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的話


  在古今的圖書裏,很少有不識字的文盲,也著了書的。但當我讀到明代溫璜所記的︽溫氏母訓︾,把他母親所說的話,一條條﹁白口直言﹂地記下來,這婦道人家雖沒受什麼教育,但在經驗之談中,時時展現一種靈悟,很值得吾人深思。

  首先我很佩服她反對﹁打罵教育﹂,反對﹁棒頭出孝子。﹂的古諺,她說:


    是銅,打就銅器;是鐵,打就鐵器。
    若把驢頭打作馬,而有是理否?
    兒子是天生的,非打成的!


  據最近的調查顯示,臺灣地區兒童受虐待的情形很普遍,而虐待兒童,向他們施暴的往往是兒童的雙親,其次就是教師。這種至今仍然依仗著﹁棒頭出孝子﹂的符咒,來掩飾父母教師自身修養不足的行為,真教人痛心!體罰打罵,使兒童學會了暴力轉嫁他人的壞習慣,助長了社會的暴戾風氣。體罰打罵,使兒童畏罪塞責,學會了說謊避禍的壞習慣,變成不負責任的徼倖者。體罰打罵大抵是父母缺乏了解溝通的耐性,終將促使代溝更深。表面看來,一打罵就收效迅速,但卻像吸毒能震懾於一時,勢必貽害於無窮。在明代的這位老母親,就知道銅再打也是銅器,鐵再打也是鐵器,絕不能把驢頭打成馬頭。打不重要,依憑本身的資賦,順勢誘導其天性,才最重要。

  在日常生活方面,她對兒子說:﹁我們貧窮人家,沒什麼可享用的,只有每天早上向我行個禮,大聲地叫一聲﹃媽媽,早安!﹄才是全家的享受,但是我每次看到你一邊鞠躬,一邊便走,慌慌張張的,那有什麼情味呢?﹂向媽媽道一聲﹁早

安﹂,原本是溫馨的享樂,一旦變成了虛應故事,僵化成例行的﹁老套﹂,就毫無趣味了。而慌張迴避,缺少﹁不忍遽然離去﹂的依戀情味,多少帶點厭煩應付的神色,﹁禮﹂沒有真誠的﹁情﹂做基礎,即使捧來一束鮮花也是乏味的!

  她又對兒子說:﹁我看你吃飯的時候忙忙碌碌,好像沒一點空的樣子,但一吃完飯,卻又閒蕩起來,這是個﹃有意思的人﹄嗎?﹂她認為吃飯要有吃飯的﹁氣象﹂,吃飯也是一件需要認真的事,即使菜根澹飯,也不要草率,細細品味,視作人生的盛宴,一樣極有滋味。匆匆吃飯,吃完又沒有事,這種無事瞎忙的人最俗氣。

  她更提出﹁堂上有白頭,是子孫之福﹂的說法,很有見地:堂上有白頭老人,可以聯絡許多親戚的情誼,可以在鄉里中被信服,可以有人照顧子孫與僕役,可以常講些祖宗故事與先輩的趣事,可以緩和少年們暴急的情緒,可以照料家中千百件瑣細的事情。真是家有一老,勝於一寶,在未來老年問題日趨嚴重的時代,讓大家懂得珍惜家中的白頭人,將具有時代的教育意義了。
 
• 字體大小小: 16 20 24 28 32 36 40 44 48 52
• 字型名稱:
• 背景顏色:                         
  
好讀首頁››
或直接點選以下分類:
• 世紀百強
• 隨身智囊
• 歷史煙雲
• 武俠小說
• 懸疑小說
• 言情小說
• 奇幻小說
• 小說園地
資料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