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京、阪、奈自由行3》2013/12/13
第二天 京都
大概年紀大了,陌生的環境睡不沉,旅遊時我多半起得早。
有時早到清晨四、五點便清醒過來。
這時我會悄聲盥洗,等天明時再一個人外出,趁著街上沒幾個行人,先在飯店附近轉一圈。
一方面觀察四周環境,一方面可以健身。
那天早上氣溫大約十五、六度,空氣清新而乾爽,我一路欣賞著附近的風景(相片一至四),讓我不必吃小黃橘也能達成清心醒腦的功效。

相片一:頗詩情畫意吧?這兒距我住的飯店僅一街之隔

相片二:商店櫥窗的雅緻擺設

相片三:頗為傳統的唐式建築

相片四:平安宮前的紅色大門,日本人稱「鳥居」──劃分人與神的住所;另外,由於這個鳥居很大,所以又稱「大鳥居」──廢話
逛到八點我才返回飯店,大夥吃了昨天預購的早餐,九點左右出門,轉了兩趟地鐵前往京都御所參觀。
參觀京都御所要事先上網申請,入園時還須繳交「確認證明書」。
我預約的時間在早上十一點。
由於人生地不熟,我們提早一個小時到達最近的地鐵站。
所幸提早一個小時,單單是找參觀入口就花了半個小時。
京都御所曾經是日本天皇的居所,又名京都皇宮,類似北京的紫禁城。
雖然類似,但是它的規模和紫禁城相比,可以用「小巫見大巫」來形容(相片五、六、七)。

相片五:參觀入口就在前面,我搞了半天才弄明白;圍牆如此矮,忍者一翻不就越過了?

相片六:宮內一景,天天生活在這種地方,不會悶死嗎?

相片七:御所邊門
日本皇宮的壯觀程度雖不如紫禁城,但園內布滿蓊蓊鬱鬱的大樹(相片八、九、十),再經過專人長年的修剪與照顧,和宏偉生硬的紫禁城比起來,這兒多了生氣,令人看得心曠神怡。

相片八:到處都是蓊蓊鬱鬱的大樹

相片九:好漂亮的一棵古松

相片十:這裡的風景如何?天皇可能經常站在橋上思考國事
離開京都御所,時間已近中午,是吃中飯的時刻。
我們快馬加鞭來到「三条通」,本來想去「道楽」餐廳吃螃蟹套餐,但走到路口一看,眼前居然有一條長長的商店街(相片十一)。

相片十一:位於三条通路口的商店街
商店街一直連到京都極富盛名的「錦市場」,沿途充滿各式餐廳,以及在街邊販賣的各種熟食。瞧見如此多元的選擇,我們放棄了昂貴的螃蟹套餐,改而走進商店街,一路見到好奇的食物便買來吃。
一個下午走下來,我們總計試了七種網路上頗具知名度的小吃(相片十二)。

相片十二:看起來都很可口吧?
七種小吃的「看相」都不錯,可惜結果都「錯」。
是,一樣都不好吃。
可能是我太老之過,對這種零食類的小吃全提不起興趣。
在此要特別說明一件事。
如今回想起來,這才想起日本人絕少「邊走邊吃」。
「邊走邊吃」是台灣夜市文化的一部分,我們不僅習以為常,甚至不邊走邊吃,好像還感受不到夜市的樂趣。
可是到了日本,管他在哪,邊走邊吃卻可能遭到別人的輕視!
如果再有機會,我一定會注意,管他吃什麼東西,務必要找張椅子坐下來。
一路吃下來我們就省了中餐,等逛到兩腿發麻,這才搭地鐵返回飯店。
晚餐時大家都懶得走遠,隨便找了家附近的傳統餐廳,也就是兩週前我介紹過的,那家只有一位「老闆兼廚師兼服務生」的小餐廳。
很別緻又可口的一餐。
飯後老闆娘熱情地送我們到門外,講了一堆我聽不懂的日本話。
三、第三天 京都
假如說昨天走得兩腿發麻,今天肯定更慘,可能會走到整個人虛脫、口吐白沫!
因為今天的行程幾乎都在郊外趕路。
首先得從飯店走到八坂神社(圖一)。

圖一:飯店至八坂神社路線圖
接著就是從八坂神社逛到清水寺(圖二)。

圖二:八坂神社至清水寺的參觀路線
想到這段漫長的路途,本來心生畏懼,沒想到這卻是我這一生,截至目前為止最愉快、最心曠神怡的一次晨間散步。
詳情已如兩週前的說明。
當我漫步在幽靜、典雅,充滿古風的巷弄之中,不僅俗慮盡除,且不自禁產生肅然起敬的感覺!
也就在那天早上,我決定要大力提倡自由行。
除了幽靜典雅的巷弄,不可避免的,京都最富盛名、擁有一千三百年歷史的清水寺,充滿了壯闊的畫面(相片十三至十五)。

相片十三:清水寺入口

相片十四:清水寺一景

相片十五:日本列為國寶的清水寺正殿
相片十五看起來雖然壯觀,但不夠美。
因為我去的季節不對。
秋風起、楓葉紅的時候,清水寺正殿的景致如相片十六。

相片十六:清水寺最大賣點是秋天賞楓
我沒等到賞楓季節,雖然可惜,卻也避開了大量的觀光人潮。
沒感覺嗎──同樣的景致如果加入十倍的觀光客,那美好的感覺大約就降了十倍!
參觀完清水寺,我們再搭公車前往金閣寺。
金閣寺最著名的景點,就是那金光閃閃的佛寺(相片十七)。

相片十七:金閣寺的地標
金閣寺擁有七百多年歷史,和清水寺一樣,也被列為世界遺產之一。
不過,在日本眾多歷史悠久的寺廟當中,假如不是那棟金光閃閃的奇特建築,可能金閣寺不會成為著名的觀光景點。
下午回到京都市區,再度投入商店街的Window shopping。
晚上走累了、餓了,轉往百貨公司地下街的熟食攤,見識到日本熟食種類之多樣、之考究、之細緻(相片十八、十九)。

相片十八:看起來色澤誘人吧?

相片十九:各式各樣的蔬菜沙拉
禁不住色澤的誘惑,我買了幾樣「看起來」炸得金黃焦脆的海鮮(相片二十)。

相片二十:已經咬了幾口,原本看相更美
沒想到不試則已,一試便後悔!
管他什麼熟食,只要溫度不對──該熱的不熱、該冷的不冷,那口感必然大打折扣。
勉強把那幾樣看起來好吃的炸海鮮吃下肚,一肚子油膩,接著就喝了罐啤酒,再吃一串烤麻糬(相片二十一),我那五十六歲的肚子就飽了。

相片二十一:拜託,這不是造型,而是被我咬了三口,這才想起要照相
雖然肚子飽了,但還是要考慮心理因素──遠道來日本,怎能錯過當地美食?
於是我們又買了不太在乎溫度的生魚片(相片二十二)、蘋果、甜柿,以及兩天前讓我念念不忘的西洋梨(相片二十三)。

相片二十二:口感不輸給餐廳的生魚片(再一次驗證)

相片二十三:日本的水果品質一流,逮到機會就吃
當然,我也沒忘記買一瓶白酒配生魚片。
頗讓人意外,日本物價不低,紅酒與白酒的價格卻非常合理,少數我認得出品牌的售價與台灣差不多,有的甚至便宜一點。
這一天晚餐錢花得不多,吃得卻十分愜意(因為有酒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