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以更簡單的方法解決問題


  假如你是某著名大學的高材生,非常幸運地被某個著名科學家聘請為實驗助手。一天,科學家正在進行某項實驗,因為實在忙不過來,便請你帶忙做一件事︱︱他拿出一個梨形玻璃泡,對你說:﹁請把它的容積計算一下,我需要這個數據。﹂

  事情看上去很簡單,但由於燈泡不是規範的方形、圓形,而是梨形,計算起來,就不那麼容易了。

  接過燈泡後,你是否會調動大學裡學過的有關知識,又是拿標尺測量、又是在紙上不斷計算呢?如果這樣做的,你可能是一個會應用知識的學生,但非常遺憾,你未必是一個辦事有效率的人。

  上述情景,曾經發生在﹁世界發明大王﹂愛迪生的實驗室裡。愛迪生有位叫阿普頓的助手,出身名門,是大學的高材生。在那個門第觀念很重的年代,阿普頓對小時候以賣報為生、自學成才的愛迪生很有些不以為然。

  一天,愛迪生安排他做這樣一個計算梨形燈泡容積的工作,他一會兒拿標尺測量、一會兒計算,幾小時過去了,他忙得滿頭大汗,但就是算不出來。

  這時,愛迪生進來了,他看看面前堆了一疊稿紙的阿普頓,明白了是怎麼回事。於是拿起玻璃泡,倒滿水,遞給阿普頓說:﹁你去把玻璃泡裡的水倒入量杯,就會得出我們所需要的答案。﹂

  阿普頓這才恍然大悟:哎呀,原來這樣簡單!僅此,他對愛迪生產生了深深的敬意。

  這個故事,給我們有什麼樣的啟示呢?

  ︵一︶凡事探究﹁有沒有更簡單的辦法﹂

  在許多人的印象中,思維方法彷彿是與複雜結緣的:他們不僅把問題看得複雜,更把解決問題的方式變得複雜,甚至鑽到﹁牛角尖﹂裡無法出來。學會把問題簡單化,是頂級智慧的體現。

  在中華文化中,特別重視簡易的智慧。︽易經︾被尊為﹁百經﹂之首,其﹁易﹂的含義通常有三個:一是變易,二是不易,三是簡易。︽易︾的卦,每一個都由﹁ˍ﹂與﹁﹎﹂組成,簡單至極,卻又變化無窮。

  有時候,簡單的方式才能最好地解決問題。我們來看一個很有名的例子:

  建國初期,某大學的一個研究室裡,研究人員迫切需要弄清一台機器的內部結構。這台機器裡有一個由一百根彎管組成的密封部分。要弄清內部結構,就必須弄清其中每一根彎管各自的入口與出口,但是當時沒有任何有關的圖紙資料可以查閱。顯然這是一件非常困難和麻煩的事。大家想盡了辦法,甚至動用某些儀器探測機器的結構,但效果都不理想。後來一位在學校工作的老花工,提出一個簡單的方法,很快就將問題解決了。

  花工所用的工具,只是兩支粉筆和幾支香煙。他的具體做法是:點燃香煙,大大地吸上一口,然後對著一根管子往裡噴。噴的時候,在這根管子的入口處寫上﹁1﹂。這時,讓另一個人站在管子的另一頭,見煙從哪一根管子冒出來,便立即也寫上﹁1﹂。其他的管子也都照此辦理。

  於是,一百根彎管,不到兩個小時便把它們的入口和出口全都弄清了。

  為何眾多的學者沒辦法解決的問題,卻被一個沒什麼文化的花工輕而易舉地解決了?

  並不是這位花工的智力高於那一幫學者,而是學者受到思維定勢的束縛、而花工只求更簡單地解決問題!

  ︵二︶﹁多﹂不一定好,﹁合適﹂才好

  我們往往認為:做得越多就越有收獲,想得越多就越深刻,寫得越多就越有才華。真的是這樣嗎?

  美國獨立前,推舉富蘭克林和傑弗遜起草獨立宣言的文件,由傑弗遜執筆。傑弗遜文才過人,最不喜歡別人對自己的東西評頭論足。他將文件交給委員會審查時,在會議室中等了好久都沒回音,於是非常急躁。

  這時富蘭克林給他講了個故事:一個決定開帽子店的青年設計了一塊招牌,寫著﹁約翰帽店,製作和現金出售各種禮帽。﹂然後請朋友們提意見。

  第一個朋友說,﹁帽店﹂與﹁出售各種禮帽﹂意思重複,可以刪去;第二位和第三位說,﹁製作﹂和﹁現金﹂可以省去;第四位則建議將約翰之外的字都劃掉。

  青年聽取了朋友的意見,只留下約翰兩個字,並在字的下方畫了頂新穎的禮帽。店子開張後,大家都誇讚招牌新穎。

  聽了這個故事,傑弗遜很快就平靜下來了。後來公布的獨立宣言,的確是字字珠機,成為震動世界的傳世之作。

  為何越簡單反倒越好呢?

  第一,是﹁合算﹂的需要,假如能以最簡單的方式解決問題,為什麼要繁雜?

  第二,問題以更精煉的方式總結和處理,更能抓住要點!

  ︵三︶OMIT法:砍削與本質無關的信息

  有時問題難以解決,不是由於信息缺少,而是信息、枝蔓太多。這樣往往會導致三種情況:

  ︵1︶次要信息淹沒主要信息,導致主次不分;

  ︵2︶在枝節上、局部上耽誤太多時間;

  ︵3︶誤入歧途,甚至走到反面。

  OMIT即省略法,與exclude法︵排除,拒絕︶、Remove法︵自原來位置取去拿開、排除︶類似。此法在哲學史上有一著名典故︱︱奧克姆剃刀:哲學家奧克姆對中世紀的經院哲學十分不滿,認為其一直限於繁瑣的概念演繹,丟棄問題的根本。故提出要用﹁剃刀﹂將不必要的東西大大除掉。

  ︵四︶做一個﹁根本概括者﹂

  根本概括者,即要善抓根本,並用最簡略的形式對問題進行表述。

  愛因斯坦一直把追求形式的簡單性,作為科學研究最重要的條件之一。他說:﹁科學家必須在龐雜的經驗事實中,抓住某些可以用精密公式表示的普遍特性,由此探索自然界的普遍真理。﹂這一形式可能是一個概念、也可能是一個公式,也可能是圖表和符號。天才人物總是善於藉助這些簡潔但充滿生命力的表述方式,將問題很好地表現出來。

  愛因斯坦有一個最著名的能量、質量公式:E∥MC,簡單得不能再簡單。但就是根據這個簡單公式,人類開發出了核能,當然也包括製造出原子彈。

  ︵五︶反問立論前提

  有時候問題之所以繁雜,往往是由於立論前提有問題。有時或者在根本無法成立的前提下提出結論或辦法,或者自設前提,作繭自縛。

  亞歷山大王在攻擊哥丹城時,發現城的大門口有一個用繩子綁得平平實實的大結︱︱﹁哥丹結﹂。

  城中人稱:﹁誰能解開它,誰就可以成為亞細亞王。﹂誰都不敢前去嘗試。

  亞歷山大對此百般思索,終於有一天大悟:問題在於解開結,至於對解的方法,並無限制。於是他一刀朝大結砍去,結解開了,他成了亞細亞王。

  以前之所以沒人敢嘗試,在於他們自設前提:解結就是﹁拆繩﹂。

  明代馮夢龍所著︽智囊︾,是一部研究智慧的經典。書中將﹁通簡﹂放在第一部的﹁上等的智慧﹂之中。﹁通簡﹂卷的序言是這樣寫的:﹁世本無事,庸人自擾。唯則通簡,冰消日皎。﹂

  翻譯成現代文,大意是:世上許多事情,其實都是庸人們自己製造出來的。只要通情達理,以一種不把事情搞複雜的方式去處理,問題就會像太陽一出冰雪融化一樣解決了。
 
• 字體大小小: 16 20 24 28 32 36 40 44 48 52
• 字型名稱:
• 背景顏色:                         
  
好讀首頁››
或直接點選以下分類:
• 世紀百強
• 隨身智囊
• 歷史煙雲
• 武俠小說
• 懸疑小說
• 言情小說
• 奇幻小說
• 小說園地
資料載入中……