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農莊︾喬治.歐威爾/陳枻樵譯
︽二○一六年七月一日版︾
︽好讀書櫃︾典藏版


作者介紹


  英國作家喬治•歐威爾原名艾瑞克•亞瑟•布萊爾︵Eric Arthur Blair︶,除了小說,也寫紀實及評論性質的散文,一九四○年代末期因兩部諷諭傑作︽動物農莊︾︵Animal Farm:A Fairy Story︶與︽一九八四︾︵Nineteen Eighty|Four︶聲名大噪,躍身為二十世紀最重要也最具影響力的文豪之一。

  ※※※

 ︿反抗的名字如此誕生﹀

  一九○三年,歐威爾生於印度的一座村莊蒙地哈里︵Motihari︶,當時的印度為英國殖民地,歐威爾的父親任職於印度總督府鴉片局︵Opium Department of the Indian Civil Service︶,家境稱不上富裕,一如當時許多中產階級英國家庭,身無恆產,生計及前景完全仰賴帝國政府。歐威爾日後自嘲為﹁中產階級下層分子﹂︵lower|upper|middle class︶。一九○七年,歐威爾隨母親回到英國,父親留在印度工作直至一九二一年退休為止。

  在一九四七年發表的︿我為何寫作﹀︵﹁Why I Write﹂︶一文中,歐威爾自述早在五、六歲的年紀便有心成為作家。排行老二的他表示自己和姊姊、妹妹分別都相距五歲,自八歲起又很少見到父親,在學校同儕間也不受歡迎,養成他孤獨的內心世界與喜歡編故事的傾向。一九一七年,歐威爾進入赫赫有名的伊頓公學︵Eton College︶就讀,期間不時於各種校內刊物上發表作品,並浸淫在他所喜愛的強納森•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勞倫斯•史坦恩︵Laurence Stence︶、傑克•倫敦︵Jack London︶等英國作家的作品中。

  自伊頓畢業後,不似其他同學多半進入牛津或劍橋繼續學業,歐威爾前往位於緬甸的英屬印度帝國警察單位︵Indian Imperial Police in Burma︶報到受訓,擔任了五年的大英帝國警察。這段經歷促使他體認到自己在為一個自己所無法苟同的政治體系服務,也促使他寫成︽緬甸歲月︾︵Burmese Days︶一書。他不止亟欲與大英帝國政權切割,更進一步思考﹁如何擺脫任何人類統治人類的形式﹂︱︱從殖民國對從屬國的統治,到上層階級對下層階的統治。這時的歐威爾,逐漸成為一名流著日不落國的血液,卻反抗帝國主義到底的青年。

  ※※※

 ︿昨日的小洗碗工,明日的一代大師﹀

  辭去警察職務,歐威爾度過幾年貧困生活。先是旅居巴黎兩年,擔任洗碗工,深入社會邊緣。而後回到英國,前後從事教師與書店店員的工作,並在他沒有暖氣的小房間裡孜孜矻矻埋首寫作,完成﹁洗碗工日記﹂︵A Scullion's Diary︶。兩度投搞被退後,歐威爾本打算予以銷毀,但在友人的幫助下終於覓得出版經紀人,使得這部﹁洗碗工日記﹂以︽巴黎•倫敦流浪記︾︵Down and Out in Paris and London︶為名於一九三三年出版。在︿我為何寫作﹀中,歐威爾也提到這時期的所見所聞讓他首度徹底意識到勞工階級的存在。

  一九三六年,受出版社委任,歐威爾赴蘭開郡︵Lancashire︶及約克郡︵Yorkshire︶等地考察失業潮,寫成︽通往威根碼頭之路︾︵The Read to Wigan Pier︶,深刻描繪他親眼所見的窮苦大眾萬象。同年,歐威爾前往西班牙,打算以當地爆發的公民戰爭為題撰寫報導文章,︽向加泰隆尼亞致敬︾︵Homage to Catalonia︶一書便是此一時期的成果。

  一九三八年,歐威爾罹患肺結核,此後始終未能完全康復。在摩洛哥休養的六個月當中,歐威爾寫成︽上來透口氣︾︵Coming up for Air︶。此書於一九三九年出版時,英國、德國爆發戰爭,歐威爾意圖參與反法西斯陣營,唯健康狀況不允許,於是加入本土自衛軍︵Home Guard︶,在一九四一年至一九四三年間於英國國家廣播公司東方報導分部︵BBC Eastern Service︶服務。

  離開英國國家廣播公司後,歐威爾成為︽論壇報︾︵Tribune︶編輯,除了發表政論,更著手撰寫代表作︽動物農莊︾。一九四五年末,歐威爾前往蘇格蘭外島朱諾島︵Isle of Jura︶定居,在此寫成另一部代表作︽一九八四︾。朱諾島的氣候並不適合肺結核患者,不久之後,歐威爾遂於一九五○年一月病逝。就在過世前幾天,英國知名文學評論家麥卡錫︵Desmond MacCarthy︶才剛對他說:﹁您為英國文學留下了永難磨滅的紀錄︙︙您是您這一世代少數值得史上留名的作家之一。﹂

  ※※※

 ︿屹立不墜的動物農莊﹀

  ︽動物農莊︾於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七日出版,由於碰觸到政治敏感領域,本書付梓之前,歐威爾已等待年餘,直至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始問世,當即獲得廣大迴響。初版印行冊數在一個月內售罄,次年已被譯成九種語言發行歐美各地,乃至於伊朗與印度各國,美國版僅﹁每月一書俱樂部﹂︹譯注:American Book of the Month Club,成立於西元一九二六年,每月推出一本書,讀者以郵購方式講買。︺便售出約五十萬冊。如此盛況歐威爾始料未及,甚至一度打算以手冊的方式自費出版。戰後紙張短缺,限制了書籍印量,但在歐威爾辭世前,︽動物農莊︾仍在英國印行了近三萬冊,美國則有近六十萬冊。

  ︽動物農莊︾以寓言故事的形式,平易近人地深入刻畫階級衝突這個歐威爾終其一生都在關注的課題,有趣、好看之餘猛烈抨擊權力的腐化與誤用。歐威爾本人為此書命名為︽動物農莊:一則童話故事︾︵Animal Farm:A Fairy Story︶,英國版皆予採用,美國出版商則認為不符合童書市場,遂拿掉﹁一則童話故事﹂的副標,其他譯本或改稱﹁一則諷刺寓言﹂︵A Satire︶、﹁一則當代諷刺寓言﹂︵A Contemporary Satire︶,或改稱﹁歷險記﹂︵An Adventure︶、﹁傳說故事﹂︵A Tale︶等。

  此書在世界各地不斷改版重出,並於一九九五年榮獲史密斯書店暨企鵝圖書公司﹁世紀傑作獎﹂︵W•H•Smith and Penguin Books Great Reads of the Century Award︶、一九九六年榮獲﹁雨果紀念文學獎﹂︵Retrospective Hugo Award︶,更獲︽時代雜誌︾評選為﹁百大不朽小說﹂︵All Time 100 Novels︶、美國現代圖書館評選為﹁百大最佳小說﹂︵100 Best Novels︶、大英百科全書評選為﹁西方世界偉大傑作﹂︵Great Brooks of the Western World︶。時至今日,無論是強國與弱國在國際上不均等的發聲權、主流團體與邊緣團體的利益分配,乃至於職場文化中的從屬關係與明爭暗鬥,人與人間的階級角力與權力爭奪未曾稍歇,直指人性的︽動物農莊︾因而屹立不墜地諷喻著永恆存在的現象,穩坐文學典範的不朽地位。
 
• 字體大小小: 16 20 24 28 32 36 40 44 48 52
• 字型名稱:
• 背景顏色:                         
  
好讀首頁››
或直接點選以下分類:
• 世紀百強
• 隨身智囊
• 歷史煙雲
• 武俠小說
• 懸疑小說
• 言情小說
• 奇幻小說
• 小說園地
資料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