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屋的小丑︾東野圭吾/王蘊潔譯
︽二○一五年十一月六日版︾
︽好讀書櫃︾典藏版


導讀︱︱以本格為起點的創作歷程


  如果提到東野圭吾,台灣的讀者首先會想到︱︱?

  我認為大多數的讀者應該跟我一樣,想到的是︽白夜行︾、︽徬徨之刃︾或︽黎明破曉的街道︾那類被影像化且看起來不那麼﹁本格﹂的推理作品。這些作品大多有個共同點,故事當中對人物的背景和犯案動機皆有相當程度的剖析與探討,至於解謎的成份則不像傳統本格推理那麼濃郁。

  然而,喜愛東野圭吾那類作品的推理迷,若是回顧這個作家的創作歷程,追溯到起點,也就是在一九八五年榮獲日本知名推理小說獎項﹁江戶川亂步獎﹂的那本出道作︽放學後︾,必定會感到驚訝:原來東野圭吾也寫過那麼﹁本格﹂的推理作品啊!

  造成東野圭吾的創作歷程有如此顯著差異分野的原因,或許要從日本推理小說﹁社會派﹂的興衰講起。日本八○年代的推理界,正好處於﹁社會派﹂由盛轉衰的過渡時期。講究寫實、反映社會現況的﹁社會派﹂歷經長時間的發展,逐漸變得過度寫實而失去解謎樂趣。

  ﹁社會派﹂的興盛讓一些崇尚﹁解謎至上﹂的本格推理迷大感不滿,因為注重解謎的﹁本格派﹂在﹁社會派﹂興盛的這段期間一直被壓抑著;﹁社會派﹂的衰敗則讓那些不滿的本格推理迷開始醞釀未來在一九八七年掀起﹁新本格浪潮﹂的能量︱︱一九八五年以︽放學後︾拿下江戶川亂步獎的東野圭吾,彷彿是向日本的推理讀者預告﹁社會派﹂即將在未來交出推理文學主流的頭銜。

  ︽放學後︾雖然打著﹁青春校園推理﹂的名號,但書中卻有讓本格推理迷如癡如狂的﹁密室殺人﹂謎團,怎麼看都很難不把︽放學後︾歸類在本格推理的範疇。

  等到兩年後,綾辻行人那部以奇特建築為賣點的︽殺人十角館︾出版,掀起了﹁新本格浪潮﹂,以往被﹁社會派﹂排擠到角落默默耕耘的本格推理作家們,此刻宛如掙脫束縛的鷹隼,紛紛隨著這波浪潮,開始展翅翱翔。

  以︽放學後︾出道的東野圭吾自然也沒有在這場本格盛宴中缺席,陸續推出以解謎為主的本格推理作品,像是帶有﹁附會殺人﹂題材的︽白馬山莊殺人事件︾,或是具有﹁暴風雨山莊﹂樣貌的︽在大雪封閉的山莊裏︾。

  而一九八九年出版的︽十字屋的小丑︾更讓我見識到東野圭吾展露近似島田莊司和綾辻行人這類本格推理高手利用﹁奇特建築﹂來設計謎團的才能。

  以﹁奇特建築﹂為主題的本格推理,一直是﹁新本格浪潮﹂當中一塊特別且知名的領域,原因無他,掀起﹁新本格浪潮﹂的主力戰將綾辻行人就是主攻﹁奇特建築﹂詭計來打響自身的名號。

  綾辻行人筆下的館系列作品,部部皆讓本格推理迷津津樂道,這類作品裏頭都必定會出現一棟由某位知名建築師打造出的奇特建築物,不是外觀奇特炫麗,就是內部構造擺設暗藏玄機,像是外觀呈現十角形的﹁十角館﹂,或是館內收藏各式各樣時鐘的﹁時計館﹂︱︱這類內含﹁奇特建築﹂的推理作品,風格顯而易見。

  ︽十字屋的小丑︾書中有一棟十字形狀的建築物,數起命案就發生在裏頭,雖然我一看到建築物平面圖,心裏早就預期作者必定會利用與建築物相關的事物來設計謎團,但在偵探解答真相之前,卻仍猜不出作者葫蘆裏頭賣甚麼藥,等到最終真相揭露的那一刻,才如夢初醒,同時對作者的精心設計大為讚歎。

  值得一提的是,書中小丑人偶的敘事觀點也是本書特別之處,一具擺放在命案現場附近的小丑玩偶,竟被作者賦予生命,在書中不時擔任起敘述者的角色,告知讀者一些相關的命案資訊,讓讀者可以從案件關係人以外的觀點來逼近真相︱︱這樣的安排實在是相當特殊難得。

  就我這位喜愛東野圭吾的推理迷而言︵本人也從事推理創作,還是專攻本格推理這塊領域的創作者︶,即便東野圭吾後期對人性描寫細膩的作品令我深深著迷,不過能夠看到他早期創作這類本格推理風格強烈的作品,卻也別有一番樂趣︵同時也有一份親切感︶。相信其他喜愛東野圭吾作品的讀者們,一定也能跟我一樣,得到類似的樂趣。

  ︱︱︻推理名家︼陳嘉振
 
• 字體大小小: 16 20 24 28 32 36 40 44 48 52
• 字型名稱:
• 背景顏色:                         
  
好讀首頁››
或直接點選以下分類:
• 世紀百強
• 隨身智囊
• 歷史煙雲
• 武俠小說
• 懸疑小說
• 言情小說
• 奇幻小說
• 小說園地
資料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