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讀首頁 世紀百強 | 隨身智囊 | 歷史煙雲 | 武俠小說 | 懸疑小說
言情小說 | 奇幻小說 | 小說園地 | 有聲書籍 | 好讀新聞

趙之楚《平強中興(一)》2016/1/1

  中國文化肩上的世界責任:「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理學家張載的話)
  本文定名為:「平強中興」寓有以「和平」的手段「克服強權」而「中興」之意。
  在世界歷史中,中國一直是大國、強國、富國,中國的衰落是近200年的事,中國再起是「中興」,而不是「崛起」…
  「據《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的統計,」趙之楚放下咖啡杯,滿懷憂心的對Dick楊說自己早上看到的新聞:「今年,2015年,到昨天(2/12)為止,美國全國共發生了355件大凶殺案…」
  「3億多人口,平均算一算,真的不多。」Dick楊說:「這正是你所說的《常態》現象…」
  「你的話很有啟發性,也很正面。」趙之楚認同的說。
  「你認為,」Dick楊接著說:「我們現今所處的,是個甚麼樣兒的時代?」「… …」這話問的有點兒玄乎,這應該是一個歷史問題,似乎不是當代人所能回答的,趙之楚一時答不上來。
沒有回答,不是沒有想…
  不知「身在盧山」的人,或身在盧山而不覺其美的人,也是有的。
  人對時代的認知?是否也有這種現象呢?
  人是不是都有忽略當下,而看重未來的傾向?人是不是都有忽視現實,而寄望未來或懷念過去的傾向?
  回憶的事,是否能像當初發生時那樣的清晰?對未來期望的憧景,又能有多具體呢?
  又有誰能將昨夜的夢說的清清楚楚呢?夢是「模糊的」、期望是「不確定的」,「夢與期望之美」,就美在它的模糊與不確定!「當下」、「今天」太過真實,所以缺少美感,因為人有「不滿現實」的傾向…
  「自從金恩說了I have a dream之後,這句話就成了是每一個人,每一個國家,或每一個民族的口頭禪。」趙之楚不著邊際的想著:
  「Martin Luther King Jr。的I have a dream是:「我們的這個國家,有一天能真正的,將其堅信的『自明』真理:『人是生而平等』的立國理念,付諸實現。」(one day this nation will rise up and live out the true meaning of its creed: 「We hold these truths to be self─evident, that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
  「奧巴馬的I have a dream是:再領導世界100年(奧巴馬在西點軍校講話時說的);
  「普京的I have a dream。是恢復蘇俄昔日的光輝;(普京曾說:給我20年,我還給你們一個不一樣Russia)
  「土耳其的I have a dream。是要恢復顎圖曼帝國(Ottoman Turks或 Turkish Empire)的榮耀;
  「ISIS也有一個自己的I have a dream。就是建立一個政教合一的伊斯蘭大帝國,以對抗西方國家,並誓言要將他們的旗子插在美國的白宮,並殺死1,000萬美國人為其殉難的教徒報仇…
「甚至連台灣、香港的一小部分人,也有一個I have a dream:脫離中國而獨立…
  「這些『算舊帳』式的,或夢幻式的I have a dream,是缺乏感情的、不顧別人死活的,自私的dream。這些彼此利害相衝突的dream,勢必是一個陷民族於災難的dream,不論是對自己民族,或與之相衝突的民族,都是殺戮、災難,勢必造成舊恨加新仇的不幸。更要命的是『冤冤相報無了時』,這絕對不是為他們的後代子孫謀幸福的好Dream。
  「當然,中國人,現今的中國政府,也有自己的I have a dream。卻不是『算歷史舊帳』,也不是想收復故有失土,只是要「中興、實踐」自己民族的固有文化,與世界各民族和平、平等相處,合作互利,榮辱與共,將全世界構建成一個『命運共同體』,共進『世界大同』之境。
  那時的地球,是一個全人類共享的地球,那裡還甚麼:「領土、主權、國民」之類的「國家三要素」?
  那時地球,是一個患難與共,疾病相持的安詳、和平的地球,全人類安安逸逸的享受生活,靜待下個「冰河期的到來」…
        ***
  I have a dream其實只是I have a dream。使夢成真的,不是夢的本身,而是「力行近乎仁」的力行。
  甚麼是「近乎仁的力行」,就是在「中興」自己傳統文化的過程中,絕對不使用武力、暴力的手段,不傷害別的民族的利益的原則下「力行」…譬如:
  有想致富的夢,就得「勤勞、節儉」,並持之以恒;
  有長保健康的夢,就得持之以恒的做運動,與持之以恒的注意飲食,養成勞動的生活習慣…
有想獨立的夢,就得自立自強,讓別人尊敬。
  不管甚麼夢,只是坐著想,或躺著想,靠講演、遊行,當別人走狗…夢不只是不會成真,往往會是一場「惡夢」告終。
  「中國目前正處在一個『中興』的時代,」這是趙之楚觀察、思索後的結論,並將自己的想法說給Dick楊知道。
  「能認清自己所處的時代,是一件好事…」Dick楊聽後說。
  「比常恨『生不逢時』好些…」趙之楚說。
  「比『相逢不相識』更好。」
  「中華文化中興後,中國人,對世界人類負有甚麼樣兒的責任?或義務?」這是隨後幾天張太極、Dick楊、與趙之楚閒話內容:理學家張載說:「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就是「中華民族中興,文化中興」的「仁以為己任」的重責大任!
  「中華民族的中興」,事實上就是「全世界各弱小民族的中興」。孫中山先生繼承此一文化傳統,喚醒民眾,要求「世界以平等待我之民族」。他革命的理想,所追求的就是「以平等待我之民族」,並不是要「統治、領導」別的民族,中國革命成功、強大之後,也必須「以平等」對待全世界的各弱小民族。中國領導人最近常說:「生命共同體」、「平等合作」、「互惠雙贏」…如能一一做到,豈不就是「世界大同」,豈不就是「全人類各弱小民族一律平等的中興事業」!
  所以中國的中興,就是全世界、各弱小民族的中興…
  中華民族,中國政府,任重而道遠!
  《詩經》:「周雖舊邦,其命維新。」共產黨是一個出身平民的,是一個一直在「摸著石頭過河」,一心向善,一心為民的政黨,也是一個多災多難(一直在權力鬥爭、一直在反貪反腐)的政黨。但是,自從毛澤東死後,鄧小平上台,「改革開放」,繼之以小腳小步的「回歸固有文化」之後,她便「喚發出新的生命力」!一肩挑起「復興中華文化,中興中華民族,與拯救世界各弱小民族」的使命!
  如果中國共產黨還是相信《馬克思主義》,繼續反孔,反儒,不認同中國固有文化,今天能喊「復興中華文化」的口號嗎?能扯這個「大旗」嗎?
  不採用中國固有文化的「道之以德,齊之以禮」的「治國」之道,仍守著「無產階級專政、階級鬥爭」的思維路線,能在國際間唱導「和平、和諧、包容」嗎?不唱導「和平、和諧、包容」,與西方霸權國家又有何區別?在國際間會像今天這樣受人歡迎嗎?
  台灣有一位由作家變為官員的人,在開會的時候,問與會的官員:「你(妳)們知不知道,『文化是甚麼?』」
  文化,是一頂one size for all,戴在頭任何人的頭上都適合的「毛線軟帽」。
  與會人員是怎麼回答的,趙之楚不知道,她自己的定義是甚麼,或她自己對文化的認知是甚麼,趙之楚也不知道。但是這個問題卻一直在趙之楚的腦子裡,時隱時現的存在著…
  有一天,2015年11月5日,午夜夢回時(清晨4:00),忽然有了自己的答案:
  中國文字的特點是:單字、單音、單義。使用時為了加強語氣,或為了更明確的表達意思,常用兩個「同義」或「雙聲、疊韻」的字構成詞組:譬如:變化、消化、化解、化妝…
  從上述的幾個詞組,趙之楚知道「化」有「變、消、解」的意思。
  「文」這個字,單獨解釋不易,若從「文飾、文過飾非、文明、文理」等詞組中,就不難揣摸其義了。若與其相對意義的「武、質」兩字相比較,其含義就更加了然。
  「文」與「紋」同,有美的意思;
  「文化」就是「美化」,美化就是「變美」;文化就是使人文明化,讓人「變得像個人的樣子」,俗話稱之為「文明化」的過程。人的原型是「粗鄙」的,是「質樸」的。「粗鄙」與「質樸」是同一回事;但是,說人質樸就比說人粗鄙要禮貌受聽的多,這就是一種「文化現象」。
  這種現象在文學裡叫修詞,表現在行為上就是「文化化、或文明化」。文化就是讓一個粗鄙、質樸的人,變得有禮有節,文質彬彬的君子人的過程。簡要的說,文化就是讓人能依照「會社規範」行為,以禮約己,以禮待人。現代稱之為「人的社會化」,因為必須這樣,才能與人「和睦相處」,才能「得道多助」。所以人的「社會化」是必須的。
  「文化」實際上就是一種「人為」的「精神化妝」,而將「天生自然」的粗野、或質樸掩飾一部分,因為太過粗鄙,太過質樸,很難與人相處。天生的美叫「麗質天生」,人為的美叫「化妝」;「人為」就是荀子說的「偽」,荀子說的「偽」,不是虛偽,而是說人的許多行為,並不是天生的,是後天學習而成的。凡是後天的,就是「人為」的,就是英文的man made,人為正是「偽」的本義字…
  人類由粗鄙、質樸,變得「文質彬彬」是學習的結果。這就是「文化」(美化)。
  舉一個生活上的例子來說罷:一個人在快餐廳,或是在Food Court用完餐離開時,將座椅推回原位,將餐具及用過的餐巾紙,收拾乾淨放回「回收」處。這就是一種「文明」後的「行為」。這種行為不是先天的,是因時代、因地域而不同的。換句話說,是後天人為的規則,是「教」與「育」的結果,這就是「文化」。
  使人「文明化」的內容就是孔子說的:「道之以德,齊之以禮」。「道」就是教導、引導;「齊」是要大家一起遵行。
  孔子的弟子子貢說:「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和為貴)為美…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
  這段話的重點是「以禮節之」:禮往往與節字一起用。「禮」並不是要我們見人就鞠躬作揖,「和」也不是要我們當一個Yes man…
  所以孔子才說:「質(質樸)勝文(文飾)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史,是古代的史官名,當官有當官不可踰越的「行為、舉止、服飾…」準則:俗話稱之為「官架子」、「官儀表」、「官風範」,意思是「儀態萬方」,多數官員都是「虛有其表」,都是「文勝於質」而沒有內容。就是台灣現今正流行的「空心菜」。都是「文勝質則史」這個史字的正解。
  文化實際上就是「美化」:化妝是形體的美化,文化則是心靈的美化。
  本文定名為「平強中興」,的確寓有認同「習近平與李克強」執政路線的意思;更深一層的寓意則是:要以「和平」的方法「自強」,就是「和平中興」;唯強者才能主張和平,唯有和平才能「中興」民族,進入世界大同,為萬世開太平。
  和平是中華文化的DNA…(習近平最近在越南國會講演時,也是這麼說的)
  「平強中興」除了習近平、李克強之外,還五個重要人物,就是張德江、俞正聲、劉雲山、張高麗、王岐山。這是中國目前的領導小組,或稱之為「集體領導」…
  看看這些名字,德江、正聲、雲山、高麗、岐山。「江山正德」,「山高雲麗」,加上「平而強」;七人的名字,就充滿了「中興」的象徵;尤其是「岐山」,正是周文王的發祥地。中國的「禮樂」大基是周朝奠定的,是孔子朝思夢想的一個朝代。孔子一直到晚年還在嘆息:「甚矣,吾衰矣,吾不復夢見周公久矣!」現今將打瞌睡、睡覺叫作「夢周公」,真是糟踏了這幾句話的深長寓意。
  「平強中興」寓有以「和平」的手段「克服」強權而中興之意。
  「平強中興」始於反貪反腐,王岐山是反貪反腐挑大樑、領軍、坐鎮的人物。Dick楊與趙之楚常祈禱的一件事,就是祝願王岐山常保健康。那不只是共產黨之福,也是中華民族之福!
  有兩句常被大家引用的詩句:「不識盧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是觸動趙之楚寫本文的靈感…
  趙之楚心裡常想:被今人盛讚的大唐時代的「長安」人民,特別是長安街上拉車的,或賣燒餅的升斗市民,知不知道他們自己所處的時代,是一個讓後世之人「讚美不已」,「萬分羨慕」的「盛世」?
  如果知道,必然會多幾分喜悅,少幾分憂愁。
  趙之楚知不知道他自己所生活的時代,不久的將來,在歷史上將是一個甚麼樣兒的「定位」呢?是盛世?是治世?是復興?是啟蒙?或是「中興」?
  會不會像大唐盛世,長安街上拉車的、賣燒餅的小市民那樣的,「不識盧山真面目」而錯失了「喜悅」,讓後世之人為他惋惜呢?


好讀首頁 有關好讀 讀友需知 聯絡好讀

搜尋好讀 - Google

按這裡去用 Microsoft Bing 來搜尋好讀
趙之楚專欄
開場白
論語
2017
2016
2015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