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領導統御概論》2006/11/3
我是職業軍人,對名將特別有興趣。歷史上我最欽佩,也認為戰績最傑出的將領,不是橫掃歐洲的拿破崙,不是偷襲珍珠港的山本五十六,也不是號稱老兵不死的麥克阿瑟,更不是毛澤東或蔣中正,而是西楚霸王項羽。
項羽一生戰功彪炳,前後打了一百九十餘場大小戰役,除了最後一場烏江之戰,中間沒輸過任何一場。
這戰績有多麼輝煌?
假如把你死我活的戰爭想像成球賽,無論一個球隊的實力有多麼堅強,想要連贏一百九十多場的機率有多少?
放眼古今中外所有將領,除了項羽,誰曾經連贏過五十場?
第一名連勝一百九十多場,第二名連五十場都不到──明白項羽有多麼神勇了嗎?
打到後來,漢軍只要在陣前看到項羽本人,軍心立即崩潰,別說膽小的戰士急著拔腿逃命,有一次甚至連主帥都從馬背上跌落下來。
力拔山兮氣蓋世,項羽可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可是,等到項羽統領的楚軍日漸增加,戰爭面逐漸拉大,當他沒辦法親臨每一個戰場,缺少項羽的戰役,士氣剛好反轉過來,楚軍便出現敗亡的跡象。
同樣的情形發生在歐洲,拿破崙有類似的缺陷──自己太強,強到沒有一個部屬有表現的機會,日久全軍養成依賴主帥的習慣,整個帝國打到最後變成「one man team」──就靠項羽/拿破崙一個人支撐。
真正強者不是自己強,而是能有效地領導一群強者。
無論在軍中、社會、公司……,只要生活在團體之中,領導統御都是成敗的關鍵因素。
我在軍中二十七年,始終過著密切的團體生活。初階的時候受人領導,高階以後領導別人,對領導統御深有所感。除了親身體驗不同方法的成效,更有機會就近觀察不同個性的領導人。他們有的成功,有的失敗;成功讓我有學習的機會,失敗更讓我心生警惕。綜合這二十七年的心得,從這篇開始我會連續寫四篇和領導統御有關的文章,分別是〈領導統御概論〉、〈領導人的基本條件〉、〈如何領導部屬〉,以及〈領導統御要訣〉。
什麼是概論?
概論就是「概略談一談」──只講基本觀念、大原則,讓你有粗淺的印象,不講細節。
領導統御的目的
後面這段話,是十七年前我任職海軍總部武獲室,主任雷學鳴(雷倩的父親)對我的教導。當時辦公室只有我們兩個人,雷主任拿出筆,在白紙上面先寫了七、八個「人」字,然後在外面畫一個大圓。
「什麼是領導統御?」雷主任邊畫邊解釋:「領導統御就是把一群人集合起來,為你所用。」
講最後那四個字的時候,雷主任把張開的五指緊緊併攏,用手勢加強語氣──簡短的道理、簡單的手勢,讓我記憶到今天。
再簡單一句話──集合眾人之力,成為一己之力!
不管這群人是聰明或愚笨,是公允或自私,是男或女,是老或少,是藍或綠,能夠化解矛盾,凝聚共識,讓他們聽命於你,成為你力量的一部分,就是領導統御。
領導統御是一種藝術
什麼是藝術?
凡是「因人而異」、追求美好事物的工作,都是藝術。例如繪畫,同樣的一個景,不同的畫家會畫出截然不同的意境。假如畫得一模一樣,或是很類似,他們便不是畫家,而是畫匠。
領導統御也是藝術──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方法,面對不同的人也要用不同的方法;而同一個方法由不同領導人展現出來,也可能產生截然不同的效果。 不要說領導統御這種變化多端的藝術,即使是同一段話──同樣的幾個字──經由不同人的口中說出,也會產生不同的效果。
領導統御的基本手段
領導統御的兩個極端,也是最具代表性的手段是「愛的教育」和「鐵的紀律」。
什麼是愛的教育?
十個人有十種講法,也可能有十種認知。因為愛的教育不易界定,尺寸也很難拿捏,你以為這是愛,部屬卻感受不到,或甚至覺得你虛偽做作。
能夠不罵、不罰、不氣,就把部屬帶得服服貼貼,是高難度手段,也是第一等領導人。
至於鐵的紀律,就是制定明確的獎懲規定,然後不講情面、不打折扣地貫徹落實。
鐵的紀律簡單可行,也不容易起紛爭,只要沒有私心,人人做得到。
前面這段說明,似乎顯示我是奉行「鐵的紀律」的硬漢。
完全錯誤,我徹頭徹尾執行「愛的教育」。官校七年未責罰過一位學弟,帶兵二十年沒有一個部屬曾經和我發生言語衝突。當我還是低階軍官,艦上的管理政策由不得我;等當了艦長,嚴格限制「無理」的管教方式,全艦也以和諧聞名於艦隊(說「團結」有點自誇,但是「和諧」絕對不假)。
跟過我的部屬絕對能證明,「理性帶兵、照顧部屬」是我的特色。
可是,我發自內心地告訴你:
好人,不是好的領導人!
為什麼?
源於「敬愛」所產生的服從力量,在傷害到自身利益的關鍵時刻,遠低於「畏懼」。
人性本善在今天這個複雜的社會,似乎只是口號。當你自認付出了愛,得到的卻是忘恩負義時,別忘了後面這句話:
你對人好,別人是打折再打折;你對人壞,別人是加倍再加倍!
其次要注意,領導是一種人格特質,裝不來也學不像。有的人天性溫和,臉上隨時掛著微笑;有的人天性嚴苛,從早到晚繃著臉。這兩種人各自適合什麼領導方法,不想也明白。
適當的領導方法和每個人的人格特質息息相關。順著自己的個性找到最有效的方法,是領導人首先應找到的方向。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