮(好像是廢話)。
(三)蘋果要去除梗部,但要保留中心的籽。
四、把切成丁狀的食材放入調理容杯,加入配料,不要超過八分滿。如果太滿,請分兩次處理。
五、切記,調理機不能「乾打」,一定要加入蒸餾水(或純水,可以到超市購買,一大瓶足足有五公升,大約可以使用十次),並淹至食材八至十分的位置。不能乾打的原因,是刀片轉速太高,如果沒有適當的阻力,轉軸因超速而過熱,「百分之百」會損傷機器。
六、蓋上調理容杯的橡膠杯蓋,再將容杯「卡進」調理機的正確位置。
七、調理機有三個控制開關(相片五),操作的注意事項如下:

相片四:這幾乎到了九分滿,太多了,應分成兩次處理

相片五:調理機的三個控制開關
(一)插上調理機的電源插頭以前,先確定「電源開關」與「超高速開關」在Off位置,中央的「調速旋鈕」在「最低速」(反時針轉到底)。
(二)開啟「電源開關」,迅速旋轉「調速旋鈕」至最高速位置(順時針轉到底),緊接著就開啟「超高速開關」,刀片持續以超高速轉動三十秒鐘──看清楚這道程序。
(三)反順序關閉三個開關──切斷「超高速開關」,緩緩地、反時針旋轉「調速旋鈕」至最低速,接著切斷「電源開關」。
(四)讓調理機休息三、五分鐘(利用這段時間整理零亂的廚房)。

相片六:刺眼的紅色, 全是甜菜根的傑作
|
(五)重複前述(二)的動作,但有兩個差異:
1、增加一倍的工作時間──讓刀片持續以超高速旋轉六十秒鐘。
2、旋轉「調速旋鈕」的動作盡量放慢。
(六)重複前述(三)的動作。
(七)為了安全,別忘了拔掉調理機的電源插頭。
(八)由於食材的軟硬程度不一(例如香蕉很軟,甜菜根很硬),放置食材要遵守「軟的在下,硬的在上」的原則;如此,有助於刀片在起始位置的旋轉。其次,如果食材很硬,卻選擇「慢速」模式,刀片容易被食材「卡住」,轉軸因為轉不動而過熱,可能損傷機器。這時你應該選擇「超高速」,也就是「刀片具備超高動能」,才能順利打碎食材,而不會損害機器。
做到這,你已完成蔬果汁的製作。
通常一壺有兩千CC;即使八分滿,也有一千六百CC,大約是兩個人一天的份量。
最後的成品如相片六,看起來不太順眼,喝在嘴裡好像吸血鬼;不過,它不僅有益於養生,更有助於減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