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趙之楚《情比酒濃(一)》2016/9/2
「文化」是流淌在人們血液中的「生活習慣」…
民族的生活習慣,就是民族文化。
民族的生活習慣,是幾百年,幾千年,因生活需要,有意或無意中,逐漸形成的…
文化是一種生活信仰,任何事,一旦形成了信仰,不論好不好,也不論是不是,就是改不了!你就只能尊重它,這就是「民族文化」…
「這次回國(四川、成都)探親,」在「老頑童群」(原名:太極俱樂部)的洗塵酒會上,張太極端起酒杯說的第一句話:「最讓我感動的是30多位同一班級的學生,事隔30多年,分離了20多年,重聚一堂為我舉行歡迎酒會。」
「喝了不少四川好酒吧?」有人這麼問。
「情比酒濃!」張太極說。
「30多年前?」趙之楚聽後心中默想著,那是「改革開放」不久的年代,那時的高三學生,應是受過「文革洗禮」的小紅衛兵,對當年批鬥過的老師,仍有「心存敬意」的師生情懷,著實令人感動…
張太極的一句話,趙之楚心有戚戚焉的想起了自己的一段教學歲月:
趙之楚是台師大國文系出身,帶過「四年制的軍校學生」,帶過「國中生」,也帶過「高中生」…
自認是一位頗受學生愛戴的老師,不只是學生愛戴,連「查堂職員」(查學生缺、曠課),往往會在趙之楚的課堂外止步旁聽。
「校長請你到校長室一趟。」賴校長室工友對趙之楚說。
被校長傳喚,並不令趙之楚驚奇,因為早有要他出任「教學組長」的傳聞,心想可能就是這件事…
「下學期想請趙老師幫忙?」賴校長客氣的說。
「願意學習…」趙之楚心有成竹的,將《論語》中「非曰能之,願學焉。」一語改為白話說。
「想請趙老師主持學校的訓導業務。」
這太意外了,與傳聞的「教學組長」一職相差太遠了。老師出任組長是正常的,平步青雲的出任學校三大頭之一的「主任」,這太意外了。
「校長,不行,」趙之楚真的有些惶恐的說:「我連組長都不曾做過…」
「沒問題,我知道,」賴校長滿懷自信的說:「你一定是一位很好的訓導主任…」
「我看過你學生的《周記》,」賴校長看了趙之楚一臉惶恐神色接著說:「我也聽過你講課。」
那時學校新實施《建教合作》計劃,趙之楚任兩班「建教合作」學生的導師,一班在學校上課,一班在「三洋電器」做工,每個月輪流一次,趙之楚除了負責在校學生的教學之外,還得到三洋電器去查看學生的生活狀況,並向廠方反應學生的意見。師生情誼自然就與一般導師不一樣。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孟子人生三大樂事之一。
以趙之楚個人的經驗而言,其實教平凡的學生,樂趣也不少,趙之楚教過「國民中學」的放牛班,也教過「建國高中」一、二年級(三年級輪不到趙之楚教),也在四年制軍校帶過一、二年級的學生。最讓趙之楚念念不忘的,還是「三重國中」三年七班,那時稱之為「放牛班」的一班學生…
「有一件不情之請的事,」鄭佩校長來到導師室對趙之楚說:「因為你到校比較晚,導師的安排上,有些不洽當的現象…」
「嗯,」趙之楚摸不清方向的應著。
「林老師,一個體形瘦弱的女老師擔任三年級男生班導師,」鄭佩校長接著說:「而你一位男老師,卻擔任二年級女生班的導師…」
「我可以與林老師對換呀,」趙之楚聽懂了鄭佩校長的話說。
「我可要先說明,」鄭佩校長說:「三年七班,是本校最難帶的一班,我們特別將這一班安排在訓導處的對面,仍然讓每一位任課老師頭痛不已…」
「學生嘛,」趙之楚不知天高地厚的說:「順著毛摸就是了…」
「……」鄭佩校長遲疑了一秒鐘,高興的說:「我要代林老師謝謝你了,你知道嗎?林老師到校室來哭訴,若不能調班,她就只能辭職了,你這算幫了我,也幫了林老師。」
「訓導處的人要我來問趙老師…」兩星期後,鄭佩校長端著茶杯來到導師室問趙之楚。
「學生惹事了?」趙之楚有些不自在的說。
「沒有,沒有,」鄭佩校長說:「他們想知道你是甚麼方法,讓這一班學生如此快,又有如此大的改變?」
「事先並沒《教學計劃》,全是臨時應變之作…」
「嗯,」鄭佩校長願聞其詳的嗯了一聲。
「在早自習鈴響之前,我走進亂烘烘的教室,」趙之楚向鄭佩校長報告說:「坐在講台上,甚麼話也不說,只是看自己的書。」
「自習鈴響了,沒有人看書,學生們若無其事的你來我往的前後走動,說話打鬧,我也視而不見的既不說話,也不制止,還是看自己的書。」
「五分鐘後,不見值日生掃地,我就放下書本,拿起掃帚掃地,講台前尚未掃完…」
「老師,讓我來掃。」有一位學生上前接過趙之楚手中的掃帚說。
「說也奇快,值日同學一開始掃地,其他學生也就各就各位的坐下了。」
「你這『不言之教』的第一招算是成功了。」鄭佩校長喝著茶說。
「第一個星期,除了上課之外,我沒有說一句話…」
「難怪,」鄭佩校長說:「我奇怪的發現,學生怎麼會在《周記》上要求老師講話。這正是今天來向你請教…」
「校長,你這說的是甚麼話?」趙之楚不安的說。
「是訓導處的人要我來問的,還有幾位課任老師都在談這班學生的轉變。」
「學生要求我講話,正是我期待,與求之不得的…」
「你這是…」鄭佩校長以問作答的說:「不扣不鳴?」
「其實,我當時並沒想到這些教學法則,」趙之楚如實以告的說:「自從有學生接過手中的掃帚,在周記上看到幾位學生異口同聲的要求『老師,說幾句話吧!』我的心中就覺得這些孩子是可愛的,是可教的…」
「你究竟跟孩子們講了甚麼?」鄭校問。
「讀書不重要!」趙之楚說。
「你這是『因才施教』?」鄭佩校長說。
「三年級了,沒有一門主科是及格的,」趙之楚說:「要求他們講書,太遲了,但是孩子們的品德是不壞的,我講話的主題就是繞著品德不放,人一生的成就大小,書本的重要性遠不及品德的重要,我特別舉王永慶年輕時送米的事例給他們聽…

整整一年,全校班級「清潔、秩序」比賽,都是三年七班第一名。
趙之楚特別將全年「清潔、秩序」比賽的獎狀照片,印在當年的『畢業紀念冊』中。
一年實習期滿,趙之楚要回台北市了,鄭佩校長挽留趙之楚先做一年事務主任,再接訓導主任…
因為離家太遠,趙之楚未便應允,鄭佩校長要趙之楚考慮,一直將職位留到開學前一周,還打電話來問趙之楚的意向。
趙之楚至今仍覺有負鄭佩校長的知遇之德。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