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密室謀殺案》2014/6/13
我那寶貝女兒對「生物」的好奇以及喜愛,很難令人想像!
好比說,看到我準備用來做菜的綠豆、紅豆、扁豆……,她會拿幾粒放在潮濕的棉花上,以便日後觀察豆粒發芽與成長的過程。
又好比上個禮拜,老婆用來煮湯的地瓜,她見了二話不說,拿了一條就做成相片一的水耕植物。如今這個「怪物」大剌剌地擺在我家的客廳,待遇有如一盆名貴的盆栽。

相片一:插了三根牙籤,支撐在杯子中央的水耕地瓜。
此外,女兒把家裡的小花園當成試驗場,種過像是含羞草、蒜、薄荷、迷你竹、薰衣草、蘆薈、仙人掌等;她更曾培育一小株仙人掌,待它漸次發芽、分植,最終變成二十幾盆。
這些都是她對植物的好奇,也都是我的夢魘。因為她的好奇一旦結束,我就必須收拾善後。
植物是靜悄悄的,不會移動,還好。
又蹦又跳,會拉屎撒尿,偶爾還會叫的動物就麻煩了。
寶貝女兒對動物的喜愛,從下面這件事可知大概──有一天她看到一隻活生生的蛇,竟情不自禁地讚道:「哇,好漂亮啊!」
我可以保證,假如不是我和老婆堅決反對,此刻我家會有一條寵物蛇。
雖然我有反對的時刻,然為了配合女兒的喜好,我們家前前後後豢養了許多動物。這中間最有名,曾經多次出現在我文章中的,是如今快要十歲的模範狗──熊熊(相片二)。

相片二:熊熊與家人(左至右,老婆、大兒子、寶貝女兒)。
此外,花園的魚池有三條碩大的錦鯉(相片三中的大魚),從我家搬到這兒就存在,如今高壽已逾二十歲。

相片三:除了三條大錦鯉,其餘都是女兒小時候在夜市「網」到的小魚,如今長到手掌一般大。
除了花園魚池裡的大魚,女兒還在客廳養了一缸小魚(相片四)。

相片四:魚非常小,幾乎看不到。
另外養了一隻叫「橘子」的兔子(相片五),如今在我家也待了四、五年。

相片五:挺可愛的兔子。
除了地上跑的、水中游的、草地跳的……,天空飛的她也沒放過。寶貝女兒每天早上都會在花園灑一把飼料,吸引附近的麻雀成群結隊而來(相片六)。

相片六:鏡頭裡只有四隻麻雀,大部分時候是二、三十隻。
對女兒而言,餵食野麻雀有如隔靴搔癢。為了一圓養鳥夢,有一天放學她未經父母(也就是我)同意,逕自到寵物店買了鳥籠,以及兩隻出生不久的黑文鳥。
看到這兩隻小鳥我大表反對,但女兒說她會養在三樓自己房間,絕不勞我費神。後來她確實信守承諾,極有耐性地將這兩隻小鳥一口一口餵到長毛、成形、會飛。
真不容易,最起碼我做不到。
這兩隻女兒養大的黑文鳥一點也不怕生,偶爾放出鳥籠,在客廳胡亂飛一陣子之後,最終總是會停在家人的手臂、肩頭,或是頭頂上(相片七)。

相片七:一點也不怕家人的黑文鳥。
偶爾逗逗飛來飛去的黑文鳥,感覺挺不錯的,討厭的是牠們會到處拉屎。
雖然如此,我還能忍受,但我無法接受貓。
原因之一是我覺得狗忠厚、貓奸巧。
原因之二是家中既然已經養了狗,就沒理由再養貓。
我想歸想,女兒還是有她的主意。
幾個月之前,她發現有一隻野貓每天晚上都會出現在我家的花園(相片八)。

相片八:晚上固定出現在我家花園的野貓。
野貓來的目的,是想吃熊熊殘留的晚餐。每當熊熊專心吃飯,牠就陰森森地躲在暗處,一動不動盯著熊熊。
一旦熊熊吃飽離開,野貓便起身,渺無聲息地接近飯盆。
我偷偷觀察了幾次,發現貓兒移動的時候好安靜啊!
保證一丁點聲音都沒有,難怪能抓到老鼠。
如此這般,每當夜幕低垂,這隻野貓就會出現在我家花園。
又因為野貓老是偷吃晚餐,熊熊便把牠視作眼中釘、肉中刺!後來只要熊熊晚餐吃不完,轉身欲離開的時候,只要我警告「當心貓咪來吃唷」,熊熊便會立即轉身,回過頭再勉強吃幾口。而且吃完飯,不管熊熊躺在客廳的哪個角落休息,一旦我面朝花園,大喊一聲「貓咪」,熊熊便彈身而起,一路怒氣沖沖地直奔花園。
我屢試不爽,每次都逗得家人哈哈笑。
當然,我從來沒有欺騙過熊熊,這是能贏得牠信任的原因。
眼見野貓與熊熊爭食,女兒看了不忍,於是要求老婆買了貓食罐頭,每天專門為野貓準備一份晚餐。
家人也給野貓取了個名符其實的名字:貓咪!
貓咪是何等聰明!沒幾天便明白我們接受了牠,膽子也就越來越大,後來不單是晚上,整個白天都窩在魚池旁邊的蔭涼處,經常目不轉睛地看著池裡的游魚,小小的腦袋瓜子不知道在想什麼?
又過了三、五天,貓咪已經敢接近家人,後來索性穿過熊熊專用的「小門」進入客廳。據老婆說,有一天她在客廳講電話,但見貓咪「貓手貓腳」地走入客廳,沿著樓梯往二樓爬──老婆看到了,想阻止,卻因正在講電話,分不開身,只能眼睜睜地看著牠消失在二樓的轉角。
接下來幾天,我們家的某個地方,好比說廚房、客廳、二樓……,陸續出現貓咪的屎尿。
不巧那幾天我外出旅遊,這才讓貓咪得逞了。否則的話,我斷不可能容許這種事情發生!
更不幸的是,在我回家,有機會表達「趕貓」的意見之前,小兒子已經主動買了貓兒便便的砂盆,並且表示其實他從小就想養一隻貓。
事情發展至此,我還能說什麼?
可惜,貓就是貓。
又沒幾天,寶貝女兒放學回家,走進她三樓的房間,赫然發現原本放在書桌上的鳥籠被推翻在地上,籠門被強力打開,附近的地板有幾根羽毛,外加一小灘血跡!
女兒嚇得四處搜尋,卻怎麼都找不到小鳥的蹤影。
難道我這和樂幸福的家庭,發生了密室謀殺案?
誰幹的呢?
坦白說,懷疑歸懷疑,我並不敢肯定凶手是貓咪。
可是,熟知動物習性的女兒心知肚明,她一方面哀痛小鳥的慘死,另一方面則看透貓咪嗜殺的本性。
這時小兒子也恍然大悟道:「老虎也是貓科動物啊!」
然而講究「眼見為憑」的我,還是抱著懷疑的態度。
偏偏不巧,案發後貓咪一連幾天不見蹤影──連我都相當意外,覺得貓咪通人性,曉得自己犯了不可饒恕的錯誤。
也因為如此,幾天後貓咪再度出現時,家人一陣喝斥,牠便逃之夭夭。
雖然在逃亡中,但相片九就是發生在我家「密室謀殺案」的凶手!

相片九:貓咪好一副陰森森的模樣啊!
這件事能給我們什麼啟示?
假如當初貓咪不吃小鳥,今天牠必然是我們家人豢養的鍾愛寵物,能夠自由自在地在樓上樓下亂竄,幸福快樂地活在兒子和女兒的懷抱中。可是不,縱然牠不餓,也忍受不了「吃」的誘惑;甚至牠明知不對(否則案發後不會消失幾天),卻仍然壓抑不住本性的驅使。
這就是幾個禮拜以前我講的《狗改不了吃屎》。
聰明的人類,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