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舍小品︾梁實秋
︽二○一五年四月三日版︾
︽好讀書櫃︾典藏版


編後記


  梁實秋的散文篇篇各呈異彩,令人愛不釋手,一切諸如清麗雋永簡潔深邃獨具風采之類的評語,都不足以對它評頭品足,它真正達到了爐火純青、出神入化的境界。臺灣著名圖書評論家龍應台問她的媽媽最愛讀誰的書,媽媽毫不含糊地回答:﹁梁實秋。﹂龍應台驚喜道:﹁媽媽真識貨!﹂梁實秋︵一九○三年一月六日||一九八七年十一月三日︶,北京人,祖籍浙江餘杭,原名梁治華,字實秋。一九一五年至一九二三年就學清華,畢業後赴美留學,一九二四年入哈佛大學研究院,一九二六年回國任教於東南大學。為新月社主要成員。一九四九年去台灣,執教於台灣南北數所大學,直至六十五歲退休專事寫作。梁實秋在四川的友人蔣子奇曾給梁相面說他﹁一身傲骨,斷難仕進﹂。的確,梁實秋一生大都縮在書齋小樓,與世無爭,埋頭學問,以寫作自娛不知老之將至。他宣稱:﹁我有一几一椅一榻,酣睡寫讀,均已有著,我亦不復他求。﹂

  人們喜歡讚美積極樂觀的人生,可是一個情感豐富學識淵博的天才,卻往往更多地體認到生命的悲劇意識,尤其當他身陷不遇之境時更是如此。透過梁實秋鑽入學海不知老之將至的表層,我們更深地覺察到他人生的秋的精神||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人生的孤獨感和人生如寄||﹁天地者萬物之逆旅﹂的苦悶終生縈繞在他的懷抱。伴隨他後半生近四十年生涯的更是解不斷的鄉愁,﹁千里做遠客,五更思故鄉﹂,北國青棗於他最相思,愈近晚年思鄉愈切。無數遍吟詠杜詩﹁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因海峽阻隔,不能與一雙兒女相聚,灑過無數相思的淚水:目斷長空迷津渡。淚眼倚樓,樓外青無數。往事如煙如柳絮,相思便是春常駐。這是他寫下的相思。

  秋的天空奇怪而高,秋的山川寂寥而肅殺。可是,秋天是收割的季節,碩果累累掛滿枝頭,金黃的玉米火紅的高粱在藍天白雲之下那麼令人喜愛。梁實秋用他的生命壘起的是一座了不起的文化豐碑||譯成四百多萬字的莎士比亞全部劇作和三卷詩歌。著成一百萬字的︽英國文學史︾,選譯了一百二十萬字的︽英國文學選︾。譯出一百二十四冊︽世界名人傳︾。編成三十多種英漢字典和數十種英語教材。還著有︽雅舍小品︾︵四集︶、︽雅舍雜文︾、︽雅舍談吃︾、︽秋室雜文︾、︽實秋雜文︾、︽實秋文存︾、︽槐園夢憶︾||

  肅殺的氛圍,不復他求的冷漠加上金燦燦一片累累碩果,譜成梁實秋雄壯的人生秋歌。我們只從這曲秋歌裏擷取一個音符獻給讀者去各自品嘗。

  編選者
 
• 字體大小小: 16 20 24 28 32 36 40 44 48 52
• 字型名稱:
• 背景顏色:                         
  
好讀首頁››
或直接點選以下分類:
• 世紀百強
• 隨身智囊
• 歷史煙雲
• 武俠小說
• 懸疑小說
• 言情小說
• 奇幻小說
• 小說園地
資料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