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我們該多做學問的時候了︾


  院士會議中,大家關心的是我國學術水準的問題,我國學術研究的風氣,最近一直在進步之中。二十年前,我回國的時候,我們電機系能在國際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的實在少之又少,現在沒有這種記錄的是少數,有很多年輕的教授,雖然已有論文發表在好的雜誌上,仍然還未升等。

  儘管我國的學術水準在進步,我們國家頂尖的學者似乎仍嫌不多,我們的學者很少能在國際會議上向全體出席者發表演講,能夠擔任重要國際刊物編者也不多。總而言之,有資格被稱為世界級的學者不是沒有,可是絕對不多。

  每次院士們談到這個問題,政府的高級官員們總是第一批承認政府的制度有問題,他們認為我們的兵役制度一旦去掉,大批優秀的學者就不會在艷陽下流汗,他們會利用這段時間努力地做學問,我國的學術水準就因此會大為提昇了。政府也似乎承認政府對想做研究的學者支持得不夠,因此打算一口氣撥一百五十億來支持研究。

  我不是政府官員,我是大學教授,我也常和國外教授聯絡,我實在看不出政府有什麼對不起我們的地方,我們那些國立大學的研究設備、研究室、圖書館絕對是一流的。如果我們做不出好的研究,不該再怪政府了。我這一行有不少印度學者,他們的研究環境比我們差太遠了,可是他們之中有好多世界級的學者,最令我難受的是,這些學者的研究都是在印度完成的。

  有一次,一位印度教授到清大資訊系來演講,講完以後,我們一致感到慚愧。他演講中提到了很多我們不知道的觀點。我認為我們的研究做的不夠好,並非政府的錯,而是我們學問不夠好,而學問不夠好,是因為我們不夠用功的原因。

  前些日子,看了一篇非常精彩的論文,這篇論文有突破性的貢獻,解決了一個很多人想解而沒有成功的難題。作者是大家一致公認的奇才,很多人也許會認為作者聰敏過人,才有此成就。可是如果我們仔細地看這篇論文,我們會發現這篇論文的關鍵在於一篇一九二一年的數學論文,作者知道這篇鮮為人知的論文,他利用了這篇論文,才解掉了一個難題。

  我們教授們學問不夠深厚,就像運動員體格不好,體格不好的運動員能創造好成績嗎?我們大家都應該學學曹永和院士,如果我們說他一直在做研究,還不如說他一直在做學問。這個年頭,有多少學者肯如此認真地研究荷蘭文,也就因為他在荷蘭文上的造詣,使他在台灣史上有好的研究成果。

  最近有一位學生和我談起他英文聽力的問題,他打算去上一個什麼訓練班,使他能在短期內建立良好的英文聽力。我稍為測驗了他一下,就發現其實他認識的英文生字根本不多,我建議他反其道而行之,努力地打好英文基礎,認識更多的英文生字,至於英文聽力,自然而然會好起來的。

  希望在夜深人靜以後,我們的教授們不僅在實驗室裡做實驗,在電腦前面寫程式,也在書房裡看書。我們教授學問好了以後,就會教出喜歡追求學問的下一代,我們只有如此做,才會建立起一個優良的學術傳統。

  有了大批有學問的學者,我們就能建立所謂的學術傳統,有了好的學術傳統,好的學術文化,好的研究成果自然而然會因應而出的。反過來說,如果我們沒有好有學問的學者,即使政府努力地建立一個好的大環境,給我們兩百億的研究經費,我們仍然不可能有突破性的研究成果的。

  原載 八十七年七月三十日︽聯合報︾︿微風細雨集﹀
 
• 字體大小小: 16 20 24 28 32 36 40 44 48 52
• 字型名稱:
• 背景顏色:                         
  
好讀首頁››
或直接點選以下分類:
• 世紀百強
• 隨身智囊
• 歷史煙雲
• 武俠小說
• 懸疑小說
• 言情小說
• 奇幻小說
• 小說園地
資料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