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趙之楚《好一個以直報怨!》2014/5/16
國家主席、共產黨總書記,軍委會主席習近平在法國說:「五十而知天命。」
國家總理、共產黨黨組書記,李克強在博鼇亞洲論壇(Boao Forum for Asia)
說:「以德報德,以直報怨。」
外交部發言人秦剛4月25日說:「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趙之楚仿佛聽見孔子在說:Welcome home。
中國有一句古老的,廣為流傳的,可說是家喻戶曉的俗話:「浪子回頭金不換。」一向以破四舊(舊思想、舊文化、舊風俗、舊習慣)反傳統,反文化,反孔子為革命指針的中國共產黨(1973年5月,中共中央工作會議上,毛澤東一而再、再而三強調他批孔揚秦、揚法抑儒的觀點),如今幡然覺悟,而迷途知返,不論是在國內,或國外,都能很自然、而貼切的引用孔子的話,以說明自己的治國理念,與政策主張,這不只是民族文化之幸,更是世界人民之福……
趙之楚之所以聞而高興,是因為20年前曾寫了一本《21st世紀的當家思想:論語》,當年不知天地厚的狂狷之言,看來還有些道理。
「有甚麼好消息?」3月28日星期五,Dick與趙之楚同時到達Parkers Mall的停車場,相同的位置,併排而停,這是只有小城小鎮才能享有的,與人無爭的自在,這也是他們格外喜歡Arlington的理由。Dick一面關車門,一面問。通常他這樣問的時候,就是有好消息要相告……
「習主席在法國說了一句孔子的話……」趙之楚說。
「我就知道,」Dick十分自信的說:「你一定會很高興聽到共產黨的領袖人物,引用孔子的話。」
「也正好是中、法建交50周年,」趙之楚說:「引用的十分自然,恰當……」
「知天命是甚麼意思?」Dick提出當日閒談話題式的說。
「中國的否極泰來,是天命;有些國家的盛極而衰,也是天命!」
「好,銓釋的好!」Dick拉開並扶著Macy's的大門說。
「否極為甚麼一定會泰來?」趙之楚說。
「你這是問我嗎?」Dick說。
「不是問,是請教!」趙之楚說。
「常聽人說: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Dick說。
「這是《易經》的話,」趙之楚站在escalator上說:「也是不易的天理。」
「盛極而衰,也是天理嗎?」Dick站在escalator上回頭說。
「富而驕,強而霸,是一部分天理。」趙之楚說:「驕者必敗,老子說:『強梁者,不得其死。』也是天理的一部分。」
「強梁者,不得其死;富而驕,驕必敗,都是天理,看來天理還不只一條嘛?」
「嗯,但是,因果關係只有一個,種瓜得瓜……」
***
出外旅遊,是一件找樂子的事,大陸旅客在香港、澳門,常因一些芝麻小事,與當地人發生衝突,鬧上了新聞。可是到日本、歐美則很少發生這樣、那樣不愉快的事,也不怎麼挑剔,這是為何?究竟是誰在找誰的岔兒?
「一個巴掌拍不響……」Dick說。
Dick與趙之楚談論的結果是:可能是因自卑而產的「富而驕」心態作祟;也可能是紅衛兵好鬥的後遺症;說不定是早期共產黨多年養成的,清算鬥爭思想、行為的遺毒,尚未完全消退……
香港愛挑大陸遊客毛病的人,則是洋奴當久了,忽然被洋主人遺棄了(沒有發給他們英國護照),失落傍偟之餘,就想在別人身上找回一點兒假尊嚴。瞧不起暴發、而帶有崇外心態的大陸遊客,正好當了他們洩憤出氣的冤大頭……(不崇外,幹麻非要擠到香港找氣受?)
其實那些找人岔的人,基本上也不是「富有」的人,更不是事業「有成」的人。有錢人,懂得和氣生財,不會跟人計較;事業有成就的人,氣度大能容人,也不會跟人計較。只有高不成,低不就,自卑感重的小人物,才甘心被人利用,才會以找別人的微瑕小疵,突顯自己懷才不遇的高貴品格,發洩發洩自己的委屈……
趙之楚希望有一天聽到中國領導人,再說一句孔子的話:「富而好禮」。
「這一天的來到,宜早不宜遲,越早越好,」Dick說:「乘尚未真正的,普遍的富而起來之前,先教導人民……」
「習慣的養成,非一朝一夕之功……」趙之楚說:「禮貌待人的好習慣、就更難了。」
人民是需要鼓勵的,需要照顧、愛護的,需要引導、與教導的,人民絕對不是國家的主人!文化大革命的紅衛兵,的確是人民,佔領台灣立法院的那一群小丑,也的確是人民,但絕對不是國家的主人,你看這些小丑們,像國家的主人嗎?能當國家的主人嗎?
「老哥,」小李望著趙之楚說:「說一句不要見怪的話……」
「但說無妨。」小李猶疑時,趙之楚說。
「我覺得,你的言論有些偏中?」小李說:「很少聽到你批評中國的話。」
「我何嘗不知,」趙之楚有些感慨的說:「我總是記著孔子說的『赦小過』,還有一句俗話『浪子回頭金不換』……」
「那是對個人……」
「國家、政黨的領袖也是人,對個人,對政黨,都應用同一原則,不能有雙重標準。」趙之楚說:「現今是一個批評者當道的年代,世界各國都是如此。奇怪的是,只要你批評自己的國家、政府,準會有人給你綠卡、資金,也不管你批評的有理無理,甚至是越荒唐越好……」
***
昨天,4月16日星期三,趙之楚接榮榮回家的車上,榮榮照例向趙之楚簡要的說了說當天在校的活動:
「今天藝術課是校外教學,參觀畫展……」榮榮說:「出發之前還看一個影片,說國語的,他們都聽不懂,只有我懂,真爽!」
「啊,好看嗎?」
「是一個被封殺的中國(大陸)藝術家的作品……」
「為甚麼被封殺他?」趙之楚好奇的問。
「老師說,是因為名氣太大,而且又反政府……」
「名氣大不是問題,反政府被封殺,是可能的,」趙之楚說:「你知道學校為甚麼要選這樣的影片放給你們看嗎?」
「不知。」
「也是因為反政府!」趙之楚說:「就像斯諾頓是美國通緝的罪犯,卻是全世界,普受尊重的英雄。」
「……」榮榮沒有說話:「為甚麼反政府的人,都會被外國人喜歡呢?」
「人總是喜歡聽別人說自己好,不說我好,說別人壞也等於說我好……」趙之楚不想多說,轉而問道:「畫展好看嗎?」
「好看,可惜時間太短……」
「你不是要寫參觀心得報告嗎?」趙之楚問:「有甚麼讓你印象深刻的畫作……」
「很多,」負責講解的工作人員,正好是我們藝術老師的學生……」
「選精彩的說來聽聽。」
「有一個塑像,正面很完整……」榮榮說。
「背後怎樣?」聽他的話中話,趙之楚問。
「背後有兩根未拆除的支架,」榮榮說:「指導老師問我們,這兩根支架可不可以拆除?」
「我們看了一下,都說可以拆除。」
「為甚麼不拆除?」老師又問。
「……」沒有人回答。
「作者就是要告訴我們,美麗的背後,總有不完美的東西……」
「這那裡是藝術?」趙之楚很受感動的想:「這簡直就是哲學嘛!」
同樣的,不完美中,是否仍有美的一面?譬如美國監聽人民的通訊(為了安全),譬如白色、或紅色恐怖(為了安全),譬如伊拉克的薩達姆.侯賽因強權統治(為了安全)……這些都是批評者應當有的基本認識。
從前聽人說:任何事物,到了最高境界,都是哲學,現在趙之楚懂了!
「還有一件作品,」榮榮繼續說:「是一堆糖果……」
「有造形嗎?」趙之楚問。
「沒有,」榮榮說:「老師問我們這是甚麼意思?沒有人知道。」
老師說,一般總以為參觀「藝術展」,是只能看,不能觸摸,更不能吃……這件作品,就要打破這些「禁忌」,讓參觀人可以隨意觸摸,甚至拿起來吃……
這也是「藝術哲學」,孩子跟老師學,趙之楚跟孩子學。
批評與被批評之間,有多大的「空間」?這個空間,就是「容忍」、或「包容」。
在國外罵自己的國家,是很受當地政治人物歡迎的,甚至還給你金錢資助、簽證優待。相反的,說自己國家好,為自己國家說辯解的話,可能被列為「親中分子」……
「就我所知,」Dick說:「一般民眾,則是比較尊敬說自己國家好的人。」
「沒有政治目的,沒有個人恩怨的普羅大眾,都是尊敬愛國者的,這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事。愛國之心,人皆有之。」小李說。
「赦小過……」趙之楚接著說:「我還有一個理由,就是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對個人,對政府,對政黨,都應存有『赦小過』的想法。」
「想必也是孔子的話。」小李說。
「正是,」趙之楚說:「赦小過,舉賢才……」
「沒聽說過嗎?」Dick說:「好長官要七分聾,三分啞。部屬如果都完美到沒有缺點,怎會作你的部屬?」
「Dick的話,不純粹是學理,而且是他當船長的經驗談。」趙之楚說。
「貪污是小過嗎?」小李說:「甚麼才是大事呢?」
「不久之前,我寫過一篇文章,就說『共產黨欠人民一個道歉』,因為他們曾經受馬克思愚弄,否定中華文化,這是大壞事,這是我所看重的,所我批評了。」趙之楚說:「中國近三十年的突飛猛進,人民豐衣足食,這是民以食為天的大好事,與此相比,貪污就是小事……」
「既然是小事,」小李說:「為甚麼要抓貪官,打老虎呢?」
「溫家寶說,貪污不治,必將亡黨亡國,」趙之楚說:「貪污貪到要亡黨亡國,抓貪污就成了救亡圖存是大事。」
***
「中美兩大國之間,最大的問題,就是缺少互信……」
照孔子的說法,治國有三件大事:足食、足兵、民信。
最重要的卻是信,孔子說:「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而現代各國尤其是美國,最重視的,偏偏是兵(武器)……
「信誠,不是嘴巴說的,也不是發表聯合聲明,簽聯合公報,而是說到做到的行為……」
人人都知道「誠信」的重要,可是都是說說,而不做建立誠信的事,不肯做建立誠信的行為……所以誠信就在人們的「重視聲中」流失了……
人人都在「聽其言」之後,期待著「觀其行」。聯合公報上,白紙黑字的寫著:「逐年減少對台售武,幾十年來,是在逐年減少?或是逐年遞增?這是與承諾向背的行為,第一島鍊、第二島鍊、第三島鍊,放縱日本、包庇菲律賓、拉攏越南,明明是要圍堵、壓制中國,卻說不是針對中國,還說:
「歡迎中國和平崛起。」
這就是俗話說的:「睜著眼睛說瞎話!」
俗話又說:「事實勝於雄辯。」
人人都討厭「口是心非」的人,都在指責別人「口是心非」,自己做的,偏偏都是「口是心非」的事……
美國國際地位之所以日趨衰落,不是經濟,而是太多「詐術」,太少「誠信」。
甚麼是「詐術」?舉一個例就恍然了:季辛吉(Kissinger)從巴基斯坦偷跑到中國,就是術,或詐術……因為是跟中國勾搭,所以中國人給他的是「正面評價」,詐術還是詐術,黑箱作業還是黑箱作業……
台灣人民如今流行一句「黑箱作業」,美國與中國建交,難道不是「黑箱作業」?還要趕在國會休會時,辦好這件建交的事,簡直就是「欺騙」人民,豈只是黑箱作業?
個人失信,無法立足於社會,國家失信,也無法立足於國際社會。美國的國際地位下降,絕對不單是經濟的原因……中國要引以不戒,要堅守,與人交,言而有信的原則。嚴守「君子群而不黨,和而不同。」的處世原則。
***
中國共產黨,放棄了馬克斯,放棄了共產主義,且以復興文化為己任,這是值得稱頌的大事!所以趙之楚是聞而高興的。
習主席說的「五十而知天命。」出自《論語》:
孔子自述說:「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
李總理說的「以德報德,以直報怨。」也是出自《論語》:
或曰:「以德報怨,何如?」
或曰,就是「有人說」,這個人不是別人,事實上就是《道德經》中有一句「報怨以德」的話。
學生不便用老子的話來問孔子,才說「有人說。」
孔子以問作答的說:「何以報德?」
不要忽略了這句話的深層含義,儒家的道德,是「對等關係」,不是一面倒的,一面倒,就不「中庸」了。
接著孔子又以教導的口吻說:「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以德報怨,是宗教家的話;以直報怨,是政治家的話,儒家的治國之道,只有一句話;「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與人交,與國交,同一原則。巧取豪奪,是帝國主義、只有永久的利益,沒有永久的朋友,是殖民主義者的信條……
任你再怎麼善用術,再怎麼高明的巧計、圖謀,吃了虧的人總是點滴在心頭,無不心知肚明,無力報復時,懷恨在心,一旦有機會,必然會討回公道,這就是:
《易經.文言》說的:「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共產黨原以為這些話都是舊思想,一切宗教都是迷信,連佛教也容不下……現今才算徹底的自我平反了!這正是趙之楚要讚美共產黨的。
一個盛極一時的偉大帝國,之所以由盛而衰,原因很多,最重要的必然是「多行不義」,結果就是「自斃」……
多行不義,不一定是殺人放火,以違背信義的手段,巧取不當利益,也是不義!講了「逐年遞減對台售武」,結果不減反增,就是巧取不義之財……
巧取豪奪,是不義中最不義的事。所以孟子才勸梁惠王,要先義後利。韓國總統朴槿惠就很懂這個道理,她訪問中國時曾說:「先交朋友,再做生意。」交朋友的原則,就是義字當頭。
朴大統領,究竟是一位讀過中國經典(她非常喜歡馮友蘭的《中國哲學史》)的政治人物。
不久前,美國第一夫人蜜雪爾訪問中國時,習主席夫人彭麗媛送她「厚德載物」四個字。這是《易經》中的話,是中國人立身處世,待人接物的原則……
儒家「為政以德」的治國精神,就是源於此。
***
習近平評烏克蘭事件說:「偶然中有其必然的道理。」
《易經.文言》說:「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由辯之不早辯也。」
中國古代的王朝,漢、唐、清之所以盛極而衰,是如此;古羅馬、近代的大英帝國之所以衰敗,也是如此。
美國的國力日衰,是偶然?還是必然?會不會也是,偶然之中有必然!
這樣盛極而衰的事,不怕後繼無人,因為這是天理……黃泉路上,不怕沒有冤魂,現今就有一、兩個大國,正在此衰敗之道上趕路……
俗話說:貪多嚼不爛。
經商的人有一句話:「八個罈子七個蓋,蓋來蓋去不穿幫。」
美國是一個以商業為主的國家,喜歡貸款開「鏈鎖店」,以舊店養新店,如果是以三、或四個舊店,養一個新開的店,說不定還可以,若是以一個舊店,養兩、或三個新店,穿幫是遲早的事。倒閉、併購的事,時有發生,就是這道理。
要當世界警察,要管世界的事,不知量力而為,似乎並不懂八個罈七個蓋的道理,十七、八個罈子,只有三、或四個蓋,所以處處「穿幫」,處處漏氣。
埃及、伊朗、歐洲、亞洲、蘇俄、中國、日本、韓國、以色列、巴勒斯坦、烏克蘭、TPP……這麼多個罈子,沒有一個蓋得住……
帝國主義者、殖民主義者,信奉的是「乘火打劫」,所以總是熱衷於利用失意政客,「挑撥內亂」,從中取利……烏克蘭的人民何其無辜?
美國之音:伊拉克今天又發生了兩起自殺式汽車炸彈,死了42人,傷了157人,如果趙之楚是伊拉克人民,或是移居在當地僑民,必然會十分懷念薩達姆.侯賽因了。這個爛攤子,是誰造成的?世界上,像這樣的爛攤子,不只一個,都是誰造的孽?
可悲的是,總有人甘心為其利用。事實上,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最後常常是美國被人利用了:
伊朗的霍梅尼,埃及前總統孟巴拉克,菲律賓前總統馬可士……最特別的還是中國,為了扼制蘇聯,而拉攏中國,今天又將中國當作頭號難對付的對手,又想拉攏日本,難道日本是好惹的?
「我們說的,只是一些常識性的話,」Dick說:「是不是有些人,連常識都沒有?」
「你這麼一說,」趙之楚有所悟的說:「到讓我想起了一句你我都熟知的話……」
「有話直說,別繞圈子。」
「肉食者鄙!」趙之楚說。
「有道理,高中課本有這一篇文章……」
「選自《左傳》的《曹劌論戰》。」趙之楚說:「我是教高中國文的,虧你也記得!」
「其實,」小李指著桌上的食物袋說:「你們兩位也是『肉食者』。每天吃一個chick-fil-a的雞堡……」
「我們是食肉者,不是肉食者……」趙之楚說。
「咬文嚼字……」小李說。
「不一樣,肉食者,說的是『朱門酒肉臭,路有陳死骨』的豪門巨室(負有養活人民責任的大官),那才是肉食者,我們吃肉,是為了養生活命……」
小李一再告誡我們少吃肉,少吃油炸食物,一有機會就提醒我們,真的是苦口婆心……我們真的很感謝他的良苦用心,可就是經不起引誘,還找出很多理由,與他爭辯……
譬如:吃素的和尚、尼姑,並不都是長命百歲呀,身體也不比肉食者健康呀……
「不可救葯,」小李聽後,心中一定想對這兩位「老大哥」說這句話,卻又說不出口。
***
已經有人認為中國不該再「韜光隱晦」了,必要時要做出必要的反擊……
看吧,還沒有真正的富起來,就已經驕氣橫溢了。
還有比「韜光隱晦」更深的忍讓功夫,譬如「唾面自乾」:
這個故事發生在唐代武則天時期。婁師德的才能得到武則天的非常賞識,招來很多人的嫉妒,就在他弟弟外放做官的時候,他對弟弟說:
「我現在得到陛下的賞識,已經有很多人在陛下面前詆毀我了,所以你這次外放做官一定要事事忍讓。」
「就算別人把唾沫吐在我的臉上,我自己擦掉就可以了。」弟弟說。
「這樣還不行,你擦掉就是違背別人的意願,你要能讓別人消除怒氣,就應該讓唾沫在臉上自己乾掉。」婁師德說。
《聖經》中有:「有人打了你的左臉,再將右面轉過去讓他打……」
《道德經》中有:「見小曰明,守柔曰強」。又說:「柔弱勝剛強,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
4月12日星期六,小李、Dick與趙之楚三人,相繼來到Parkers Mall的Food Court……
「又有好消息……」Dick放上咖啡杯說。
「以直報怨。」趙之楚不等Dick說完就接著說。
「不過是一句話嘛……」小李說。
「一言興邦。」
「以德報怨,豈不更好?」小李說。
「以德報怨,是宗教家說的話,」趙之楚說:「可用以對待朋友、親人、同胞是可以的。從政、辦外交,就會被認為不分是非,或軟弱,那是不行的,中國不干涉他國內政,已經被認為是不負大國應有的責任……」
「從政、辦外就該直來直往嗎?」小李說:「韜光養晦又怎麼說呢?」
「孔子說:『政者,正也。』處理眾人之事,就該『直道而行』……」趙之楚說:「韜光養晦是行為準則,不是手段。」
美國有兩位偉大的總統:華盛頓與林肯。
兩位都以「誠實」聞名。並為此杜撰了不少故事:譬如《華盛頓砍櫻桃樹》。
華盛頓的名言:「對所有的國家,都要篤守誠信和公義。培養和平與親睦。宗教和道德要求我們如此;良好的政策,豈不也該如此?」
又說:「我深信誠實永遠是最好的原則;在私人事務上是如此,對於公眾政策也正該如此。」
林肯也有「退款、補貨」的故事:
林肯曾在伊利諾州的新撒冷,開一家小雜貨店。因誠實對待顧客而受到尊敬:有一次,發現多收了顧客六分錢。當晚關店門之後,他步行三哩路,送還多收的錢。又有一次,打烊前,賣給顧客2/4磅茶。次日清早進店,發現天平盤上的法碼是1/4磅。他立即鎖上店門,把另外的1/4磅茶送去給昨晚的顧客。他的行為,贏得了「誠實亞伯」的稱號(林肯的名字是:(Abraham Lincoln)。
美國之所以能從「殖民地」,一變而成為世界領袖,應該與「誠實」,或「倡導誠實」是有關的。
美國最引以自豪的水果,就是「五爪蘋果」(Red delicious)。廣告說: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
因此就有人將華盛頓的領導階層比作:蘋果。
美國人常說:「蘋果總是從心開始腐爛。」美國的墮落是從華府開始,或是由華府領導的……
蘋果從心開始爛,據說是果樹開花時,蟲卵就被捲入花心了,這就是「包藏禍心」;蘋果也有從外面開始腐爛的,那是「外力」造成的,外力來自蘋果與蘋果之間的相互碰撞,或是被人手捏、或重力放下碰撞造成的損傷……
蘋果的腐爛過程,有些像國家內亂、外侮的形成過程:大部分是從核心開始的,也有被人挑撥利用的,不管起因如何,蘋果一旦爛了,就不值錢了。當初挑撥的人,躲得遠遠的,唯恐撇之不清。絕對不會有人說:「這個蘋果是我捏壞的!」
不信?蔡英文被太陽花學運保送上壘了(一人競選黨主席),我們等著瞧該學運的幾隻領頭羊的下場吧!看他們如何被重用,或是被人當「蔽履」甩掉……
烏克蘭的亂局,難道不是美國、歐盟的政治人物一手挑起的?
埃及的茉莉花運動,世界上那一個國家的動亂(爛蘋果),不是被美國大手用力捏起,又用力甩下,弄得遍體鱗傷,然後當破鞋子丟掉?
今日美國之所以日趨於衰敗,與領導階層的不誠實、說謊可能有極大的關係……
一個人的墮落,是從自己「好逸惡勞」的心意開始;一個國家的衰敗,是從最高領導階層的「貪得無饜」開始的……
荀子說:「肉腐生蟲,魚枯生蠹。
蘇軾引申其義說:「物必先腐也,而后蟲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人讒之。」
物必自腐,然後蟲生。咬文嚼字的說,未必科學。因為腐本身就是霉菌引起的,霉菌是不是荀子說的蟲呢?當然不是,細菌雖然是早已存在,甚至比人類的歷史還要早的多,但是人類對細菌(微生物)的認知,是19世紀初,至今還不足200年……
因而有人說是先有蟲(微生物),肉才會腐……
當我們說:物必自腐,然後蟲生這句話時,談的是人文現象,說的不是科學究竟。
誠實的話不在多,甚至根本不必說話,一切盡在不言中的誠實默契,勝過千言萬語,也勝過海誓山盟。
肢體語言,是人類的共同語言……一個無意的動作,所表現的,卻是最真實的語言。
盡管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語言,表現喜怒哀樂的肢體動作、表情,卻是一致的。這大概就是人之所稱之為「人類」的理由。
「這次軍演,不針對任何國家……」
「這次軍演,是早計劃好的,不是針對某特定國家的,某行動的反應……」
「增加互信……」
「你說,」趙之楚問Dick:「是革命難?還是改革難?」
「改革難!」Dick幾乎是不加思索的說。
「為甚麼呢?」事實上趙之楚也是這麼想的,他想了解Dick的想法是否與自己的想法一致,故而追問一句。
「革命,大家的目標一致,利益相同,有共識,有互信,所以能團結一致,」Dick喝了一口咖啡,接著說:「團結就是力量!」
Dick的回答正是趙之楚走路時所想的……
世界上最難辦的事,就是眾人之事,偏偏眾人之事就是眾人的利之所在。眾人之事所以難辦,就是因為「眾味難調」,眾味之所以難調,就是因為各人的胃口大小不同,更重要的是「僧多粥少」,所以紛爭多,所以紛爭難以平息……
***
趙之楚今天,4月25日,又聽到一個特好的消息,外交部發言人秦剛說: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論語》中論君子、小人異同的話有多處,譬如: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群而不黨……
外交部發言人此時此刻,特別引孔子的話,是有其特殊含義的:
中共建國以來,就主張「決不干涉他國內政、不結盟。」並不是他們有遠見,更不是他們懂得孔子的治國之道。因為共產黨曾經「批過孔」,更「揚過秦」……走到今天這一步,完全是「機緣湊巧」……說得玄一點兒,就是中國老祖先積的德(中國人向來是被侵略,從來沒有侵略過別人),正是「積德之家,必有餘慶。」
趙之楚認為,50年代提出這樣的政策主張,並不是受到儒家治國理念的影響所致,而是迫於內外形式:
一、中國近百年來,深受外國人干涉內政的痛苦,自己受夠了,基於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同理心,所以不主張干涉他國內政,再說,在當時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的狀態下,想干涉,也是力不從心,不如喊一句冠冤堂皇的口號來得好些;
二、當時有頭有臉的國家,不是北大西洋公約的成員,就是華沙公約的入盟者,剩下的,只有非洲那些沒有人要,沒有人理睬的貧窮、弱小國家。中國別無選擇的去親近他們,沒有錢就派醫療隊、農耕隊,與窮人打交道。算是做了些善事……
《易經》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中國能進入聯合國,全靠這群窮朋友捧場,將中國抬進了聯合國。中國在經驗中,嘗到了「不干涉他國內政、與不結盟」的甜頭,就順著這路走了下去,出乎他們意料之外的,這條路竟然是「越走越寬,越走越平坦」。這才想到中國的傳統文化,才想到孔子,才引用孔子的話,為自己的政策「背書」……
當秦剛說「君子和而同」這句話時,既抬高了中國,更貶低了那些「結伙搶劫」的「結盟國家」。說的好,說的正是時候。
在國際間搞結盟、結黨,是君子人不屑為之的事;
黨同伐異,搞小圈圈,在國際間分甚麼資本主義、社會主義、宗教門派、意識形態……都是小人、小心眼,難成大器的作為。中國「不結盟」是絕對正確的君子行為!
常聽人說:「睜著眼睛說瞎話。」原以為是一句過分誇張的話,不料,還真有這樣的人,這樣的事……
總以為,低文化水平的人,才會說謊,才會睜著眼睛說瞎話,趙之楚又犯了一個天大的錯誤。事實上,最常說謊的,最愛睜著眼睛說瞎話的,總是受高教育、專業智庫、居高職位者最常做的事。也只有這樣的人,說的謊,才響亮動人,譬如:人權高於主權,譬如:不自由勿寧死。美國人民為甚麼要放棄自由,接受政府的監控呢?因為生命受到威脅。可見生命比自由重要多多了……
中國的政治領袖們,處此「邪說橫行」之世,能正視儒家的政治理念,是一件難得而令人鼓舞的事,茲特撰文以誌。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