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真相從未戰勝過,只是它的對手先自行滅絕。
馬克斯・普朗克︵Max Planck︶
凡是人都會犯錯。透過嘗試和錯誤,我們可以認識自己身處的世界。儘管有明確的反駁聲浪,但仍有一些謬誤依然出現在教科書內。一旦它們滲入書裡或是我們的腦袋裡,就很難再作修正。
我們在本書挑選這些謬誤的其中一部分,來描寫它們的形成以及蔓延的過程。現今的研究主要是以數量為標準,單單在生物醫學的專業期刊裡,每年就有上百萬的文章發表,其中有大部分根本毫無價值。具有合理、可信賴結果的研究,普遍不受到重視。造假的資訊排山倒海而來,令人眼花撩亂、應接不暇,不僅使得真正新的見解與知識慘遭埋沒,而且還阻止了學術研究的進步。我們希望能為改變現狀盡上一份心力。
在生物醫學研究裡,我們回顧過去六十年的職場生涯,這麼長的時間足以讓我們犯下大小不等的錯誤,並且還會被自己提出的謬論所矇騙。本書內大部分所提到的錯誤,我們在過去某些時候也曾經犯過。但因為研究結果並不是那麼重要,所以在這裡陳述我們的謬誤並沒有太大的意義。至於那些頗有權威且具舉足輕重地位的學者,他們獲致的成就自然也格外重要,而且更具象徵意義,因此基本上,我們將介紹這些學者有關他們比較重要、且更具影響力的謬論。另外,眾所皆知,管別人的閒事必然比解決自己的問題容易許多。
因為謬誤的多樣性實在不可勝數,所以這本書的內容並不夠完整和齊備。許多在這裡所記載的想法,其實早有他人在我們之先就已經想到,只是很少人會把這些想法銘記在心。我們依然確信,導入研究的困境,不僅具有高度爆炸性,而且有娛樂效果。尤其因為在謬誤和科學研究的謊言之間的界定,相當模糊,所以更具爆炸性。
撰寫文章會帶來風險和副作用。如果不能提供解答,我們也會指出問題的所在。儘管這本書表面上以輕鬆的方式呈現,但內心依舊是戒慎恐懼,不過這也因此提高了我們對於自我的批判力。
︽會騙人的數字︱︱統計學的迷思︾源自於我們在漢堡大學醫學系裡開的課程︽從錯誤到原理︾內的講義和手稿,並且於一九九六年榮獲傑出教學成果的﹁費雪︱阿貝特獎﹂。
漢堡,一九九七年四月
在此我們感謝讀者的寶貴意見。歡迎您繼續給予我們批評和指教︵E︱mail:dubben@uke.uni︱hamburg.de 或 bebo@uke.uni︱hamburg.de;郵遞住址:Universitätsklinikum Hamburg︱Eppendorf, Martinistraße 52, 20246 Hamburg︶。
當然,我們也要感謝羅渥特出版社,讓我們有這樣的機會,能為這本書的新版再作補充,更新和修正。
漢堡,二○○六年七月
好讀首頁››
或直接點選以下分類:
• 世紀百強
• 隨身智囊
• 歷史煙雲
• 武俠小說
• 懸疑小說
• 言情小說
• 奇幻小說
• 小說園地
資料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