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讀首頁 世紀百強 | 隨身智囊 | 歷史煙雲 | 武俠小說 | 懸疑小說
言情小說 | 奇幻小說 | 小說園地 | 有聲書籍 | 好讀新聞

趙之楚《儒學治國首在正名(一)》2017/9/1

  給「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建言:

  正《共產黨》之名為《民生黨》


  六大理由:

  一、改革開放後「摸著石頭過河」的共產黨,已經是一隻浴火重生的鳳凰,應正名為「具有中國特色」的,民以食為天的《民生黨》。
  二、向全世界的人民證明,中國政府已放棄《共產主義》企圖「赤化世界」的野心。
  三、向全世界的人民證明中國的《民生黨》是一個追求:「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崇尚和平的政黨。
  四、向全黨同志宣示「為人民服務」的初衷不變,繼續領導人民完成「對幸福生活追求」的目標!
  五、正告全世界人民,中國目前的執政黨,是一個與《中華文化有血統淵源》的,真正「具有中國特色」的政黨。
  六、憑籍「中華文化」愛好和平,樂與人為善的悠久歷史,取信於中華兒女,取信於國際。為世界領袖的擔當輔平「坦蕩大道」。



  《儒學治國》的三大事,照儒家代表孔子的說法,就是:「足食、足兵、民信」。「足食」是讓人民吃飽;「足兵」是保護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民信」是讓人民心悅誠服的聽命於政府。簡單的一句話:就是「人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就是政府努力以赴的目標。」這就是儒家人說的「民本政治」;民本政治的現代話,就是「為人民服務」。
  「足食」就是《民生主義》,革命先行者孫中山說:「我的民生主義,就是社會主義,也是共產主義。」更是習近平說的:「人民對幸福生活的追求,就是我們努力奮鬥的目標。」
  「足兵」是保護人民生命、財產的重器,不必說,每個國家都很重視,而且是太過重視!
  「民信」是治國三大事中最最重要,是可以去食、可以去兵,斷不可去的,就是「民信」。古代是如此,現代更加重要。正《共產黨》之名為《民生黨》,就是為了「取信於民」,「取信於國際」的大事!
  全世界的《共產黨》,推行《共產主義》之所以失敗,不是《共產黨》不好,也不是《共產主義》不好;相反的,中國共產黨是全世界唯一能「自我反省」,「徹底否定自己」(改革開放),尤其難能可貴的是「知錯能改」、「有錯就改」(一次又一次的「平反」)的好政黨,頗有「過則勿憚改」的君子之風;《共產主義》之所以行不通,並不是本身有甚麼瑕疵,而是太過理想,這樣的理想,只能適用於《鏡花緣》中的「君子國」,或《犬儒學派》(Cynicism)信奉者的「赤貧」社會…
  不少西、中方以「自由民主」人士自居、自詡的人,批評中國是「一黨專政,武力導向」的政府…
  趙之楚不但認同「中國共產黨」的「一黨專政」,而且認為是十分契合時代的措施。嚴格的說,中國並不是「一黨專政」,充其量也只能說是「一黨主導」。



  中國的武力,基本上是用以保持國內穩定,便於施政的,而不是帝國主義者、或殖主義者,用作對外「略奪」的工具。
  事實證明,國內越是穩定的國家,經濟成長越快,社會越繁榮幸福。新加坡、戒嚴時期的台灣、中國,都是鐵一般的事實!
  多黨「選舉式」的民主政府,最大的缺點是,缺少連續性,對重大事務缺乏「主導力」(受「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民意」、被「反對黨」操弄的民意左右)。現代的國家設,一啟動就10幾20年,每4或8年換一次班,加上政黨間為了競選的「爭功諉過」做法,往往以推翻前朝政策為競選主調(譬如川普一上台,就推翻Obamacare、TPP、世界共同達成的《巴黎氣候協定》、六國共同達成的《伊核協議》」)。因而致使國家的長期建設弄得「一事無成」,國際信譽一落千丈。不論是人才,不論是財力,美國都沒有理由落後於新加坡、落後於中國,事實偏偏就是如此…
  別說「一黨專政」不好,只看看中國各方面的快速進步就明白了。「進步」絕對不是少數人能辦到的,必然是全國人民上下一心,在有能力、有遠見的政府的正確領導之下,齊心努力的結果。甚麼叫「欣欣向榮」?國民所得直線上升,國家建設日新月異,就是「欣欣向榮」…
  「欣欣向榮」難道不是所有施政者,不論是獨裁,或民主政府的施政者所「夢寐以求」的景象?難道不是國民所期盼的?能有此景象,就是人民喜歡、樂見的,就是人民支持的好政府,好制度。
  以革命的「軍事手段」推翻幾千年的獨裁、專制王朝後,必須有一個長時期的,學習「民主、自由、法制」的新階段,這就是孫中山製定的:《革命建國》的三步驟:「軍政、訓政、憲政」中的「訓政時期」。
  「自由、平等、法制」都是「與人相處」的基本道德。絕對不是「天賦」的。在只有一個人的社會裡,會有「自由、平等、法制」的訴求嗎?
  「自由」的最高原則是:「不得妨害他人的自由。」
  「平等」的最高要求:並不是要求「一樣」,真正的平等,是「量德量才」的行為準則;舉一個簡單的事例說罷:有人可以在「風景區」堂而皇之題字,因為他題了字,可以增加該風景區的文化、觀光效益。這叫「人能弘道」。如果趙之楚不服氣,也去塗幾隻鴉,寫個「趙某某到此一遊」,讓遊客看了,搖頭咒罵,倒盡遊興。為甚麼有人能寫,有人就不能寫呢?這公平嗎?這自由嗎?不但剝奪了趙某人的自由、平等權,甚至還說趙某人的行為是違法,或不道德的,這不是很「荒唐」嗎?



  從簡單的風景區寫字一事看:有人叫「題字」,有人叫「塗鴉」。有人的題字可增加景區的文化、觀光效益,有人的塗鴉,會倒盡遊人的遊興。
  為了維護景點的「經濟利益」就可以剝奪人民隨處書寫的自由,與平等的權利嗎?這權「禁令」是不是「太現實」了呢?
  從法的觀點看,這是不是一件「既不公平,又不自由,也不平等」的事?
  「法制」最高原則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法其實是「道德」的延伸,西方人稱之為《自然法》,中國人視之為「習俗」。
  推翻舊王朝,建立新政府,必須靠「武力」,就是「革命」,絕對不是靠「外力」所能成功的(譬如目前台灣的民進黨,李登輝之流,不惜出賣尊嚴,死命的討好美國、日本),就是「獨立」了成功,新建立的政府,也只是一個「兒皇帝」政權。不要不相信,日本、韓國就是活生生的實例。
  這樣想,趙之楚就未免太過呆氣了,他們,民進黨人,誰不比趙之楚聰明,他們心中想的絕對不是「獨立」,只是利用人民「爭富奪貴」。
  在人民未經「訓政教化期」之的「民主選舉」,其實也是一種新的「愚民」的手段。
  革命就是戰爭,是靠武力的,是要流血的;所以革命階段靠「軍事」,靠槍杆子,毛澤東不是說過;「槍杆子出政權」嗎?
  革命成功之後,收拾殘局,則要靠強有力的「軍事管理」,或稱之為「戒嚴時期」,政府的責任是以武力維持社會安定,並教導人民學習民主、法治。孫中山先生,為此還寫了一本《民權初步》,教導人民如何「開會」,如何「選舉」。此一時期稱之為「訓政時期」,是實施「民主憲政」的預備期,或過度期…



  一般國民有幾人讀過《民權初步》?有幾人得「開會」?有幾人,包括資深立法委員,知道「處理附屬動議」的優先順序:「散、擱、停、延、付、修、無」是甚麼?怎樣運用,何時運用?趙之楚雖然不曾用過,卻是背得滾瓜爛熟。立法機關之所以打架鬧事,不是不懂,就是不遵守「處理附屬動議程序」。
  由「軍政時期」進入「憲政時期」,必不可少而且為期不短的「訓政時期」。此一時期之長短,視國民對「民權道德」的認知而定。或視地方(鄉、鎮、縣、省)實施民主選舉的成績而定。
  國家的重要建設,不論是「物質建設」或「精神文化建設」,譬如由「專制獨裁」的世襲政府,改為有一定任期的「民選」政府,沒有30,50年甚至100年,是不可能成功的…
  ✽註:民權或人權,是一種「公共道德」,而不是「私人權利」✽

  只要「心平氣和」的看看世界各國,包括英、美,實施民主的過程就知道趙之楚說的是《世界民權發展史》的史實,而不是有意「阿諛誰」或「貶抑誰」的「無的放矢」之言。
  不知讀者信不信?人的血液裡,或遺傳基因裡,有一種「愛作威作福」的「微粒子」,俚語稱之為「愛現」。「愛現微粒子」是中性的,可以為善,可以為惡。是決定人生「成敗」的重要關鍵。
  許多反社會行為(貪贓枉法),都與這種「愛作威福」的微粒子有密切關係。習俗教導人:「財不露白」,偏偏就有人要「炫富」,習俗教導人:「謙受益」,偏偏就人喜歡「耀武揚威」。結果:敗家的敗家,入罪的入罪。能善終者,鮮矣!


好讀首頁 有關好讀 讀友需知 聯絡好讀

搜尋好讀 - Google

按這裡去用 Microsoft Bing 來搜尋好讀
趙之楚專欄
開場白
論語
2017
2016
2015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