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在這個專家無用的時代 盧淵源


  大前研一是當代管理學界最重要的人物之一,近年來主要的著作,包括︽看不見的新大陸︾、︽中國出租中︾、︽力用中國︾、︽思考的技術︾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著作,更奠定了他在管理學術界的地位。

  大前此次推出新著︽專業︾一書,以本身工程背景的嚴謹專業知識訓練,結合在麥肯鍚顧問公司︵1972︱1995︶擔任企業與政府機構顧問二十多年的實務經驗,提出迥然不同於傳統管理理論的獨特細膩見解,對實務界與學術界的讀者可說是最佳的分享與學習機會。

  ﹁專業﹂一詞由來已久,許多人也朗朗上口,卻不知大半都是誤解。有些人認為專業是需要高深專門知識的﹁職業﹂,例如律師或醫生;有些人認為專業是某一領域的熟練老手,例如有幾十年功力的老師傅。然而這些人在大前的定義中,都是﹁專家﹂,而不是﹁專業﹂。

  差別到底在哪裡?專業與專家的差異,就是未來與過去、未知與已知、變動與穩定、挑戰與例行工作之間的差異。眞正的專業人才,眼光永遠放在未來、面對的永遠是未知、永遠可以在變動中學到新的技能、永遠樂於接受挑戰而不疲累。所以在專業人才眼前,是無窮的希望與待開發的版圖。

  大前在這個時候愼重其事寫一本專書,討論這個看起來﹁不新﹂,實際從來沒有人深思的觀念,是因為二十一世紀是個﹁看不見的大陸﹂,舊有的一切常識、知識、經驗,只是前進的絆腳石而已。在這個專家無用的時代,想要生存下去,唯一的方法就是提昇自己,成為一個專業人士。

  這不是恐嚇,反而是最激勵人心的觀點,因為在這樣的世紀中,專業人才的影響力將大過組織、企業,甚至政府,可以顚覆或主導時代的潮流。這是一個個人可以獨霸舞台的時代,只要你足夠專業。

  大前以大量的案例與淺顯易懂的文字,提醒學術界與實務界人士,重新思考專業的定義與內涵。讀者當可以看出,專業是一個跨領域、跨行業的共通標準,只有擁有大前所說的﹁四個力﹂的人,才有資格稱之為專業人士。

  專業的四項必備能力爲﹁先見力﹂、﹁構思力﹂、﹁議論力﹂與﹁矛盾適應力﹂。﹁先見力﹂或稱爲預見力,指的並非用統計學方法,分析現況以推定未來走勢的能力,而是將注意力放在一般人從未正視過的地方,能察覺看不見的事物的洞見力。書中指出,培養此能力最重要的就是破除陳舊思想,凡事抱持追根究底的態度,不斷嘗試錯誤。

  再者是﹁構思力﹂。單靠先見力難以成功,原因是先見力是主張對問題的創造性與建設性的猜疑、批判。因此,除了﹁先見力﹂之外,還要配合完整的構思能力,將創意轉換成具體行動力。在此過程中,專業人才必須常常逆向思考、自我否定,客觀地審視自己,重新全面性的構思新事業。如此,才能眞正發現經營的盲點。誠如威爾許的斷言:﹁無法自我否定的企業,只有滅亡一途。﹂

  再其次是﹁議論力﹂。和﹁先見力﹂、﹁構思力﹂不同的是,這兩種能力多少需要一點個人的天賦,而﹁議論力﹂是可以靠後天訓練而成。議論的目的是求得眞實。透過棄而不捨的探究問題本質,在邏輯思考這個平台上,討論、詰問、爭論,直到最佳結果出現。

  最後是﹁矛盾適應力﹂。所謂矛盾,指的是種種兩難的情況。眞實世界並不是非黑即白,各種因素會交錯糾結成複雜衝突的現象,無法單靠邏輯解決,此時需要的是關照整體的思考力。大前也提醒了一個面對衝突矛盾的態度:最重要的,不是求得唯一最佳解決方案,而是藉由﹁假設︱求證︱結論︱實施對策﹂的過程,養成全方位合理分析事情的習慣。

  大前一向快人快語,充滿個性,在這本書裡,也處處充滿了他眞性情的評論。比如他在談到﹁授權﹂的觀念時,就毫不留情的質問那些沒有從專業角度出發,只將授權視為一種社會運動,是部下權利、上司義務的人說:﹁你成不成長,和客戶有什麼相干?失敗或許是走向成功之路必備的糧食,但是也不能讓顧客爲你埋單。﹂

  雖然被罵,也不得不承認他罵得有理,還大呼痛快;雖然彷彿覺得自己就是那個被批評的人,還是忍不住把書讀完,因爲他說的事情太重要了。我想,這就是大前魅力之所在;我相信,每一位讀者看完這本書,都會期許自己成為眞正的專業人才。

  在書的一開始,大前就提出了﹁專業階級遲早會出頭,產業界將因之動搖!﹂的預言,而我則希望,這個預言能早日成眞,每一位上班族都不再被陳規、組織框架、舊價値觀,甚至頂頭上司所限,好好在充滿機會的新大陸中,開拓出屬於自己的版圖。

  ︵本文作者為中華民國品質學會理事長、中山大學企管系教授︶
 
• 字體大小小: 16 20 24 28 32 36 40 44 48 52
• 字型名稱:
• 背景顏色:                         
  
好讀首頁››
或直接點選以下分類:
• 世紀百強
• 隨身智囊
• 歷史煙雲
• 武俠小說
• 懸疑小說
• 言情小說
• 奇幻小說
• 小說園地
資料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